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450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包括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VD5、电阻R7和光耦UF1,VD5阳极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主板,阴极耦接R7的一端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UF1第一输入端耦接R7另一端,第二输入端接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3级耦接的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每一级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n,MOS管VTn和电阻Ran,VTn源极耦接电源和UF1第一输出端,漏极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整流/逆变单元控制端;VDn阳极耦接UF1第二输出端,阴极耦接Ran一端和VTn栅极;Ran另一端接地。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耦接第二中频电源的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关系简单,可操作性强,控制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
本技术专利涉及中频电源应用领域,主要是针对中频电源的保护控制。
技术介绍
现今中频感应加热设备多为大功率设备,所以多采用包括多台中频电源的电源系统,每台中频电源包括多个整流控制单元,但由于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一台中频电源故障跳机,而另一台中频电源正常工作,故障的中频电源承受高电压进而烧坏大量电器元件,导致损失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路简单,可操作性强,控制可靠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包括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VD5、电阻R7和光耦UF1,二极管VD5的阳极作为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阴极耦接电阻R7的一端,并作为第二信号端耦接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电阻R7的另一端耦接光耦UF1的第一输入端,光耦UF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3级耦接的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每一级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n,MOS管VTn和电阻Ran,MOS管VTn的源极作为输入端耦接+22V电源和光耦UF1的第一输出端,漏极作为输出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整流/逆变单元控制端的电源。二极管VDn的阳极耦接光耦UF1的第二输出端,阴极耦接电阻Ran一端和MOS管VTn的栅极。电阻Ran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二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进一步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转换单元还包括继电器KA1、发光二极管HL4、电阻R8~R9和二极管VD4,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二极管VD5的阳极,另一端耦接继电器KA1的一端、发光二极管HL4的阳极和二极管VD4的阴极,发光二极管HL4的阴极耦接电阻R9的一端,继电器KA1的另一端、二极管VD4的阳极、电阻R9的另一端耦接地;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用于控制中频电源系统的指示灯的状态。进一步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的每一级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n和稳压管VZn,电容Cn的一端耦接稳压管VZn的阳极和MOS管VTn的栅极,另一端耦接稳压管VZn的阴极和MOS管VTn的源极。进一步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的每一级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HLn和电阻Rbn,发光二级管HLn的阳极耦接MOS管VTn的漏极,阴极耦接电阻Rbn的一端,电阻Rbn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具有连接关系简单,电路简单,所需的元器件数量少,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控制可靠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应用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联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VD4~VD5、电阻R7~R9、继电器KA1、光耦UF1和发光二极管HL4。二极管VD5的阳极和电阻R8的一端耦接端子J2,阴极和电阻R7的一端耦接端子J1,电阻R7的另外一端耦接光耦UF1的输入端正极,电阻R8的另一端耦接继电器KA1的一端、发光二极管HL4的阳极,二极管VD4的阴极,继电器KA1的另一端、二极管VD4的阳极、电阻R9的一端和光耦UF1的输入端的负极耦接地,发光二极管HL4的阴极耦接电阻R9的另一端。光耦的UF1的第一输出端耦接+22V电源,第二输出端耦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用于控制中频电源系统的指示灯的状态。控制单元包括至少3级耦接的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每一级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n,电容Cn、MOS管VTn、稳压管VZn、发光二极管HLn和电阻Ran、Rbn,光耦UF1的第一输出端、电容Cn的一端和稳压管VZn的阴极和MOS管VTn的源极作为输入端耦接+22V电源,二极管VDn的阳极耦接光耦的第二输出端,二极管VDn的阴极和电容Cn的另一端、稳压管VZn的阳极、电阻Ran的一端和MOS管VTn的栅极耦接,MOS管VTn漏极作为输出端耦接中频电源整流/逆变单元控制端的电源和发光二极管HLn的阳极,发光二极管HLn的阴极和电阻Rbn的一端耦接,电阻Rbn的另一端和电阻Ran的另一端接地。在实际应用中,若电源系统中的每个中频电源包括超过2个的整流单元,对联动保护控制系统中的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中的控制电路数量进行相应调整,来实现对中频电源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包括3个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控制单元包括二极管VD1~VD3、电容C1~C3、电阻Ra1~Ra3,Rb1~Rb3、MOS管VT1~VT3、稳压管VZ1~VZ3和发光二极管HL1~HL3。本实施例中联动保护控制系统,用于包括至少两台中频电源的电源系统,两台中频电源分别耦接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保护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1和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1耦接,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2、端子+22V1~+22V3分别和1#中频电源的主控板、1#中频电源的1#整流单元、1#中频电源的2#整流单元、1#中频电源的逆变单元耦接,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2、端子+22V1~+22V3分别和2#中频电源的主控板、2#中频电源的1#整流单元、2#中频电源的2#整流单元、逆变单元耦接。1#中频电源发生故障时,1#中频电源主控板发出故障信号至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2,使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二极管VD5导通后故障信号分为两路,一路通过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J1输出至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J1,另外一路控制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发光指示灯HL4常亮、继电器KA1动作和光耦UF1导通,继电器KA1触点耦接端子K1和K2用于控制中频电源系统的指示灯的状态,光耦导通控制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MOS管VT1~VT3栅极关断和发光二极管HL1~HL3熄灭,切断1#中频电源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控制端的电源,使1#中频电源的1#~2#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停止运行,1#中频电源停机。输出至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端子J1的故障信号控制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光耦导通,从而控制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MOS管VT1~VT3栅极关断和发光二极管HL1~HL3熄灭,2#中频电源的1#~2#整流单元和逆变单元停止运行,2#中频电源停机。2#中频电源发生故障时,2#中频电源主控板发出故障信号至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端子J2,使1#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二极管VD5导通后故障信号分为两路,一路通过2#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J1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VD5、电阻R7和光耦UF1,二极管VD5的阳极作为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阴极耦接电阻R7的一端,并作为第二信号端耦接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电阻R7的另一端耦接光耦UF1的第一输入端,光耦UF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3级耦接的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每一级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n,MOS管VTn和电阻Ran,所述MOS管VTn的源极作为输入端耦接+22V电源和光耦UF1的第一输出端,漏极作为输出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整流/逆变单元控制端的电源;所述二极管VDn的阳极耦接光耦UF1的第二输出端,阴极耦接电阻Ran一端和MOS管VTn的栅极;电阻Ran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二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保护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结构相同的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和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联动保护控制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转换单元包括二极管VD5、电阻R7和光耦UF1,二极管VD5的阳极作为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阴极耦接电阻R7的一端,并作为第二信号端耦接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二信号端;电阻R7的另一端耦接光耦UF1的第一输入端,光耦UF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至少3级耦接的电路结构相同的控制电路,每一级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VDn,MOS管VTn和电阻Ran,所述MOS管VTn的源极作为输入端耦接+22V电源和光耦UF1的第一输出端,漏极作为输出端耦接第一中频电源的整流/逆变单元控制端的电源;所述二极管VDn的阳极耦接光耦UF1的第二输出端,阴极耦接电阻Ran一端和MOS管VTn的栅极;电阻Ran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联动保护控制模块的第一信号端耦接第二中频电源的主板故障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蒋明刘志远傅栋林郁火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胜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