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96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包括有辊座,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下托环,下托环连接可拆卸的上托环,上托环与下托环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球形轴承;注油装置,包括有用于承载润滑油的油箱和加油泵,出油孔连通加油泵的进口,加油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通至注油孔;进油孔通过软管连通排油孔,油箱内设置有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三溢流板,第三溢流板靠近进油孔,油箱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孔下方的滤板,滤板斜向下设置并且朝向第三溢流板,滤板为带磁性的不锈钢制件,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滤油孔具有连通的竖直段和水平段,竖直段位于滤板朝上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在无纺布成型的喷丝工序中,是利用成型托网承接喷出的丝,待丝铺成一定量之后再进入下一步工序。成型托网呈环形并且由挂网辊驱动循环移动,挂网辊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现有的轴承座采用深沟球轴承、加住润滑脂的方式,容易出现轴承磨损而导致挂网辊晃动,影响无纺布的成型质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供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可靠耐用,有利于提升无纺布的成型质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包括有辊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托环,所述下托环连接可拆卸的上托环,所述上托环与所述下托环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球形轴承,所述安装腔的两端设置有油封,所述上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注油孔,所述下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排油孔;注油装置,包括有用于承载润滑油的油箱和加油泵,所述油箱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加油泵的进口,所述加油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通至所述注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软管连通所述排油孔,所述油箱内设置有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三溢流板,所述第三溢流板靠近所述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高于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油箱的内壁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油孔下方的滤板,所述滤板斜向下设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滤板为带磁性的不锈钢制件,所述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所述滤油孔具有连通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滤板朝上的侧面。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球形轴承连接挂网辊,可以消除轴心偏差,自动对正,减小磨损;通过加油泵抽取油箱中的润滑油,经注油孔注入安装腔,从而为球形轴承润滑,保证润滑充足,润滑油再经排油孔回到油箱,润滑油进入油箱先流经滤板,从滤板的滤油孔流过,而滤油孔具有连通的竖直段和水平段可以大大降低润滑油的流速,使得润滑油中的杂质留在滤油孔的拐角处,而滤板带磁性可以吸附铁质杂物(挂网辊转动过程中可能因磨损产生铁屑),加上油箱设有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三溢流板,经过三重溢流,将润滑油中的杂质留下,从而保证加油泵抽取的润滑油较为洁净,有利于减小磨损,保证球形轴承顺畅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滤板的端部设置有斜向上延伸的挡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球形轴承的内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轴套,所述轴套为不锈钢制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上托环两侧的边板,所述上托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托环,所述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托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油箱内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覆盖所述油箱的底面,所述第一溢流板、所述第二溢流板和所述第三溢流板连接在所述托盘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托盘的周边贴合于所述油箱的内壁,所述托盘的周边上缘设置有密封条。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条第一挡条和多条第二挡条,所述第一挡条、所述第二挡条与所述第三溢流板平行布置,多条所述第二挡条布置在所述第三溢流板与所述进油孔所在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一挡条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挡条的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并且倾斜朝向所述进油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承座系统,所述托盘为钢制件,所述第一挡条、所述第二挡条具有磁性并且吸附在所述托盘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辊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如下:辊座100、底板110、下托环120、排油孔121、上托环130、注油孔131、安装腔140、球形轴承150、轴套160、边板170;注油装置200、油箱210、进油孔211、出油孔212、第一溢流板220、第二溢流板230、第三溢流板240、滤板250、滤油孔251、挡板252;加油泵300、油管310;托盘400、第一挡条410、第二挡条42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包括有辊座100,设置有底板110,底板110上设置有下托环120,下托环120连接可拆卸的上托环130,上托环130与下托环120之间形成安装腔140,安装腔140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球形轴承150,安装腔140的两端设置有油封(图中未示出),上托环130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40的注油孔131,下托环120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40的排油孔121;注油装置200,包括有用于承载润滑油的油箱210和加油泵300,油箱210设置有进油孔211和出油孔212,出油孔212连通加油泵300的进口,加油泵300的出口通过油管310连通至注油孔131;进油孔211通过软管连通排油孔121,油箱210内设置有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一溢流板220、第二溢流板230、第三溢流板240,第三溢流板240靠近进油孔211,进油孔211高于第三溢流板240,油箱210的内壁设置有位于进油孔211下方的滤板250,滤板250斜向下设置并且朝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辊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托环,所述下托环连接可拆卸的上托环,所述上托环与所述下托环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球形轴承,所述安装腔的两端设置有油封,所述上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注油孔,所述下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排油孔;/n注油装置,包括有油箱和加油泵,所述油箱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加油泵的进口,所述加油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通至所述注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软管连通所述排油孔,所述油箱内设置有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三溢流板,所述第三溢流板靠近所述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高于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油箱的内壁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油孔下方的滤板,所述滤板斜向下设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滤板为带磁性的不锈钢制件,所述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所述滤油孔具有连通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滤板朝上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下托环,所述下托环连接可拆卸的上托环,所述上托环与所述下托环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安装有用于连接挂网辊的球形轴承,所述安装腔的两端设置有油封,所述上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注油孔,所述下托环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排油孔;
注油装置,包括有油箱和加油泵,所述油箱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加油泵的进口,所述加油泵的出口通过油管连通至所述注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软管连通所述排油孔,所述油箱内设置有高度依次减小的第一溢流板、第二溢流板、第三溢流板,所述第三溢流板靠近所述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高于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油箱的内壁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油孔下方的滤板,所述滤板斜向下设置并且朝向所述第三溢流板,所述滤板为带磁性的不锈钢制件,所述滤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油孔,所述滤油孔具有连通的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滤板朝上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的端部设置有斜向上延伸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网辊的轴承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轴承的内孔中安装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锡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瑞兴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