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97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苗领域,尤其是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它包括一下壳体和卡接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在下壳体侧壁四角内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一渗水管腔,各渗水管腔的上下两端均开放设置,在各渗水管腔内均活动卡接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空且两端开放设置,支撑杆外侧壁与渗水管腔内壁抵接,在各渗水管腔中部位置的下壳体上均开设一滑槽,一水平环设在下壳体外侧的推拉环通过设置在其四角的弹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杆相连。它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水短时间内无法渗入到地底,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可以充分被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育苗领域,尤其是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鹰嘴豆俗称桃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鹰嘴豆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质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份,并具有耐盐、耐寒、耐旱等特点,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现有的育苗装置,大部分为育苗杯,在移栽到土地后,需要每天进行喷灌工序,以保证鹰嘴豆苗的正常吸水,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带来的蒸发量,以及地基的保水率,对吸水量较大的土地,需要人工再次补罐,费时费力,浪费水资源,这对于野外缺水地区影响尤为明显,不仅额外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而且不易判断喷灌的土地是否需要再补罐,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树苗的成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水短时间内无法渗入到地底,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可以充分被利用,无需喷淋,即可满足鹰嘴豆苗的用水,省时省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更换装置以补充水分,促进鹰嘴豆苗的成长和盐碱地幼苗成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包括一下壳体和卡接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在下壳体侧壁四角内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一渗水管腔,各渗水管腔的上下两端均开放设置,在各渗水管腔内均活动卡接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空且两端开放设置,支撑杆外侧壁与渗水管腔内壁抵接,在各渗水管腔中部位置的下壳体上均开设一滑槽,一水平环设在下壳体外侧的推拉环通过设置在其四角的弹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杆相连,所述各弹簧分别穿过相对一侧的滑槽与渗水管腔内的支撑杆相连,在上壳体上部环设一储水箱,在上壳体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一卡接在下壳体渗水管腔上的导管,各导管的上端均向上穿过上壳体内壁并伸入储水箱内,在储水箱顶部设有一进水孔,一挡盖通过转轴可活动闭合在进水孔上;在下壳体下部四周均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环设一卡接在下壳体内壁上的凸缘。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呈尖刺状。优选的,在推拉环底部的下壳体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一卡扣。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顶部至与弹簧相连的高度,高于滑槽的高度。本技术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水短时间内无法渗入到地底,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可以充分被利用,无需喷淋,即可满足鹰嘴豆苗的用水,省时省力,方便固定,提高了稳定性,有效防止风吹刮歪鹰嘴豆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更换装置以补充水分,促进鹰嘴豆苗的成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渗水管腔;4、支撑杆;5、滑槽;6、推拉环;7、弹簧;8、储水箱;9、导管;10、进水孔;11、挡盖;12、转轴;13、排水孔;14、凸缘;15、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3中所示,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包括一下壳体1和卡接在下壳体1顶部的上壳体2,在下壳体1侧壁四角内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一渗水管腔3,各渗水管腔3的上下两端均开放设置,在各渗水管腔3内均活动卡接设有一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中空且两端开放设置,支撑杆4外侧壁与渗水管腔3内壁抵接,在各渗水管腔3中部位置的下壳体1上均开设一滑槽5,一水平环设在下壳体1外侧的推拉环6通过设置在其四角的弹簧7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杆4相连,所述各弹簧7分别穿过相对一侧的滑槽5与渗水管腔3内的支撑杆4相连,在上壳体2上部环设一储水箱8,在上壳体2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一卡接在下壳体1渗水管腔3上的导管9,各导管9的上端均向上穿过上壳体2内壁并伸入储水箱8内,在储水箱8顶部设有一进水孔10,一挡盖11通过转轴12可活动闭合在进水孔10上;在下壳体1下部四周均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2底部环设一卡接在下壳体1内壁上的凸缘14。可以有效连接上壳体2与下壳体1,防止晃动导致的分离。优选的,所述支撑杆4底部呈尖刺状。方便支撑杆4拆入土地中,起到固定作用。优选的,在推拉环6底部的下壳体1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一卡扣15。固定推拉环6的位置,在不需要将支撑杆4插入土壤中时,防止下落。优选的,所述支撑杆4顶部至与弹簧7相连的高度,高于滑槽5的高度。保持支撑杆4下滑至最低处时,支撑杆4始终在渗水管腔3内。在育苗阶段使用时,只需要使用下壳体1即可,将鹰嘴豆苗买入装有土的下壳体1内,进行育苗。在移栽阶段使用时,将下壳体1防止到事前挖好的土壤苗穴内,然后向下推动推拉环6,推拉环6通过连接在其四角内的弹簧7,带动支撑杆4向下移动,支撑杆4沿滑槽5向下,滑槽5底端起定位作用,防止支撑杆4顶端落到滑槽5顶部的水平线下,更高的密封。此时,随着推拉环6下降,各个支撑杆4的尖刺端插入土壤内,更好的固定住本装置。将水通过进水孔10倒入储水箱8内,或者将整个上壳体2浸泡在水池内,使水流入储水箱8内,待装满后,将挡盖11通过转轴12旋转至进水孔10上,闭合进水孔10,防止水分蒸发,将上壳体2底部的各个导管9对准下壳体1的渗水管腔3内,并使上壳体2与下壳体1完成卡接,此时,装有水的储水箱8,通过导管9将水引流至各个渗水管腔3内,由于渗水管腔3直径较小,可以达到慢渗的效果,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蒸发、水短时间内无法渗入到地底,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可以充分被利用,无需喷淋,即可满足鹰嘴豆苗的用水,省时省力,方便固定,提高了稳定性,有效防止风吹刮歪鹰嘴豆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更换装置以补充水分,促进鹰嘴豆苗的成长。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壳体和卡接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在下壳体侧壁四角内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一渗水管腔,各渗水管腔的上下两端均开放设置,在各渗水管腔内均活动卡接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空且两端开放设置,支撑杆外侧壁与渗水管腔内壁抵接,在各渗水管腔中部位置的下壳体上均开设一滑槽,一水平环设在下壳体外侧的推拉环通过设置在其四角的弹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杆相连,所述各弹簧分别穿过相对一侧的滑槽与渗水管腔内的支撑杆相连,在上壳体上部环设一储水箱,在上壳体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一卡接在下壳体渗水管腔上的导管,各导管的上端均向上穿过上壳体内壁并伸入储水箱内,在储水箱顶部设有一进水孔,一挡盖通过转轴可活动闭合在进水孔上;在下壳体下部四周均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鹰嘴豆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壳体和卡接在下壳体顶部的上壳体,在下壳体侧壁四角内分别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一渗水管腔,各渗水管腔的上下两端均开放设置,在各渗水管腔内均活动卡接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中空且两端开放设置,支撑杆外侧壁与渗水管腔内壁抵接,在各渗水管腔中部位置的下壳体上均开设一滑槽,一水平环设在下壳体外侧的推拉环通过设置在其四角的弹簧与对应位置的支撑杆相连,所述各弹簧分别穿过相对一侧的滑槽与渗水管腔内的支撑杆相连,在上壳体上部环设一储水箱,在上壳体底部四角分别设有一卡接在下壳体渗水管腔上的导管,各导管的上端均向上穿过上壳体内壁并伸入储水箱内,在储水箱顶部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雅柳茜李峰徐丽君那亚魏晓斌郝林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