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形摆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49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形摆钟,其包括人形支架及挂钟本体,其中:人形支架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支撑挂钟本体;人形支架设有支柱、支撑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转动机构,支柱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支柱与支撑座相固接,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通过转动机构连接,第一支撑臂固定不动,通过转动机构转动并固定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底端设有钩形的长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桌面上具有稳固机制,不易被推倒,且能够改变支撑臂的角度,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形摆钟
本技术涉及摆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形摆钟。
技术介绍
随着摆钟的不断改进,现市面上已出现各种各样的摆钟类型,例如:根据用途可制成座钟、挂钟、落地钟及天文钟;根据需求融合艺术制作外形多样的儿童钟、创意钟及装饰钟。目前市面上具有一种外形奇特的摆钟,该摆钟具有人形结构,与人相似的两条支撑臂,可放置在桌上及床头,具有装饰作用,但是该人形摆钟缺少稳固的机制,在桌上容易被推倒,两条支撑臂仅是通过铰接连接起来,难以固定腿的角度,且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形摆钟,该方案在桌面上具有稳固机制,不易被推倒,且能够改变支撑臂的角度,功能多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形摆钟,包括人形支架及挂钟本体,其中:所述人形支架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支撑挂钟本体;所述人形支架设有支柱、支撑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转动机构,所述支柱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所述支柱与支撑座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不动,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并固定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底端设有钩形的长块。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设有固定支架及转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第一支撑臂相固接,所述转动支架与第二支撑臂相固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均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套装有一主轴,所述主轴末端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固定支架右端设有六角螺母,所述主轴从左往右穿过轴孔与六角螺母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架左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转动支架的轴孔相通,所述主轴穿过容纳腔进入轴孔;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与容纳腔相对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固定支架的轴孔相通;所述主轴设有套管、转动板、保护套、第一弹簧及耐磨件;所述套管外套装在主轴上并穿过固定支架的轴孔;所述转动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外套装在主轴上;所述保护套设置在转动板与容纳腔右端内壁之间并外套装在主轴上;所述第一弹簧环绕在保护套表面,左端与所述转动板相连接;所述转动槽内径与转动板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推动转动板插合转动槽;所述耐磨件设置在主轴与转动支架的轴孔内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外套装有一限位板;所述固定支架与套管之间设有一开口朝左的滑动腔,所述固定支架左端设有限位阶,所述限位阶设置在滑动腔左端内壁,通过所述限位阶限制限位板向左滑出滑动腔;所述套管左端设有按钮,所述套管左端外壁具有螺纹结构,所述按钮与套管螺纹连接;所述按钮的直径与滑动腔开口端内径相匹配,通过推动所述按钮插入滑动腔内带动套管向右滑动;所述套管向右滑动推动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向右滑动挤压第一弹簧并退出转动槽;调节所述转动支架改变转动板角度,所述第一弹簧推动转动板复位;所述限位板右端与滑动腔右端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推动限位板带动套管复位。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左右两端设有2个水平的突块,所述突块固定转动板在转动槽内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与套管之间设有耐磨件。进一步地,所述挂钟本体设有机芯、钟针、钟盘及钟壳,所述机芯设置在钟壳背面并控制钟针在钟盘中心工作,所述钟盘内设在钟壳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底端设有两个吸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设置了人形支架及挂钟本体,通过人形支架的支柱支撑挂钟本体,支撑座、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相配合稳固挂钟本体,利用转动机构改变并固定第二支撑臂的角度,利用第二支撑臂底端的钩形长块挂放物品,增加了人形摆钟的功能多样性,改善了人形摆钟的支撑臂无法固定角度的缺陷。2、本技术在支撑座底端设置了两个吸盘,通过吸盘吸附桌面或床头上,固定人形摆钟的位置,避免人形摆钟被推倒。3、本技术在套管与主轴之间、主轴与转动支架之间均设有耐磨件,通过耐磨件避免器件损坏,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座底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支架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转动支架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人形支架、2.挂钟本体、3.主轴;11.支柱、12.支撑座、13.第一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15.转动机构、16.长块、17.固定支架、18.转动支架、19.轴孔;121.吸盘;171.六角螺母、172.转动槽;181.容纳腔;21.钟针、22.钟盘、23.钟壳;31.套管、32.转动板、33.保护套、34.第一弹簧、35.耐磨件、36.限位板、37.滑动腔、38.限位阶、39.按钮;321.突块、361.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配合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形摆钟,包括人形支架1及挂钟本体2,其中:配合图1及图2所示,人形支架1设置在挂钟本体2底部,支撑挂钟本体2。人形支架1设有支柱11、支撑座12、第一支撑臂13、第二支撑臂14及转动机构15,支柱11设置在挂钟本体2底部,支柱11与支撑座12相固接,第一支撑臂13设置在支撑座12上,支撑座12底端设有两个吸盘121;第一支撑臂13与第二支撑臂14通过转动机构15连接,第一支撑臂13固定不动,通过转动机构15转动并固定第二支撑臂14。第二支撑臂底端设有钩形的长块16。配合图1及图3所示,转动机构15设有固定支架17及转动支架18,固定支架17与转动支架18转动连接,固定支架17与第一支撑臂13相固接,转动支架18与第二支撑臂14相固接。参考图4所示,固定支架17与转动支架18均设有轴孔19,固定支架17右端设有六角螺母171,轴孔19内套装有一主轴3,主轴3末端设有螺纹结构,主轴3从左往右穿过轴孔19与六角螺母171螺纹连接。转动支架18左端设有一容纳腔181,容纳腔181与转动支架18的轴孔19相通,主轴3穿过容纳腔181进入轴孔19;固定支架17设有与容纳腔181相对的转动槽172,转动槽172与固定支架17的轴孔19相通。参考图1所示,挂钟本体2设有机芯、钟针21、钟盘22及钟壳23,机芯设置在钟壳23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形摆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形支架及挂钟本体,其中:/n所述人形支架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支撑挂钟本体;/n所述人形支架设有支柱、支撑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转动机构,所述支柱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所述支柱与支撑座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分别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不动,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并固定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底端设有钩形的长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形摆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形支架及挂钟本体,其中:
所述人形支架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支撑挂钟本体;
所述人形支架设有支柱、支撑座、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转动机构,所述支柱设置在挂钟本体底部,所述支柱与支撑座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分别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不动,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转动并固定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底端设有钩形的长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摆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设有固定支架及转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第一支撑臂相固接,所述转动支架与第二支撑臂相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形摆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均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套装有一主轴,所述主轴末端设有螺纹结构,所述固定支架右端设有六角螺母,所述主轴从左往右穿过轴孔与六角螺母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形摆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左端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转动支架的轴孔相通,所述主轴穿过容纳腔进入轴孔;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与容纳腔相对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固定支架的轴孔相通;所述主轴设有套管、转动板、保护套、第一弹簧及耐磨件;所述套管外套装在主轴上并穿过固定支架的轴孔;所述转动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外套装在主轴上;所述保护套设置在转动板与容纳腔右端内壁之间并外套装在主轴上;所述第一弹簧环绕在保护套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渊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通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