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36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载板,支撑载板左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锥型块,密封锥型块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密封插杆,限制滑杆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且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杆,限制套杆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传动压板的内测且远离限制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传动压板的外侧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耐压检测板,耐压检测板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该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达到了提高试验数据的精确性,降低试验误差,加快试验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管
,具体为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除光管外,换热器还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强化传热管,如翅片管、螺纹管、螺旋槽管等。当管内直径两侧给热系数相差较大时,翅片管的翅片应布置在给热系数低的一侧。目前耐压试验是先对换热管增压破坏,然后再对其增加检测密封性,需要试验多次,直至检测出换热管泄露,从而不能在施压破坏时及时了解密封性情况,换热管的耐压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解决了耐压试验是先对换热管增压破坏,然后再对其增加检测密封性,需要试验多次,直至检测出换热管泄露,从而不能在施压破坏时及时了解密封性情况,换热管的耐压试验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载板,所述支撑载板左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锥型块,所述密封锥型块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密封插杆,所述密封插杆的左侧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板,所述内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制滑杆,所述限制滑杆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且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杆,所述限制套杆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所述传动压板的内测且远离限制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传动压板的外侧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耐压检测板,所述耐压检测板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支撑载板右侧且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传动压板外侧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支撑载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轮。优选的,所述密封插杆的右侧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所述从动转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转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载板右侧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增压气泵,所述增压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增压通管,所述增压通管的一端贯穿至密封锥型块的左侧,所述增压通管靠近输入端的位置设置有压力检测器。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外杆,所述支撑外杆的顶端贯穿且滑动连接有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转轮,所述传动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通过将密封锥型块插入换热管,辅助转轮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与管内壁接触滚动,控制电动机工作,电动机通过皮带带动密封插杆转动,从而调节丝杆带动内支撑板的左侧结构整体在管内移动,可实现灵活调节换热管试验位置,再控制增压气泵工作,向换热管内略微增压,增加的压力并不会对实验数据在成影响,此时的换热管内处于密封状态,控制电动伸缩杆工作,耐压检测板向外侧伸展,对换热管内部进行挤压,观察压力检测器的数值变化,当压力检测器检测的压力降低,则此时压力传感器感应的压力为换热管的耐压极限值,数值均展现在显示器上,达到了提高试验数据的精确性,降低试验误差,加快试验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辅助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载板、2密封锥型块、3密封插杆、4调节丝杆、5内支撑板、6限制滑杆、7限制套杆、8传动压板、9电动伸缩杆、10耐压检测板、11压力传感器、12显示器、13辅助支撑机构、131支撑外杆、132传动连杆、133辅助转轮、134挤压弹簧、14电动机、15主动转轮、16从动转轮、17皮带、18增压气泵、19增压通管、20压力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载板1,支撑载板1左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锥型块2,密封锥型块2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密封插杆3,密封插杆3的左侧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杆4,调节丝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板5,内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制滑杆6,限制滑杆6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且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杆7,限制套杆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8,传动压板8的内测且远离限制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传动压板8的外侧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耐压检测板10,耐压检测板10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1。支撑载板1右侧且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显示器12,传动压板8外侧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机构13。支撑载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14,电动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转轮15。密封插杆3的右侧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从动转轮16,从动转轮16通过皮带17与主动转轮15传动连接。支撑载板1右侧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增压气泵18,增压气泵18的输出端连通有增压通管19,增压通管19的一端贯穿至密封锥型块2的左侧,增压通管19靠近输入端的位置设置有压力检测器20。辅助支撑机构13包括支撑外杆131,支撑外杆131的顶端贯穿且滑动连接有传动连杆132,传动连杆13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转轮133,传动连杆13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34。使用时,将密封锥型块2插入换热管,辅助转轮133在挤压弹簧134的作用下与管内壁接触滚动,控制电动机14工作,电动机14通过皮带17带动密封插杆3转动,从而调节丝杆4带动内支撑板5的左侧结构整体在管内移动,可实现灵活调节换热管试验位置,再控制增压气泵18工作,向换热管内略微增压,增加的压力并不会对实验数据在成影响,此时的换热管内处于密封状态,控制电动伸缩杆9工作,耐压检测板10向外侧伸展,对换热管内部进行挤压,观察压力检测器20的数值变化,当压力检测器20检测的压力降低,则此时压力传感器11感应的压力为换热管的耐压极限值,数值均展现在显示器12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板(1)左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锥型块(2),所述密封锥型块(2)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密封插杆(3),所述密封插杆(3)的左侧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杆(4),所述调节丝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板(5),所述内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制滑杆(6),所述限制滑杆(6)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且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杆(7),所述限制套杆(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8),所述传动压板(8)的内测且远离限制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传动压板(8)的外侧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耐压检测板(10),所述耐压检测板(10)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包括支撑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板(1)左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锥型块(2),所述密封锥型块(2)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密封插杆(3),所述密封插杆(3)的左侧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调节丝杆(4),所述调节丝杆(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板(5),所述内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制滑杆(6),所述限制滑杆(6)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均套设且滑动连接有限制套杆(7),所述限制套杆(7)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压板(8),所述传动压板(8)的内测且远离限制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所述传动压板(8)的外侧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耐压检测板(10),所述耐压检测板(10)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板(1)右侧且靠近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显示器(12),所述传动压板(8)外侧且靠近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机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管的耐压试验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之华秦汝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扬子检修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