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75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具有AC‑DC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环形凹槽,设置于壳体外表面,用于容置环绕设置的充电线;USB接口;充电接口卡槽,设置于壳体外表面,用于卡持固定充电线上的充电接口公端;AC‑DC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输出至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AC‑DC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输出至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升了充电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AC-DC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充电器在对一些终端设备进行充电之后,一般就将充电器随意放置,充电器的充电线就很容易缠绕在一起,另外由于充电接口裸露在外部,随意放置会导致充电接口的磨损。以此使得充电线中充电线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电器,旨在提升充电器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充电器,所述电路板上具有AC-DC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所述壳体包括: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容置环绕设置的充电线;USB接口;充电接口卡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卡持固定充电线上的充电接口公端;所述AC-DC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AC-DC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输出至负载。可选地,所述充电接口公端为MicroUSB接口、USB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可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指示灯。可选地,所述AC-DC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脉宽调制电路、变压器及电源开关;所述交流输入端具有交流输入正端和交流输入负端,所述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交流输入正端与所述交流输入负端之间,所述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为AC-DC电路的输出端;所述EMI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进行EMI滤波;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对EMI滤波后的电源进行整流;所述脉宽调制电路包括脉宽调制芯片,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电源,对其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并在调制的电源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切断;所述变压器,用于整流输出的电源进行降压处理,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可选地,所述EMI滤波电路包括第一共模扼流圈、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共模扼流圈;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绕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绕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绕组输入端连接至一个公共点,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绕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输入负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绕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绕组输出端连接至一个公共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扼流圈的第一绕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共模扼流圈的第二绕组输入端为所述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为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的公共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且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且为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分别接地。可选地,所述交流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压值为100V-240V。可选地,所述AC-DC电路还包括负温系数传感器。可选地,所述AC-DC电路还包括断路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具有AC-DC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通过AC-DC电路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至负载,为负载充电。此外,通过所述壳体包括环形凹槽,此环形凹槽设置于充电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一圈充电器壳体向内凹陷的环形凹槽,使得充电器的充电线可以环绕在向内凹陷的环形凹槽中,解决了充电器在为负载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线缠绕在一起的问题。通过充电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的充电接口卡槽,在充电线环绕于环形凹槽中后,可以将充电线的充电接口公端卡持固定于充电接口卡槽,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接口卡槽的大小形状与充电线的充电接口公端一致,解决了充电器在为负载充电完成之后,充电线上的充电接口公端裸露在外部,造成的充电接口磨损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提升了充电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器中AC-DC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C-DC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5整流电路11环形凹槽16脉宽调制电路12充电接口卡槽17变压器13交流输入端18电源开关14EMI滤波电路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具有AC-DC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n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容置环绕设置的充电线;/nUSB接口;/n充电接口卡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卡持固定充电线上的充电接口公端;/n所述AC-DC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n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AC-DC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输出至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具有AC-DC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环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容置环绕设置的充电线;
USB接口;
充电接口卡槽,设置于所述壳体外表面,用于卡持固定充电线上的充电接口公端;
所述AC-DC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输出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AC-DC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输出至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公端为MicroUSB接口、USB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指示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脉宽调制电路、变压器及电源开关;
所述交流输入端具有交流输入正端和交流输入负端,所述EMI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交流输入正端与所述交流输入负端之间,所述EMI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为AC-DC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EMI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进行EMI滤波;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对EMI滤波后的电源进行整流;
所述脉宽调制电路包括脉宽调制芯片,所述脉宽调制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电源,对其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并在调制的电源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切断;
所述变压器,用于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优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