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2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透明软管、尾针、前持针器和后持针器,前、后持针器上分别设置有前、后封堵装置;前封堵装置由前封堵器和推板组成,前封堵器由柱形体、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组成;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压向采血针的一端在没有采血针阻挡的情况下均具有运动至对方一侧的趋势;前针帽座上开设有开槽,推板经位于开槽中的L形板与柱形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脉采血针,当采血针使用完毕后,通过移动前、后封堵器,可使封堵器上的上、下弹簧片交接在一起以实现对针尖的阻挡,使得采血针、尾针的针尖被封堵在柱形体中,避免了现有采血针在使用完毕后刺伤医护人员情形的发生,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的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
技术介绍
诸如采血针、注射器针头、穿刺针、剪刀等医疗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称为锐器伤,锐器伤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由锐器伤所造成血源感染也日趋严重。医护人员是受锐器伤影响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锐器伤中占比最高的。而采血针是医疗机构使用最多的器械之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病人进行血液采集,在血液采集完毕后,医护人员需要将采血针丢弃到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集中处理。但在医护人员手持使用完毕的采血针走动、丢弃的过程中,由于这时的采血针针尖、尾针针尖是暴露在外的,以及发生针尖刺伤医护人员事故的发生。如果能对暴露的采血针针尖、尾针针尖加以封堵,将会避免针尖刺伤医护人员事故的发生,也会降低因此所导致的血液病的传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本专利技术的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透明软管、尾针、前持针器和后持针器,采血针经透明软管与尾针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1)、透明软管(2)、尾针(3)、前持针器(4)和后持针器(5),采血针经透明软管与尾针相通,前持针器、后持针器分别固定于采血针、尾针的后部,采血针的外围设置有可拔下的前针帽(6),尾针的外围包裹有可拔下的橡胶针套(7),橡胶针套的外围设置有可拔下的尾针帽(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持针器上设置有对用完后的采血针的针尖进行封堵的前封堵装置,后持针器上设置有对用完后的尾针的针尖进行封堵的后封堵装置;前封堵装置由前封堵器(10)和推板(20)组成,前持针器的前端固定有前针帽座(11),前针帽的后端套在前针帽座上,前封堵器(10)位于前针帽座的前端,前封堵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包括采血针(1)、透明软管(2)、尾针(3)、前持针器(4)和后持针器(5),采血针经透明软管与尾针相通,前持针器、后持针器分别固定于采血针、尾针的后部,采血针的外围设置有可拔下的前针帽(6),尾针的外围包裹有可拔下的橡胶针套(7),橡胶针套的外围设置有可拔下的尾针帽(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持针器上设置有对用完后的采血针的针尖进行封堵的前封堵装置,后持针器上设置有对用完后的尾针的针尖进行封堵的后封堵装置;前封堵装置由前封堵器(10)和推板(20)组成,前持针器的前端固定有前针帽座(11),前针帽的后端套在前针帽座上,前封堵器(10)位于前针帽座的前端,前封堵器由柱形体(12)、上弹簧片(14)和下弹簧片(15)组成;
柱形体(12)的内部为空腔(13),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位于柱形体的内部空腔中且分别位于采血针的两侧,上弹簧片、下弹簧片的一端固定固定于柱形体的侧壁上,另一端均压向采血针,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压向采血针的一端在没有采血针阻挡的情况下均具有运动至对方一侧的趋势;采血针上靠近针尖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球形部(16),球形部的最大直径大于采血针的直径,柱形体的前壁和后壁上分别开设有采血针穿过的前通孔(17)和后通孔(32),前通孔的直径大于球形部的最大直径,后通孔的直径小于球形部的最大直径;所述前针帽座上开设有开槽(18),推板经位于开槽中的L形板(19)与柱形体相连接,L形板与开槽为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尖可封堵式静脉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片(14)和下弹簧片(15)均由依次相连接的第一弧形部(21)、第二弧形部(22)和第三弧形部(23)组成,第一弧形部的端部固定于柱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