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92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包括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中水平方向铺设有40cm厚的砂砾层,所述砂砾层上铺设有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砂砾层中距离底部10cm处设有直径5cm的PVC管道,所述PVC管道以3‰的坡度设置在砂砾层内,所述PVC管道末端连通到地势低洼处或排水沟渠,所述PVC管道侧面每隔50cm开具有直径为1cm的排水孔,所述PVC管道外侧包裹有第二无纺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避免盐碱对植物产生危害,提高不耐盐碱植物的成活率,增强树木生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尤其适用于土壤盐碱化严重地区的绿化工程。
技术介绍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2、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所以,构建合理的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以改善盐碱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对于盐碱地的治理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盐碱地治理中改善盐碱地土壤的水分状况的问题,提出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以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避免盐碱对植物产生危害,提高不耐盐碱植物的成活率,增强树木生长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包括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中水平方向铺设有40cm厚的砂砾层,所述砂砾层上铺设有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砂砾层中距离底部10cm处设有直径5cm的PVC管道,所述PVC管道以3‰的坡度设置在砂砾层内,所述PVC管道末端连通到地势低洼处或排水沟渠,所述PVC管道侧面每隔50cm开具有直径为1cm的排水孔,所述PVC管道外侧包裹有第二无纺布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克重为400克/平方米,厚度约为4mm;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克重为100克/平方米,厚度约为1mm。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避免盐碱对植物产生危害,提高不耐盐碱植物的成活率,增强树木生长势。本技术的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由于砂砾结构中砂石孔隙度较大,难以形成垂直向上的毛管水,阻止水分垂直向上,能够减少下部土壤中的易溶性盐分向土壤表面聚集。与此同时,雨水及灌溉用水可携带表层土中易溶性盐分向下渗透进入沙砾结构,并通过排盐管排出土壤。通过以上两种排盐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避免盐碱对植物的危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示意图;图2为PVC管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通过设置于沙砾隔离结构层,并通过排盐洗盐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避免盐碱对植物的危害,提高不耐盐碱植物的成活率,增强树木生长势。如图1所示,所述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包括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1,所述种植土层1中水平方向铺设有40cm厚的砂砾层3,所述砂砾层3上铺设有第一无纺布层2,所述砂砾层3中距离底部10cm处设有直径5cm的PVC管道4,所述PVC管道4以3‰的坡度设置在砂砾层3内,所述PVC管道4末端连通到地势低洼处或排水沟渠,所述PVC管道4侧面每隔50cm开具有直径为1cm的排水孔5,所述PVC管道4外侧包裹有第二无纺布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的克重为400克/平方米,厚度约为4mm;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克重为100克/平方米,厚度约为1mm。具体地,在地势稍高的地面之下,在满足植物根系生长空间的前提下,在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1中水平方向铺设40cm厚砂砾层3,其中,直径10~15cm砂砾质量占比为30~40%,直径3~5cm砂砾质量占比为30~40%,粗河沙质量占比为20~30%,砂石搅拌均匀后铺平、压实。在距离砂砾层3底部10cm处的砂砾层3中按照3‰的坡度放置直径5cmPVC管道4,侧面每隔50cm打一个直径1cm的排水孔5,PVC管道4包裹有第二无纺布层,保证除水分外不能通过沙土等物质。PVC管道4连接后连通到地势低洼处或排水系统,排出含有盐分的水;砂砾层3上铺设第一无纺布层2,确保土壤不下沉且不渗透入砂砾层3内。在下雨或灌溉时,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雨水及灌溉用水可携带表层土中易溶性盐分向下渗透进入沙砾结构,并通过排盐管排出土壤。本技术的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由于砂砾结构中砂石孔隙度较大,难以形成垂直向上的毛管水,阻止水分垂直向上,能够减少下部土壤中的易溶性盐分向土壤表面聚集。与此同时,雨水及灌溉用水可携带表层土中易溶性盐分向下渗透进入沙砾结构,并通过排盐管排出土壤。通过以上两种排盐的方式,可有效减少种植土中易溶性盐分,避免盐碱对植物的危害。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包括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1)中水平方向铺设有40cm厚的砂砾层(3),所述砂砾层(3)上铺设有第一无纺布层(2),所述砂砾层(3)中距离底部10cm处设有直径5cm的PVC管道(4),所述PVC管道(4)以3‰的坡度设置在砂砾层(3)内,所述PVC管道(4)末端连通到地势低洼处或排水沟渠,所述PVC管道(4)侧面每隔50cm开具有直径为1cm的排水孔(5),所述PVC管道(4)外侧包裹有第二无纺布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805 CN 20192125452521.一种盐碱地隔盐排盐结构,包括盐碱地中地势高处的种植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1)中水平方向铺设有40cm厚的砂砾层(3),所述砂砾层(3)上铺设有第一无纺布层(2),所述砂砾层(3)中距离底部10cm处设有直径5cm的PVC管道(4),所述PVC管道(4)以3‰的坡度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永生李书焕刘兆彬藏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都润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