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499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该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1~1份,可溶性硅20~30份,水溶性锌50~80份,水溶性钾80~120份,甲壳素3~5份,茶皂素10~20份,抗坏血酸20~30份,去离子水200~400份,无水乙醇5~7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开了对土壤的直接处理,而是通过叶面喷洒阻控剂控制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农产品可食用部位中重金属的含量,取材天然、原料广泛、制备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效率高、阻控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大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将近2869万公顷,在全球水稻种植面积中占1/5,稻米的年产量达到1.85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因此,稻米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影响水稻安全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恶化是引发水稻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和源头,而在影响大米品质的因素中又以镉污染最为严重。阻控稻米镉超标的措施有很多,针对已经污染的土壤主要通过对其进行修复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针对农田镉污染修复与治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施入一些土壤钝化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羟基磷灰石、有机肥料等,进而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吸附位点,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阻控水稻根部吸收。但由于重金属镉在农作物体内的迁移能力较强,仍然会有一部分镉离子被水稻根部吸收,继而迁移到茎、叶、籽粒中。并且,稻米对于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作物品种。另外,钝化材料随着施入时间的延长,持续稳定性下降,土壤中的重金属镉有可能重新活化,进而迁移到作物可食部分,特别是南方稻区酸性水稻土由于酸沉降等原因更易被再次活化。除此之外,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主要还有客土法、玻璃化技术、电动技术、土壤淋洗等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是工程量巨大,投资高,破坏土体机构,只适合小面积重污染区修复治理,并不适合耕地土壤修复。而不影响农民正常耕种,治理费用低廉,通过调整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代谢和控制在镉植株体内的积累,从而降低稻米中镉的含量,进而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更容易让农民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以实现不仅有助于降低水稻糙米重金属污染,与此同时亦可提高水稻产量,适合在我国水稻重金属污染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1~1份,可溶性硅20~30份,水溶性锌50~80份,水溶性钾80~120份,甲壳素3~5份,茶皂素10~20份,抗坏血酸20~30份,去离子水200~400份,无水乙醇5~7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中,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5份,可溶性硅25份,水溶性锌65份,水溶性钾100份,甲壳素4份,茶皂素15份,抗坏血酸25份,去离子水300份,无水乙醇6份,表面活性剂20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中,所述的可溶性硒为硒酸钠或亚硒酸钠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中,所述的可溶性硅为硅酸钾、硅酸钠、水溶性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α-磺基脂肪酸甲酯、醇醚羧酸盐AEC-9Na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60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坏血酸溶于水中形成抗坏血酸溶液,将可溶性硒溶于水中形成可溶性硒溶液,将抗坏血酸溶液加入至可溶性硒溶液中得到纳米硒溶液;(2)将可溶性硅融入水中形成可溶性硅溶液,在可溶性硅中加入无水乙醇,然后加入无水乙醇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制得无机硅溶液;(3)将壳聚糖和水溶性锌、水溶性钾、甲壳素、茶皂素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溶液A;将纳米硒溶液、无机硅溶液和混合溶液A依次加入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混匀、静置至室温,制得叶面阻控剂。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的使用方法,稀释所述叶面阻控剂制得叶面阻控剂稀释剂,将叶面阻控剂稀释剂喷洒至农作物叶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的使用方法中,稀释叶面阻控剂时,水量和叶面阻控剂的体积比为(800~1000)∶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的使用方法中,叶面阻控剂稀释剂的喷施总用量为800~1000kg/公顷。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有效的避开了对土壤中镉的直接处理,使修复难度降低;本阻控剂中有大量的水溶性硅,被水稻吸收后,能够在水稻叶表皮、茎以及维管组织中形成硅化细胞,与细胞壁上的半纤维素组成带负电的螯合物增加对重金属的镉的吸附和阻隔;另外硅酸根离子被吸收后能够与镉离子形成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硅酸镉沉淀,可以有效阻隔镉离子向籽粒迁移;同时添加的硅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并且添加的硒作为抗氧化元素和能量代谢元素,能够提高农产品品质;(2)本专利技术将硅、硒、锌、钾四大元素结合起来,可使降镉效果更突出,更稳定,同时也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抗逆能力;(3)本专利技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降低水稻稻米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不影响正常耕种,适用范围广,更经济有效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硒酸钠0.1份,硅酸钾30份,水溶性锌50份,水溶性钾120份,甲壳素3份,茶皂素10份,抗坏血酸20份,去离子水300份,无水乙醇5份,α-磺基脂肪酸甲酯EL-6012份。实施例2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硒酸钠1份,硅酸钠20份,水溶性锌80份,水溶性钾80份,甲壳素5份,茶皂素20份,抗坏血酸30份,去离子水200份,无水乙醇7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6030份。实施例3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亚硒酸钠0.6份,水溶性二氧化硅22份,水溶性锌80份,水溶性钾90份,甲壳素5份,茶皂素15份,抗坏血酸28份,去离子水300份,无水乙醇7份,烷基多糖苷10份。实施例4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硒酸钠0.5份,亚硒酸钠0.5份,硅酸钠25份,水溶性锌60份,水溶性钾100份,甲壳素6份,茶皂素20份,抗坏血酸22份,去离子水200份,无水乙醇7份,α-磺基脂肪酸甲酯25份。实施例5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亚硒酸钠0.5份,硅酸钠20份,水溶性锌70份,水溶性钾110份,甲壳素5份,茶皂素25份,抗坏血酸25份,去离子水2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1~1份,可溶性硅20~30份,水溶性锌50~80份,水溶性钾80~120份,甲壳素3~5份,茶皂素10~20份,抗坏血酸20~30份,去离子水200~400份,无水乙醇5~7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1~1份,可溶性硅20~30份,水溶性锌50~80份,水溶性钾80~120份,甲壳素3~5份,茶皂素10~20份,抗坏血酸20~30份,去离子水200~400份,无水乙醇5~7份,表面活性剂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可溶性硒0.5份,可溶性硅25份,水溶性锌65份,水溶性钾100份,甲壳素4份,茶皂素15份,抗坏血酸25份,去离子水300份,无水乙醇6份,表面活性剂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硒为硒酸钠或亚硒酸钠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硅为硅酸钾、硅酸钠、水溶性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稻重金属污染的叶面阻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α-磺基脂肪酸甲酯、醇醚羧酸盐AEC-9Na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60中的一种或几种。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远张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