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03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包括苗框搁架、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及储水罐。苗框搁架是由12根支撑立柱组成的长方体结构,六面均为开放式设计,一侧固定有进水总管及各层分管,另一侧设有一与各层苗框出水孔对接的回水管;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水平置于苗框搁架内部,其底部设有出水孔及可活动的水平镂空隔板;储水罐中包含水净化装置、水泵、出水管及回水管。该运输装置整体装载在箱式运输车内,可实现对缢蛏苗种的潮汐式浸没,使得上下各层苗种均能同时充分浸没海水,且苗框所排出的海水能够通过回水管进入净化装置,然后回到储水罐而被再次利用,既提高运输成活率,又不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属于贝类苗种运输领域。
技术介绍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滩涂贝类苗种生产发展迅速,规模和种类日益增加。但我国主要滩涂贝类的苗种产地和养殖地之间往往距离遥远,这就需要通过长途运输来实现异地调苗,运输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而运输的贝苗因个体小(每公斤几百万粒至几千万粒),贝壳薄而易碎,且往往一次运输数量多等原因,给贝苗的运输增加了难度。目前,贝苗的运输方式主要为干露运输,将贝苗置于箩筐或筛绢袋子中运输。一些蚶类和蛤类等苗种因其贝壳较厚,且可以通过双壳紧闭而锁住水分,保持运输途中体内的水分,因此运输30小时后存活率仍可达90%以上。但是缢蛏却属一例外,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属软体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且缢蛏具左右壳不能完全闭合,体内水分保持不住的特征,常规的干露运输方式常因缢蛏苗失水过多而大量死亡。多年运输实践表明,超过四小时的蛏苗运输成活率急剧下降,6小时成活率不到70%。这样缢蛏苗种运输距离也被限制在300公里之内,如果超过该距离,就需采取空运的方式,这样不仅增加运输成本,而且对苗种的包装要求也比较高,不利于大规模采用。这就给缢蛏苗种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只要在缢蛏苗种运输途中间断性浸没海水,即可保证体内水分,从而增加运输时间并提高运输成活率。目前一些现有技术正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贝类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比如现有的相关专利如“一种贝类保活运输车海水循环喷淋系统201510617188.9”、“一种贝类幼体的运输方法201811469248.7”、“一种虾夷扇贝苗种保活运输方法201310659374.X”中提及的喷淋保活方式只适合运输成贝,或只适合很小批量的浮游幼虫。对于几百公斤至上千公斤的缢蛏苗种运输而言不可采用。而申请号为201410608037.2、名称为“一种鲍鱼的海水喷淋保活运输方法”中提到的喷淋保活方式也不适用于缢蛏。首先喷淋装置只适用于个体间距较大的成贝,或只适合于很小批量的浮游幼虫,像蛏苗这样间距较小的个体采用喷淋的方式很难达到完全浸湿;其次,喷淋是自上而下,顶层接触的海水较好,底层接触的均为自上而下排出的海水,这就导致上下层苗种活力不一致。因此,找到一种简单易行、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是解决缢蛏养殖苗种运输成功的关键。而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正好符合这一技术要求,可以彻底解决缢蛏苗种的长距离运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可实现对缢蛏苗种的潮汐式浸没,使上下各层苗种均能同时接触优质海水,并且苗框所排出的海水能够通过回水管与储水罐回水管相连而进入水净化装置,然后回到储水罐而被再次利用,既能提高苗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又不浪费水资源,既便捷又环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包括苗框搁架、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和储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框搁架,是由12根支撑立柱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左侧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A,右侧两条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也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A,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且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位置彼此相互对应从而在苗框搁架的内部形成6层水平走向的轨道;一层轨道配设一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6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组成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每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结构是相同的:整体为匣子状,有底、无盖,内部设置有一层镂空隔板且镂空隔板与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相平行;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左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B,右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也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B;左滑轨B和右滑轨B的结构、大小、水平位置完全相同;左滑轨B/右滑轨B与左滑轨A/右滑轨A相互匹配,从而使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水平放置于所述的苗框搁架的内部;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出水孔,出水孔靠近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左侧壁;所述的苗框搁架,右侧设有一根总进水管,左侧设有一根总回水管;每层所述的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右侧设有一根分支进水管、左侧设有一根分支回水管;其中:每根分支进水管的进水口B与总进水管的出水口A相连接,每根分支进水管的出水口B向下且朝向该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内部;每个出水孔对准设在该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分支回水管的进水口C,分支回水管的出水口C与总回水管的进水口D相连接;所述的储水罐,位于苗框搁架的外部的一侧;储水罐的内底配设有水泵,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有一根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总进水管的进水口A相连接;所述的储水罐的外部配设有水体净化装置,总回水管的出水口D与水体净化装置的养殖水进口相连通,水体净化装置的净水出口与储水罐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苗框搁架,六面均为开放式设计,整体规格为长1.8m、宽1.4m、高1.8米;该设计既节省原材料,又能使抽屉式可蓄水苗框中的苗种获得充足的氧气。上述技术方案中,每层所述的抽屉式可蓄水苗框,高度为30cm。上述技术方案中,每层所述的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左右侧壁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两条水平走向的凸起,两条凸起的结构、大小、水平位置完全相同;所述的镂空隔板搁置在凸起上从而使镂空隔板与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之间具有2cm的间距;镂空隔板可以活动,镂空主要起沥干缢蛏苗种水分的作用,以防苗种过度浸泡海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支进水管,每根上均设置有进水阀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分支回水管,每根上均设置有回水阀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出水孔,孔径小于分支回水管的进水口C的孔径。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①每层苗框均可独立移入移出,方便缢蛏苗种的装卸过程;②每层苗框都设有独立的分支进水管和分支回水管,能够对每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中的苗种实现潮汐式浸没海水,使得上下各层苗种均能同时充分浸没海水;③苗框所排出的海水能够通过回水管与储水罐回水管相连而进入净化装置,然后回到储水罐而被再次利用,既提高运输成活率,又不浪费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侧视图;其中:1-苗框搁架、2-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3-水平镂空隔板、4-总进水管、5-出水孔、6-总回水管、7-水体净化装置、8-储水罐、9-出水管、10-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包括苗框搁架1、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2和储水罐8,如图1-2所示:所述的苗框搁架1,是由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包括苗框搁架(1)、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2)和储水罐(8),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苗框搁架(1),是由12根支撑立柱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左侧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A,右侧两条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也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A,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且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位置彼此相互对应从而在苗框搁架的内部形成6层水平走向的轨道;一层轨道配设一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6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组成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2);/n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每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结构是相同的:整体为匣子状,有底、无盖,内部设置有一层镂空隔板(3)且镂空隔板与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相平行;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左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B,右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也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B;左滑轨B和右滑轨B的结构、大小、水平位置完全相同;左滑轨B与左滑轨A相互匹配,右滑轨B与右滑轨A相互匹配,从而使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水平放置于所述的苗框搁架的内部;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出水孔(5),出水孔靠近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左侧壁;/n所述的苗框搁架(1),右侧设有一根总进水管(4),左侧设有一根总回水管(6);每层所述的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右侧设有一根分支进水管、左侧设有一根分支回水管;其中:每根分支进水管的进水口B与总进水管的出水口A相连接,每根分支进水管的出水口B向下且朝向该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内部;每个出水孔对准设在该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分支回水管的进水口C,分支回水管的出水口C与总回水管的进水口D相连接;/n所述的储水罐(8),位于苗框搁架(1)的外部的一侧;储水罐的内底配设有水泵(10),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有一根出水管(9),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总进水管(4)的进水口A相连接;/n所述的储水罐的外部配设有水体净化装置(7),总回水管的出水口D与水体净化装置的养殖水进口相连通,水体净化装置的净水出口与储水罐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缢蛏苗种的潮汐式保湿运输装置,包括苗框搁架(1)、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2)和储水罐(8),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苗框搁架(1),是由12根支撑立柱构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左侧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A,右侧两条竖向设置的、彼此相互对称的两根支撑柱上也设置有6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A,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且左滑轨A和右滑轨A的位置彼此相互对应从而在苗框搁架的内部形成6层水平走向的轨道;一层轨道配设一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6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组成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2);
所述的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每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结构是相同的:整体为匣子状,有底、无盖,内部设置有一层镂空隔板(3)且镂空隔板与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相平行;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左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左滑轨B,右侧壁靠近底部的外表面也设置有一条水平走向的右滑轨B;左滑轨B和右滑轨B的结构、大小、水平位置完全相同;左滑轨B与左滑轨A相互匹配,右滑轨B与右滑轨A相互匹配,从而使多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水平放置于所述的苗框搁架的内部;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出水孔(5),出水孔靠近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左侧壁;
所述的苗框搁架(1),右侧设有一根总进水管(4),左侧设有一根总回水管(6);每层所述的抽屉式可蓄水苗框,右侧设有一根分支进水管、左侧设有一根分支回水管;其中:每根分支进水管的进水口B与总进水管的出水口A相连接,每根分支进水管的出水口B向下且朝向该层抽屉式可蓄水苗框的内部;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玲珠徐善良赵淳朴鲍格格徐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