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94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位于输送装置输出端的一对旋转切叶圆盘刀,切叶圆盘刀的后上方装有带面上下分层排布有回转方向间隔分布钉齿的带钉导叶传送带,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回转方向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压持菜叶脱钉弹簧片,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后下方装有在上的一对绕有螺旋片的螺旋辊和在下的一对外齿啮合的除叶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妥善解决了茎叶与瘤状茎分离剔除的难题,为青菜头收获过程的顺利进行及其收获质量与效率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获机上的除叶装置,尤其是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青菜头学名茎瘤芥,是制作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青菜头的收获一直以人工采收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榨菜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青菜头机械化收获难以实现的原因是其自身独特的生长特性(参见《薛元鹏,陈俊杰,叶进,等.青菜头物理力学特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2):147-152.》)。青菜头须根发达而茎叶却脆弱易断,导致先拔取后切根的收获方式难以实现;而且瘤状茎具有尺寸差异大和生长形状特异等特性,导致瘤状茎夹取收获的难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201910252863.0、201610521653.3、201810967933.6的中国专利分别提出了各种青菜头收获机的技术方案。然而,研究表明,201910252863.0提出的《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虽然据介绍,通过V形刀入土切根,可以减少收获过程中对青菜头的损伤,无需起垄且对土块平整度要求不高,但需要二次切根和脱叶,尤其是破土后拔取再二次切根很容易造成茎叶断裂,从而导致收获机堵塞。201810967933.6提出的《一种榨菜收获机》特点是通过前方菜叶切除总成切除榨菜的茎叶后利用往复式割刀进行切根收获,其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瘤状茎整体形状近似呈球形或椭球形,因而先切叶再割断菜茎进行青菜头收获时,当上方茎叶被切除后仅靠下方承载底板前方的往复式割刀难以将青菜头根部割断,容易导致植株倒伏;2)由于青菜头的瘤状茎底部贴近土表,部分甚至略陷于土表,因此往复式割刀没有合适的切割位置——位置过高则割刀与瘤状茎中下部接触,导致瘤状茎的损伤严重;位置过低则割刀切入土表以下,导致切割阻力巨大,割刀极易损坏,同时也将直接导致推土壅土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收获过程中断。201610521653.3提出的《一种榨菜收获机》虽然通过夹持拔取装置和前置圆盘切根装置,能够在丘陵山区小地完成一次性切根榨菜收获,但其中间支架上的辐条和夹持带对于茎叶纤维含量较少、水分较多、容易折断的青菜头而言,极易造成茎叶在输送过程中被搓揉破碎和断裂,使青菜头的大量茎叶在夹持带的挤压和聚拢作用下直接推向不具备动力输入的固定切刀,极易出现切刀无法顺利将茎叶切断、进而导致大量茎叶在此处拥堵。尤其是,现有技术均未能解决如下两大难题:1)切割之后将青菜头茎叶与瘤状茎妥善分离输送的问题——青菜头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茎叶较为茂密且容易折断,瘤状茎与散落的大量茎叶混杂在输送带上难以机械化分离,后期分离不仅影响收获效率与质量,而且容易造成输送不畅,妨碍青菜头收获过程的顺利进行;2)青菜头的可靠夹持输送问题——由于瘤状茎形状特异且尺寸差异很大,因此采用诸如直接从瘤状茎两侧夹持传送等方式无法适应大小不一的青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妥善解决将散落茎叶与瘤状茎分离剔除难题的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从而为青菜头收获过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保证其收获质量与效率。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妥善解决大小不一青菜头可靠输送问题的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从而进一步为青菜头收获过程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确保其收获质量与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位于输送装置输出端的一对旋转切叶圆盘刀,所述切叶圆盘刀的后上方装有带面上下分层排布有回转方向间隔分布钉齿的带钉导叶传送带,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回转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压持菜叶脱钉弹簧片,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后下方装有在上的一对绕有螺旋片的螺旋辊和在下的一对外齿啮合的除叶辊。工作时,动力源驱动的对旋切叶圆盘刀可以保障切叶过程的连续顺畅,切断后的茎叶继续送进到带钉导叶传送带,被“钉”在该传送带表面输向一侧,至其端部时被菜叶脱钉弹簧片从带钉上“铲”起,落向一侧;而被切断茎叶后的青菜头瘤状茎则落到后续的螺旋辊上,不仅将茎叶与瘤状茎妥善分离,还可以在螺旋辊的作用下向后滚动,并在其下除叶辊的作用下进一步将残留的茎叶分离去除。这样,妥善解决了茎叶与瘤状茎分离剔除的难题,为青菜头收获过程的顺利进行及其收获质量与效率提供了保障。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所述输送装置为三向夹持输送装置,所述三向夹持输送装置由前低后高的底部托举传送带以及两侧的夹叶传送带构成夹持输送通道,所述底部托举传送带与夹叶传送带的下边缘之间具有容瘤状茎间隔。收获作业前置机构切根后,三向夹持输送的茎叶夹持输送带夹持引导青菜头茎叶,底部托举传送带承托青菜头的瘤状茎,两者相互配合同步输送青菜头植株,由于两者之间具有容瘤状茎间隔,因此可以适应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瘤状茎,从而合理解决了瘤状茎形状特异和尺寸差异大的问题,同时有效避免了青菜头茎叶的损伤断裂,进一步保证了收获过程的顺畅。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及其外侧分别压持上下间隔的菜叶脱钉弹簧片,所述菜叶脱钉弹簧片的固定端通过簧架与门形架固连,且水平伸出端形成铲头状。本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环绕于导叶传动带电机驱动的主动辊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及从动辊分别垂向支撑于下端与机架固连的门形架上。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机架前部两侧支撑于仿形调节装置的前置仿形轮,两前置仿形轮之间装有V形切根装置;所述V形切根装置含有分别位于两电机驱动割刀安装轴下端的平刃圆盘割刀和锯齿圆盘割刀,所述平刃圆盘割刀和锯齿圆盘割刀的内侧下倾形成V字形,且平刃圆盘割刀的边缘触及锯齿圆盘割刀的上表面;所述V形切根装置的后侧与三向夹持输送装置衔接。本技术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八字形扩口前端的张紧辊上端装有随之旋转的多指拨叶轮。本技术又进一步的完善是:两侧夹叶传送带的上方装有由两侧挡板形成导向槽的叶茎导向盖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图1实施例的青菜头收获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平面投影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结合其它附图)所示,一对除叶刀电机4-4驱动的旋转切叶圆盘刀4-1位于三向夹持输送装置3的输出端,切叶圆盘刀4-1的后上方装有带面上下排布三层且回转方向间隔分布钉齿的带钉导叶传送带4-2,带钉导叶传送带4-2环绕于导叶传动带电机4-5驱动的主动辊及从动辊4-9,主动辊及从动辊4-9分别垂向支撑于下端与机架5固连的门形架4-8上,从而使带钉导叶传送带4-2的回转方向垂直于三向夹持输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即叶茎导向盖板3-6的长度方向),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及其外侧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输送装置输出端的一对旋转切叶圆盘刀,所述切叶圆盘刀的后上方装有带面上下分层排布有回转方向间隔分布钉齿的带钉导叶传送带,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回转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压持菜叶脱钉弹簧片,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后下方装有在上的一对绕有螺旋片的螺旋辊和在下的一对外齿啮合的除叶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输送装置输出端的一对旋转切叶圆盘刀,所述切叶圆盘刀的后上方装有带面上下分层排布有回转方向间隔分布钉齿的带钉导叶传送带,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回转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压持菜叶脱钉弹簧片,所述带钉导叶传送带的后下方装有在上的一对绕有螺旋片的螺旋辊和在下的一对外齿啮合的除叶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为三向夹持输送装置,所述三向夹持输送装置由前低后高的底部托举传送带以及两侧的夹叶传送带构成夹持输送通道,所述底部托举传送带与夹叶传送带的下边缘之间具有容瘤状茎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菜头收获机输送除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钉导叶传动带的输出端上下钉齿之间及其外侧分别压持上下间隔的菜叶脱钉弹簧片,所述菜叶脱钉弹簧片的固定端通过簧架与门形架固连,且水平伸出端形成铲头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宏儒蒋清海宋志禹金月杨光夏先飞梅松张健飞姚森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