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4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包括柜体、上门和下门,上门连接在柜体的上部,下门的一侧与柜体下部的对应侧铰接,上门具有接地开关操作孔,联锁板与上门转动连接,联锁板盖于接地开关操作孔处,限位挡板与上门固定连接,联锁板与限位挡板抵接,回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挡板和联锁板固定连接,限位套筒与上门固定连接,传动杆与限位套筒滑动连接,拉线的两端分别与联锁板的左侧和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传动杆下部的侧壁开有插接口,插接板的一端与下门固定连接,插接板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插接口与插接板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环网柜联锁结构,下门未关闭时,无法操作接地开关,可避免因下门未关闭而使带电部位外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
本技术涉及环网柜
,尤其涉及环网柜联锁结构。
技术介绍
环网柜是一组高压开关设备装在钢板金属柜体内或做成拼装间隔式环网供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门未关闭就去操作接地开关,进而操作合闸的现象,在下门未关就操作接地开关,会使带电部位不封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下门未关闭时,无法操作接地开关,只有在下门关闭后,方可进行分闸、合闸等操作,可避免因下门未关闭而使带电部位外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环网柜联锁结构,包括柜体、上门、下门、联锁板、限位挡板、回复弹簧、拉线、传动杆、限位套筒和插接板,所述上门连接在所述柜体的上部,所述下门的一侧与所述柜体下部的对应侧铰接,所述上门上具有接地开关操作孔,所述联锁板与所述上门平行,所述联锁板的下部与所述上门转动连接,所述联锁板的上部盖于所述接地开关操作孔处,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上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位于所述联锁板的左侧,所述联锁板上宽下窄,所述联锁板上部的右侧与所述限位挡板抵接,所述回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挡板的左侧和所述联锁板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上门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套筒在所述联锁板的右侧,所述限位套筒竖直设置且上下贯穿,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限位套筒内且与所述限位套筒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在所述联锁板下方,所述拉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联锁板的左侧和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部穿出所述限位套筒,所述传动杆下部的侧壁开有插接口,所述插接板竖直设置,所述插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下门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所述斜面端的下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所述斜面端的上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插接板适配,所述插接板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口的位置对应,所述斜面端的上端在所述插接口的下沿的上方;所述插接板的所述斜面端与所述插接口配合用于在所述下门关闭的过程中将所述传动杆下拉以使所述联锁板从接地开关操作孔处移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下门开启时,回复弹簧拉紧联锁板,使联锁板与限位挡板抵接,限位挡板遮盖住接地开关操作孔,无法通过接地开关操纵孔操作接地开关,在下门关闭的过程中,插接板逐渐插入传动杆下端的插接口内,由于插接板插入的端部为斜面端,插接板的斜面端在穿入插接口的过程中对插接口下端具有垂直方向的分力,可将水平力转化为垂直力,在关门的过程中将传动杆下拉,传动杆通过拉线将联锁板的上部向右拉,联锁板转动,从接地开关操作孔处移开,下门未关闭时,无法操作接地开关,只有在下门关闭后,方可进行分闸、合闸等操作,可避免因下门未关闭而使带电部位外漏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且下门使用铰链门,下门开启和关闭无须拆装,使用方便。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线筒,所述导线筒与所述上门固定连接,所述拉线在所述导线筒内且与所述拉线与所述导线筒滑动配合,所述拉线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导线筒的两端穿出后与所述联锁板和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拉线沿导线筒滑动,避免柜体内各种线纠缠,影响拉线滑动或者造成事故。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与所述下门连接的端部折弯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插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螺栓配合与所述下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插接板与下门的安装与拆卸。进一步的,所述下门上具有门锁,所述柜体与所述门锁对应的位置具有与所述门锁适配的锁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门锁和锁槽可将下门和柜体锁定,避免下门自动开启。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板的上沿和下沿均水平。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插接板插入插接口。进一步的,穿过所述接地开关操作孔孔心的竖直线穿过所述联锁板与所述上门转动连接的旋转轴,所述限位挡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上门垂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联锁板遮盖接地开关操作孔时竖直,便于拉线受力时拉动联锁板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上门和/或所述下门上开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处具有透明密封盖。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通过观察口观察柜体内部的显示屏等设备。进一步的,所述上门与所述柜体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拆装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门开启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门关闭时示意图;图3为插接板和插接口的实施例在下门开启时示意图;图4为插接板和插接口的实施例在下门关闭过程中示意图;图5为插接板和插接口的实施例在下门关闭后示意图;图6为插接板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为插接板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插接板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中:1、柜体;2、上门;21、接地开关操作孔;3、下门;4、联锁板;41、摇臂;42、挡盖;5、拉线;51、导线筒;6、限位挡板;61、回复弹簧;7、插接板;71、插接部;72、连接部;73、第一安装孔;8、传动杆;81、限位套筒;82、插接口;91、门锁;92、锁槽;10、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环网柜联锁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柜体1、上门2、下门3、联锁板4、限位挡板6、回复弹簧61、拉线5、传动杆8、限位套筒81和插接板7,上门2可拆卸的连接在柜体1的上部,可螺栓连接或者卡接,下门3的一侧与柜体1下部的对应侧铰接,优选为下门3的竖直侧边与柜体1下部对应的竖直侧边铰接,上门2上具有接地开关操作孔21,联锁板4与上门2平行,联锁板4的下部与上门2转动连接,联锁板4和上门2可通过连接轴连接,联锁板4的上部盖于接地开关操作孔21处,限位挡板6与上门2固定连接,限位挡板6位于联锁板4的左侧,联锁板4上宽下窄,联锁板4上部的右侧与限位挡板6抵接,回复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挡板6的左侧和联锁板4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回复弹簧61为拉伸弹簧,限位套筒81与上门2固定连接且限位套筒81在联锁板4的右侧,限位套筒81竖直设置且上下贯穿,传动杆8在限位套筒81内且与限位套筒81滑动连接,传动杆8在联锁板4下方,拉线5的两端分别与联锁板4的左侧上部和传动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传动杆8的下部穿出限位套筒81,传动杆8下部的侧壁开有插接口82,插接板7竖直设置,插接板7的一端与下门3固定连接,插接板7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斜面端的下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斜面端的上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插接口82与插接板7适配,插接板7的位置与插接口82的位置对应,插接口82为开口朝向水平方向的条形通孔,斜面端的上端在插接口82的下沿的上方,插接板7的上沿和下沿均水平,插接口82的上下间距大于或等于插接板7上沿到下沿的距离,下门2开启时,穿过接地开关操作孔21孔心的竖直线穿过联锁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上门(2)、下门(3)、联锁板(4)、限位挡板(6)、回复弹簧(61)、拉线(5)、传动杆(8)、限位套筒(81)和插接板(7),所述上门(2)连接在所述柜体(1)的上部,所述下门(3)的一侧与所述柜体(1)下部的对应侧铰接,所述上门(2)上具有接地开关操作孔(21),所述联锁板(4)与所述上门(2)平行,所述联锁板(4)的下部与所述上门(2)转动连接,所述联锁板(4)的上部盖于所述接地开关操作孔(21)处,所述限位挡板(6)与所述上门(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6)位于所述联锁板(4)的左侧,所述联锁板(4)上宽下窄,所述联锁板(4)上部的右侧与所述限位挡板(6)抵接,所述回复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挡板(6)的左侧和所述联锁板(4)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筒(81)与所述上门(2)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套筒(81)在所述联锁板(4)的右侧,所述限位套筒(81)竖直设置且上下贯穿,所述传动杆(8)在所述限位套筒(81)内且与所述限位套筒(81)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8)在所述联锁板(4)下方,所述拉线(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联锁板(4)的左侧和所述传动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下部穿出所述限位套筒(81),所述传动杆(8)下部的侧壁开有插接口(82),所述插接板(7)竖直设置,所述插接板(7)的一端与所述下门(3)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7)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所述斜面端的下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所述斜面端的上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所述插接口(82)与所述插接板(7)适配,所述插接板(7)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口(82)的位置对应,所述斜面端的上端在所述插接口(82)的下沿的上方;/n所述插接板(7)的所述斜面端与所述插接口(82)配合用于在所述下门(3)关闭的过程中将所述传动杆(8)下拉以使所述联锁板(4)从接地开关操作孔(21)处移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网柜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上门(2)、下门(3)、联锁板(4)、限位挡板(6)、回复弹簧(61)、拉线(5)、传动杆(8)、限位套筒(81)和插接板(7),所述上门(2)连接在所述柜体(1)的上部,所述下门(3)的一侧与所述柜体(1)下部的对应侧铰接,所述上门(2)上具有接地开关操作孔(21),所述联锁板(4)与所述上门(2)平行,所述联锁板(4)的下部与所述上门(2)转动连接,所述联锁板(4)的上部盖于所述接地开关操作孔(21)处,所述限位挡板(6)与所述上门(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6)位于所述联锁板(4)的左侧,所述联锁板(4)上宽下窄,所述联锁板(4)上部的右侧与所述限位挡板(6)抵接,所述回复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挡板(6)的左侧和所述联锁板(4)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筒(81)与所述上门(2)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套筒(81)在所述联锁板(4)的右侧,所述限位套筒(81)竖直设置且上下贯穿,所述传动杆(8)在所述限位套筒(81)内且与所述限位套筒(81)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8)在所述联锁板(4)下方,所述拉线(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联锁板(4)的左侧和所述传动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下部穿出所述限位套筒(81),所述传动杆(8)下部的侧壁开有插接口(82),所述插接板(7)竖直设置,所述插接板(7)的一端与所述下门(3)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7)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所述斜面端的下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钝角,所述斜面端的上端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所述插接口(82)与所述插接板(7)适配,所述插接板(7)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口(82)的位置对应,所述斜面端的上端在所述插接口(82)的下沿的上方;
所述插接板(7)的所述斜面端与所述插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安张美杰候德付薄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汇龙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