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477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池,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区域绝缘;充电座,充电座包括第二壳体和导线,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导线的正负极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区域绝缘;其中,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区域电接触。本方案解决传统的电子设备不方便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设备是近年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电子设备中的功能器件也越来越多。同时,为了使得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大多数的电子设备设置有可充电电池,相应的,还配置有充电座为电子设备充电,具体的,目前的充电座和电子设备均设置有电连接端子,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与充电座通过点对点接触,进而使得充电座能够为电子设备充电。但是,此种情况下,由于电连接端子的大小的局限性,在电子设备与充电座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电连接端子与充电座的电连接端子容易产生错位,进而容易导致电子设备的电连接端子与充电座的电连接端子接触不到位,以使电子设备较难充电,最终使得用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充电系统,以解决传统的电子设备不方便充电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池,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绝缘;充电座,所述充电座包括第二壳体和导线,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所述导线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绝缘;<br>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座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接触。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系统中,电子设备与充电座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第一导电端子与充电座的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电子设备的第一导电区域与充电座的第二导电端子电接触。相比于传统的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与充电器通过点对点接触从而实现充电功能而言,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充电座通过点对面接触实现充电功能,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与充电座电接触的面积较大,此种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与充电座产生错位,电子设备的正负极也能够与充电座的正负极较好地接触,进而更加便于电子设备实现充电功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系统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座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座的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子设备、110-第一导电端子、120-第一壳主体、121-第一避让孔、122-第一容纳空间、122a-第三避让孔、123-第一安装槽、124-卡接槽、130-第一电路板、140-第一导电板、141-第三导电端子、150-第一磁体;200-充电座、210-第二导电端子、220-第二壳主体、221-第二避让孔、222-第二容纳空间、222a-第四避让孔、223-第二安装槽、230-第二电路板、240-第二导电板、241-第四导电端子、250-导线、260-第二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充电系统,所公开的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100和充电座200。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种类。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池,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110,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110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且第一导电区域与第一导电端子110绝缘。此种情况下,第一导电区域与第一导电端子110分别可以作为电池的正负极,电子设备100能够通过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110为电池充电。充电座200能够为电子设备100的电池充电,在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通过第一导电端子110和第一导电区域与充电座200电接触,从而能够为电子设备100的电池充电,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充电座200包括第二壳体和导线250,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210,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210分别与导线250的正负极电连接,第二导电区域与第二导电端子210绝缘,从而防止第二导电区域与第二导电端子210产生短路现象。此种情况下,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210分别为充电座200的正负极,在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导电端子110与充电座200的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导电区域与充电座200的第二导电端子210电接触,从而使得充电座200能够为电子设备100的电池充电。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充电系统中,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导电端子110与充电座200的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电子设备100的第一导电区域与充电座200的第二导电端子210电接触。相比于传统的电子设备100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器通过点对点接触从而实现充电功能而言,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通过点对面接触实现充电功能,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电接触的面积较大,此种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座200产生错位,电子设备100的正负极也能够与充电座200的正负极较好地接触,进而更加便于电子设备100实现充电功能。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中,第一导电区域与第一导电端子110实现绝缘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区域,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绝缘区域内可以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2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池,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110),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绝缘;/n充电座(200),所述充电座(200)包括第二壳体和导线(250),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210),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分别与所述导线(250)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与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绝缘;/n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充电座(200)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与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电池,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一导电端子(110),所述第一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分别与所述电池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绝缘;
充电座(200),所述充电座(200)包括第二壳体和导线(250),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端子(210),所述第二导电区域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分别与所述导线(250)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与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绝缘;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与所述充电座(200)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与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电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0)与所述第一导电区域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
第一绝缘区域,所述第一绝缘区域内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2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121)凸出于所述第一绝缘区域;
第一电路板(130),所述第一电路板(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路板(130)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3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主体(120)和第一导电板(140),所述第一壳主体(120)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122),所述第一导电板(1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2)内,所述第一导电板(140)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板(140)的外侧表面为所述第一导电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22)开设有第三避让孔(122a),所述第一导电板(140)具有第三导电端子(141),所述第三导电端子(141)通过所述第三避让孔(122a)伸进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导电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东平朱中武付绍儒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