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箱门组件及其把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196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冰箱、箱门组件及其把手结构,箱门组件包括门板及把手结构,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及防夹件,把手本体设置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把手本体背向于门板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方便用户能够将手放入到把手槽内。同时由于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进而手容易夹在相邻的两个箱门组件之间。防夹件设置于把手槽内,由于防夹件位于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利用防夹件有效填充把手槽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手无法在防夹件的位置施力,有效避免用户将手放在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避免了手被夹在相邻两个箱门组件之间,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箱门组件及其把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冰箱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箱门组件及其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冰箱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而冰箱的门体结构的种类越来越多,如十字对开门冰箱、对开门冰箱,三门冰箱等。而开门把手一般设置在门体结构的侧壁中,方便开启和关闭冰箱门。然而,在使用时,手容易被夹在相邻的两个门体之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避免夹手的冰箱、箱门组件及其把手结构。一种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用于安装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门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贯穿所述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及防夹件,设置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防夹件位于所述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夹件背向于所述门板的表面为防夹面,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防夹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mm-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夹面包括过渡面及与所述过渡面连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靠近相邻的另一所述箱门组件设置,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过渡面之间的距离向靠近相邻的另一所述箱门组件的方向趋于减小,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距离为0mm-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平滑过渡至所述抵接面。一种箱门组件,包括:门板;及如上所述的把手结构,所述把手本体,用于安装于门板的一侧边处,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门板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上述箱门组件在使用时,将把手本体设置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把手本体背向于门板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方便用户能够将手放入到把手槽内,进而通过扳动把手本体扳动门板。同时由于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进而手容易夹在相邻的两个箱门组件之间。进一步将防夹件设置于把手槽内,由于防夹件位于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利用防夹件有效填充把手槽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手无法在防夹件的位置施力,有效避免用户将手放在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进而避免了手被夹在相邻两个箱门组件之间,提高使用安全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结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部及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的定位柱,所述防夹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把手槽相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防夹件的一侧,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安装孔并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防夹件上开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箱门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门板与所述把手本体相邻的侧边上,所述防夹件能够放置于所述端盖上并安装于所述把手本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端盖朝向所述门板的一侧形成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能够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及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箱门组件,至少两个所述箱门组件分别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箱体上。上述冰箱在使用时,将把手本体设置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把手本体背向于门板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方便用户能够将手放入到把手槽内,进而通过扳动把手本体扳动门板。至少两个箱门组件分别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箱体上,同时由于把手槽贯穿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进而手容易夹在相邻的两个箱门组件之间。进一步将防夹件设置于把手槽内,由于防夹件位于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利用防夹件有效填充把手槽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手无法在防夹件的位置施力,有效避免用户将手放在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进而避免了手被夹在相邻两个箱门组件之间,提高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箱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箱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箱门组件,100、门板,200、把手结构,210、把手本体,212、把手槽,220、防夹件,221、过渡面,222、防夹面,223、抵接面,230、定位件,231、定位部,232、定位柱,234、固定部,235、第一固定孔,240、紧固件,300、端盖,310、定位槽,320、限位部,330、固定柱,332、第二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的冰箱,包括箱体及至少两个箱门组件10,至少两个箱门组件10分别可开合地盖设于箱体上,进而方便箱体的使用。具体地,箱门组件10包括门板100及把手结构200,把手结构200设置于门板100的一侧边上,通过把手结构200方便扳动门板100,进而实现箱门组件10在箱体的开合运动。把手结构200包括把手本体210及防夹件220,把手本体210安装于门板100的一侧边上,把手本体210背向于门板100的表面上形成有把手槽212,把手槽212贯穿把手本体210的相对两端。防夹件220设置于把手槽212内,防夹件220位于把手本体210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10的一端上。上述箱门组件10在使用时,将把手本体210设置于门板100的一侧边上,把手本体210背向于门板100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212,把手槽212贯穿把手本体210的相对两端,方便用户能够将手放入到把手槽212内,进而通过扳动把手本体210扳动门板100。同时由于把手槽212贯穿把手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把手本体,用于安装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门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贯穿所述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及/n防夹件,设置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防夹件位于所述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本体,用于安装于门板的一侧边上,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门板的表面上形成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贯穿所述把手本体的相对两端;及
防夹件,设置于所述把手槽内,所述防夹件位于所述把手本体靠近相邻的另一箱门组件的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件背向于所述门板的表面为防夹面,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防夹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mm-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面包括过渡面及与所述过渡面连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靠近相邻的另一所述箱门组件设置,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过渡面之间的距离向靠近相邻的另一所述箱门组件的方向趋于减小,所述把手本体形成有所述把手槽的表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距离为0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门组件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平滑过渡至所述抵接面。


5.一种箱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板;及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把手结构,所述把手本体,用于安装于门板的一侧边处,所述把手本体背向于所述门板的一侧形成有把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云徐文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