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3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安装底座和配电箱体,安装底座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箱体放置区,配电箱体放置于箱体放置区,箱体放置区中设有箱体卡紧组件,配电箱体上方正对设有顶座,两个顶座分别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安装底座连接,两个顶座之间通过卡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固定设置墙面固定板,墙面固定板的背面设有多个连接座,多个连接座通过螺栓与墙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配电箱的快速拆卸安装,顶座不仅能在雨雪天气时对配电箱体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还能实施对配电箱向下的压力,从而将其压入箱体放置区,从而箱体卡紧组件将配电箱卡紧,实现稳定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外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目前用于户外的配电箱技术中,大多数的配电箱是直接暴露安装在户外的,因此在雨雪天气时,雨雪容易直接降落在配电箱的外侧,长时间容易致使配电箱外侧出现损坏,且由于大多数的配电箱都是通过螺丝固定的,在配电箱内部出现损坏时,存在对配电箱进行拆卸或安装均不方便,并且一些便于安装的配电箱在安装后不太稳定,使得配电箱在安装后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就降低了配电箱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户外配电箱,以解决便于让配电箱进行安装,并在安装保持稳定,提高配电箱实用性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安装底座和配电箱体,关键在于:所述安装底座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箱体放置区,所述配电箱体放置于所述箱体放置区,所述箱体放置区中设有箱体卡紧组件,所述配电箱体上方正对设有顶座,两个所述顶座分别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安装底座连接,两个所述顶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端铰接,两个所述顶座通过卡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底座上竖直设有墙面固定板,所述墙面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墙面固定板的背面设有多个连接座,多个连接座通过螺栓与墙面固定连接。以上方案的效果是需要安装配电箱时,打开两个顶座,将配电箱放置在箱体放置区,然后合拢两个顶座并锁紧,顶座将配电箱压入箱体放置区中,从而箱体卡紧组件将配电箱卡紧,实现稳定安装。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为矩形座,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柱和两个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座的四角,所述墙面固定板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该方案的效果是提高顶座安装稳定性和安装底座与墙面的悬挂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箱体卡紧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承重板,所述主承重板两侧水平设有多块侧承重板,所述主承重板、所述侧承重板和所述安装底座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主承重板、所述侧承重板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相互抵接,所述主承重板和所述侧承重板均与所述箱体放置区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侧承重板中水平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中活动穿设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内端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弹性件固定连接。该方案的效果是当配电箱受到顶座的向下的压力时,不同尺寸的配电箱的底部所接触的主承重板、侧承重板的面积不同,其中与配电箱体2底部相接触的主承重板、侧承重板向下运动,并与抵接的侧承重板错开,从而卡条的外端伸出容纳孔与配电箱体抵紧,实现对各种尺寸的配电箱体的固定。优选的,所述主承重板和所述侧承重板的底部均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相邻的所述侧承重板的底部抵紧,最外侧的所述卡块与所述箱体放置区的侧壁滑动连接。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始终使主承重板、侧承重板和安装底座的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顶座包括支撑部和固定设置在该支撑部上的顶座部,两个顶座部合拢时形成三角锥形座,两个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铰接,两个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卡接件可拆卸连接。该方案的效果是对配电箱体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避免雨雪天气中雨雪直接降落到配电箱体上,造成配电箱体损坏,并避免雨雪杂物在顶座上堆积。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U型卡座和与该U型卡座相适应的卡紧条,所述U型卡座和卡紧条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卡紧条与所述支撑部滑动连接。该方案的效果是当顶座合拢时,可以将卡紧条插入U型卡座中,实现锁定。优选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复位弹簧。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户外配电箱,结构简单,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配电箱的快速拆卸安装,并且顶座不仅能在雨雪天气时对配电箱体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还能实施对配电箱向下的压力,从而将其压入箱体放置区,从而箱体卡紧组件将配电箱卡紧,实现稳定安装,更加便于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6为图2的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矩形安装底座1和配电箱体2,所述安装底座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箱体放置区3,所述配电箱体2放置于所述箱体放置区3,所述箱体放置区3中设有箱体卡紧组件4,所述矩形安装底座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立柱6和两个所述第二立柱7,任一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之间设有墙面固定板9,所述墙面固定板9的下边与所述矩形安装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墙面固定板9的背面设有多个连接座10,多个连接座10通过螺栓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体2上方正对设有顶座5,两个所述顶座5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的上端铰接,两个所述顶座5另一侧通过卡接件8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卡紧组件4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承重板41,所述主承重板41两侧水平设有多块侧承重板42,所述主承重板41、所述侧承重板42和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主承重板41、所述侧承重板42和所述安装底座1之间相互抵接,所述主承重板41和所述侧承重板42的底部均连接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与相邻的所述侧承重板42的底部抵紧,最外侧的所述卡块11与所述箱体放置区3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主承重板41和所述侧承重板42均与所述箱体放置区3的底部通过第一弹性件43固定连接,所述侧承重板42中水平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中活动穿设有卡条44,所述卡条44的内端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弹性件45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43和第二弹性件45均为复位弹簧;所述顶座5包括支撑部51和固定设置在该支撑部51上的顶座部52,两个顶座部52合拢时形成三角锥形座,两个所述支撑部51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铰接,两个所述支撑部5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卡接件8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接件8包括U型卡座81和与该U型卡座81相适应的卡紧条82,所述U型卡座81和卡紧条8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部51上,所述卡紧条82与所述支撑部51滑动连接。安装时,将两顶座5打开,将配电箱体2从上方放置在箱体放置区3,然后将两顶座5合拢,并将卡紧条82插入U型卡座81中,从而将两顶座5锁紧,此时两个顶座5形成三角锥形座,可以对配电箱体的顶部进行遮挡防护,并同时对配电箱体2向下施力,使与配电箱体2底部相接触的主承重板41、侧承重板42向下运动,并与抵接的侧承重板42错开,从而卡条44的外端伸出容纳孔与配电箱体2抵紧,可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配电箱体的固定。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安装底座(1)和配电箱体(2),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箱体放置区(3),所述配电箱体(2)放置于所述箱体放置区(3),所述箱体放置区(3)中设有箱体卡紧组件(4),所述配电箱体(2)上方正对设有顶座(5),两个所述顶座(5)分别通过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两个所述顶座(5)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的上端铰接,两个所述顶座(5)通过卡接件(8)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底座(1)上竖直设有墙面固定板(9),所述墙面固定板(9)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之间,所述墙面固定板(9)的背面设有多个连接座(10),多个连接座(10)通过螺栓与墙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配电箱,包括安装底座(1)和配电箱体(2),其特征在于:安装底座(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箱体放置区(3),所述配电箱体(2)放置于所述箱体放置区(3),所述箱体放置区(3)中设有箱体卡紧组件(4),所述配电箱体(2)上方正对设有顶座(5),两个所述顶座(5)分别通过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与所述安装底座(1)连接,两个所述顶座(5)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的上端铰接,两个所述顶座(5)通过卡接件(8)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底座(1)上竖直设有墙面固定板(9),所述墙面固定板(9)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之间,所述墙面固定板(9)的背面设有多个连接座(10),多个连接座(10)通过螺栓与墙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为矩形座,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立柱(6)和两个所述第二立柱(7)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座的四角,所述墙面固定板(9)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卡紧组件(4)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承重板(41),所述主承重板(41)两侧水平设有多块侧承重板(42),所述主承重板(41)、所述侧承重板(42)和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主承重板(41)、所述侧承重板(42)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昊王茂立李忠多侯树文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柯林斯尼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