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81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光伏安装板,所述支架底座表面设有底座滑轨,所述底座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避震杆,所述第一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避震杆,所述第二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折叠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转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升降螺杆,所述转盘结构与所述升降螺杆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调节采光角度和减震动效果好的光伏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通常指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它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利用光照产生直流电,例如太阳能电池等,光伏技术具备很多优势:比如不需要任何机械运转部件,而且站址的选择也十分方便灵活,城市中的楼顶、空地都可以被应用。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常规安装方式大都是将光伏组件依靠压块压接在固定于斜梁上的横梁上,斜梁与地面的夹角由立柱固定,整个连接使用的都是硬性连接,在风力较大时,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夏秋季节经常会有台风,台风风力过于强劲,太阳能支架本身的重量无法与风力相抗衡,支架会产生颠簸、震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常规安装方式安装光伏组件的话会对组件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隐形裂纹的几率增大影响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调节采光角度和减震效果好的光伏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光伏安装板,所述支架底座表面设有底座滑轨,所述底座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避震杆,所述第一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避震杆,所述第二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折叠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转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升降螺杆,所述转盘结构与所述升降螺杆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上部设有螺杆固定块,所述螺杆固定块与第一转轴相接,所述第一转轴与光伏安装板的左侧相接,所述光伏安装板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轴相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为内螺纹结构,所述升降螺杆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内与内螺纹结构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最大的升降高度为20cm。优选的,所述转盘结构上设有扭把。优选的,所述光伏安装板上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两侧均设有光伏安装板,所述光伏安装板在所述伸缩板做伸缩运动。优选的,所述支架底座两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销钉,所述支架底座通过所述固定销钉固定在地面。优选的,所述第一避震杆和所述第二避震杆上均设有避震弹簧。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可调节光伏安装板的采光角度、根据光伏板的实际宽度来调节光伏安装板的宽度以及第一避震杆和第二避震杆风力带来的震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支架底座1、固定销钉101、底座滑轨102、第一支撑柱2、第一避震杆201、第一滑座202、转盘结构3、扭把301、升降螺杆4、螺杆固定块401、第一转轴402、第二支撑柱5、第二避震杆501、第二滑座502、固定板503、第二转轴504、折叠杆6、光伏安装板7、伸缩板7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5和光伏安装板7,所述支架底座1表面设有底座滑轨102,所述底座滑轨102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座202和第二滑座502,所述第一滑座上202设有第一避震杆201,所述第一避震杆2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相接,所述第二滑座502上设有第二避震杆501,所述第二避震杆5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5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与所述第二支撑柱5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2与所述第二支撑柱5之间通过折叠杆6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转盘结构3,所述第一支撑柱2内设有升降螺杆4,所述转盘结构3与所述升降螺杆4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4上部设有螺杆固定块401,所述螺杆固定块401与第一转轴402相接,所述第一转轴402与光伏安装板7的左侧相接,所述光伏安装板7底部设有固定板503,所述第二支撑柱5上部设有第二转轴504,所述固定板503与所述第二转轴504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2内为内螺纹结构,所述升降螺杆4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柱2内与内螺纹结构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4在所述第一支撑柱2上最大的升降高度为20cm,所述转盘结构3上设有扭把301,具体实施时,转盘结构3与升降螺杆4之间相接,转盘结构3转动带动升降螺杆4进行上下动作,根据光照角度,通过旋转扭把301操控转盘结构3进行转动,升降螺杆4进行升降动作,升降螺杆4升降影响光伏安装板7的倾斜度,使得光伏安装板7的高度达到最佳的采光角度。所述光伏安装板7上设有伸缩板701,所述伸缩板701的两侧均设有光伏安装板7,所述光伏安装板7在所述伸缩板701做伸缩运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光伏板的宽度不同,因此需要调节光伏安装板7的宽度。所述支架底座1两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固定销钉101,所述支架底座1通过所述固定销钉101固定在地面,增加了光伏支架的稳定性,避免因风力过大发生倾倒。所述第一避震杆201和所述第二避震杆501上均设有避震弹簧,避震弹簧可吸收光伏支架产生颠簸、震动。本技术通过调节设在伸缩板701两侧光伏安装板7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光伏安装板7的安装宽度,通过摇动扭把301使转盘结构3进行转动,带动升降螺杆4进行升降动作,使光伏安装板7以第二转轴为圆心,进行采光角度的调节,使安装在光伏安装板7上的光伏板与光照的接触面调至最大,第一避震杆201和第二避震杆501可吸收因风力产生的震动。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光伏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表面设有底座滑轨,所述底座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避震杆,所述第一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避震杆,所述第二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折叠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转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升降螺杆,所述转盘结构与所述升降螺杆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上部设有螺杆固定块,所述螺杆固定块与第一转轴相接,所述第一转轴与光伏安装板的左侧相接,所述光伏安装板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轴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光伏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表面设有底座滑轨,所述底座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避震杆,所述第一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避震杆,所述第二避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折叠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转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有升降螺杆,所述转盘结构与所述升降螺杆相接触,所述升降螺杆上部设有螺杆固定块,所述螺杆固定块与第一转轴相接,所述第一转轴与光伏安装板的左侧相接,所述光伏安装板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二转轴相接。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合能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