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7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宝,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振荡器、第一充电电容C1以及充电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第一振荡器电性连接以用于向第一振荡器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振荡器向第一充电电容进行充电,能实现快速充电,同时第一充电电容是超级电容,能够存储大量的电能以方便用户外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宝
本技术涉及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宝。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MP3、MP4、手机、掌上电脑等数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其快速,层出不穷。特别是手机作为使用最为普遍的消费品之一,由于大屏幕的手机可视性和娱乐性得到大大提高,因此其屏幕不断地向大屏甚至超大屏发展。屏幕的不断增大使得手机的耗电量成倍增加,然而电池的电量却无法成倍的增加,导致手机的使用时间缩短,给用户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和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专门用来给手机等电子产品充电的充电宝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充电宝存在充电时间太长的缺陷,用户要充满一次电携带外出要等待很长时间,导致时间的浪费,给用户带来很多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宝。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宝,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振荡器、第一充电电容C1以及充电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第一振荡器电性连接以用于向第一振荡器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所述第一振荡器包括可调电感L3、电阻R2以及三极管Q2,所述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端口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一端分别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三端口、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与第一充电电容C1并联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二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以及电容C1,所述电感L2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基级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充电电容C2,所述第二充电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保护电阻R3,所述保护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保护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充电电容C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开关K,所述开关K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第一振荡器和第一充电电容C1,第一振荡器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振荡器向第一充电电容进行充电,能实现快速充电,同时第一充电电容是超级电容,能够存储大量的电能以方便用户外出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充电宝,包括电源输入端1、第一振荡器2、第一充电电容C1以及充电输出端4,所述电源输入端1与第一振荡器2电性连接以用于向第一振荡器2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2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4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振荡器2向第一充电电容C1进行充电,能实现快速充电,同时第一充电电容C1是超级电容,能够存储大量的电能以方便用户外出使用。电源输入端1可以是大容量的石墨烯电池,可以更换,无须依赖市电来充电。所述第一振荡器2包括可调电感L3、电阻R2以及三极管Q2,所述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与电源输入端1电性连接、第二端口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通过调节可调电感L3的电感值来决定输出的电压大小,在本专利技术中,可调电感L3由漆包线绕制在绝缘架上,其中漆包线的直径为0.175mm-1mm,绝缘架的直径为6mm-20mm,能够保证输出的电压最低为6V。本技术还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一端分别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三端口、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D3,所述稳压二极管D3与第一充电电容C1并联连接,以保证电路中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振荡器3,所述第二振荡器3包括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以及电容C1,所述电感L2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1、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基级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充电电容C2,所述第二充电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第二振荡器3向第二充电电容C2充电,当电源输入端1没有电能输入,且第一充电电容C1已完全放完电时,第二充电电容C2能够向第一振荡器2提供电能,从而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使本技术能够继续工作,十分方便。本技术还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一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电性连接。本技术还包括保护电阻R3,所述保护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保护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充电电容C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使三极管Q1、第二充电电容C2不会因电压过高而被烧坏。本技术还包括开关K,所述开关K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中,开关K是按钮式的定时开关,当使用者按下时,线路导通,充电宝开始充电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关K会自动复位,线路断开,充电宝停止充电工作,工作时间可由使用者自行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充电恒磁自发电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振荡器、第一充电电容C1以及充电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第一振荡器电性连接以用于向第一振荡器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n所述第一振荡器包括可调电感L3、电阻R2以及三极管Q2,所述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端口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还包括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二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以及电容C1,所述电感L2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基级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n还包括第二充电电容C2,所述第二充电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电恒磁自发电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振荡器、第一充电电容C1以及充电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与第一振荡器电性连接以用于向第一振荡器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振荡器与第一充电电容C1电性连接以用于将电能进行振荡处理后向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该第一充电电容C1与充电输出端电性连接以用于向外部设备充电;
所述第一振荡器包括可调电感L3、电阻R2以及三极管Q2,所述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端口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级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充电电容C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还包括第二振荡器,所述第二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以及电容C1,所述电感L2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2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感L3的第一端口、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基级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还包括第二充电电容C2,所述第二充电电容C2的一端与三极管Q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华许文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叠加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