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88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保温机构、稳压机构以及执行机构,所述保温机构用于保持试样的恒温实验环境,保温机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密封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为相互匹配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机构,能够实现当上壳体在下壳体上滑动至限位处,与固定罩形成一个密闭的实验环境,从而达到保持温度恒定的实验环境;通过设置稳压机构,当滑罩移动至与固定罩相贴合处后,扭紧固定螺栓,能够实现腔体一与腔体二内的空间达到密封状态,其内部的气压保持在实验所需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
技术介绍
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射压裂是通过喷射压裂装置,产生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来射穿套管和储层岩石,形成射孔孔眼,然后进行压裂。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射压裂具有以下特点:无自由水、输送支撑剂形成支撑缝,支撑缝中无自由水和固体残渣,完全适合于水敏性储层,消除了储层伤害,因此,超临界二氧化碳喷射压裂能够提高储层导流能力,实现商业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二氧化碳的温度和压力分别处于31.10℃和7.38MPa以上时,二氧化碳将达到超临界状态;目前,由于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方面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都很少,特别是针对在二氧化碳将达到超临界状态后,缺乏能够保持相应的温度和压力这一状态,来允许试样进行实验的系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包括保温机构、稳压机构以及执行机构,所述保温机构用于保持试样的恒温实验环境,保温机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密封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为相互匹配的空腔,上壳体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轨滑动连接于下壳体的上端,所述密封板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下壳体的侧端面上,所述稳压机构安装于保温机构的下壳体上,并用于保持试样的恒压实验环境,稳压机构内安装有透视板,所述稳压机构内于透视板的上端安装有摄像机,所述执行机构安装于恒压机构上,并用于放置试样的试样,以及向试样内填充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优选的,所述稳压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罩、滑罩以及两根对称设置的滑杆,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安装于密封板的侧端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远离驱动电机一端的密封板上,所述固定罩固定于下壳体的内侧上,两根所述滑杆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密封板上,所述滑罩螺纹连接于丝杠上,并滑动连接在滑杆上,所述固定罩内开设有腔体一,固定罩的弧形上端面开设有延伸至腔体一的进料口,固定罩的侧端开设有延伸至腔体一的进气口,所述滑罩内开设有腔体二,固定罩与滑罩可以通过固定螺栓相固定。优选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试样、承装部、进料管以及进气管,所述承装部的上端开设有承装槽,所述试样安装于承装槽内,试样的上端钻有预制孔,所述承装槽滑动连接于滑杆上,所述进料管贯穿进料口延伸至预制孔内,所述进气管贯穿进气口延伸至腔体一内。优选的,所述丝杠与固定罩相连接处无螺纹,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腔体一和腔体二均与承装部相配合。优选的,所述滑罩上靠近固定罩的一侧端上还设置有密封垫。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通过设置保温机构,能够实现当上壳体在下壳体上滑动至限位处,与固定罩形成一个密闭的实验环境,从而达到保持温度恒定的实验环境;二、通过设置稳压机构,当滑罩移动至与固定罩相贴合处后,扭紧固定螺栓,能够实现腔体一与腔体二内的空间达到密封状态,其内部的气压保持在实验所需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稳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试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承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罩以及部分配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温机构,2-稳压机构,3-执行机构,4-上壳体,5-下壳体,6-密封板,7-滑轨,8-透视板,9-摄像机,10-驱动电机,11-固定罩,12-滑罩,13-滑杆,14-安装板,15-丝杠,16-腔体一,17-进料口,18-进气口,19-腔体二,20-固定螺栓,21-试样,22-进料管,23-进气管,24-承装槽,25-预制孔,26-密封垫,27-承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包括保温机构1、稳压机构2以及执行机构3,所述保温机构1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温实验环境,保温机构1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5以及密封板6,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为相互匹配的空腔,上壳体4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轨7滑动连接于下壳体5的上端,所述密封板6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下壳体5的侧端面上,所述稳压机构2安装于保温机构1的下壳体5上,并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压实验环境,稳压机构2内安装有透视板8,所述稳压机构2内于透视板8的上端安装有摄像机9,所述执行机构3安装于恒压机构上,并用于放置试样21的试样21,以及向试样21内填充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视板8的材质为强化玻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10、固定罩11、滑罩12以及两根对称设置的滑杆13,所述驱动电机10通过安装板14安装于密封板6的侧端上,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杠15,所述丝杠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远离驱动电机10一端的密封板6上,所述固定罩11固定于下壳体5的内侧上,两根所述滑杆13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密封板6上,所述滑罩12螺纹连接于丝杠15上,并滑动连接在滑杆13上,所述固定罩11内开设有腔体一16,固定罩11的弧形上端面开设有延伸至腔体一16的进料口17,固定罩11的侧端开设有延伸至腔体一16的进气口18,所述滑罩12内开设有腔体二19,固定罩11与滑罩12可以通过固定螺栓20相固定。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电机10为伺服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构3包括试样21、承装部27、进料管22以及进气管23,所述承装部27的上端开设有承装槽24,所述试样21安装于承装槽24内,试样21的上端钻有预制孔25,所述承装槽24滑动连接于滑杆13上,所述进料管22贯穿进料口17延伸至预制孔25内,所述进气管23贯穿进气口18延伸至腔体一16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杠15与固定罩11相连接处无螺纹,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腔体一16和腔体二19均与承装部27相配合。此外,所述滑罩12上靠近固定罩11的一侧端上还设置有密封垫26。工作过程及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承装部27经滑杆13从滑杆11内的腔体一16中拉出,向内安放试样21,然后启动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带动丝杠15转动,带动滑罩12向固定罩11方向移动,移动至贴合位置后,关闭驱动电机10,扭紧固定螺栓20,由于密封垫26的存在,能够加强内部的密封性,然后经进气管23向内部施压以及调节其内部温度,实验环境保持恒定后,经进料管22向内部填加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最后由摄像机9透过透明的透视板8观察试样21的上端面的起裂及扩展的过程,最后将得到的信息经电脑呈现出来,即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基于上述,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机构1,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机构(1)、稳压机构(2)以及执行机构(3),所述保温机构(1)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温实验环境,保温机构(1)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5)以及密封板(6),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为相互匹配的空腔,上壳体(4)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轨(7)滑动连接于下壳体(5)的上端,所述密封板(6)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下壳体(5)的侧端面上,所述稳压机构(2)安装于保温机构(1)的下壳体(5)上,并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压实验环境,稳压机构(2)内安装有透视板(8),所述稳压机构(2)内于透视板(8)的上端安装有摄像机(9),所述执行机构(3)安装于恒压机构上,并用于放置试样(21)的试样(21),以及向试样(21)内填充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机构(1)、稳压机构(2)以及执行机构(3),所述保温机构(1)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温实验环境,保温机构(1)包括上壳体(4)、下壳体(5)以及密封板(6),所述上壳体(4)和下壳体(5)内为相互匹配的空腔,上壳体(4)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轨(7)滑动连接于下壳体(5)的上端,所述密封板(6)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下壳体(5)的侧端面上,所述稳压机构(2)安装于保温机构(1)的下壳体(5)上,并用于保持试样(21)的恒压实验环境,稳压机构(2)内安装有透视板(8),所述稳压机构(2)内于透视板(8)的上端安装有摄像机(9),所述执行机构(3)安装于恒压机构上,并用于放置试样(21)的试样(21),以及向试样(21)内填充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用的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10)、固定罩(11)、滑罩(12)以及两根对称设置的滑杆(13),所述驱动电机(10)通过安装板(14)安装于密封板(6)的侧端上,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杠(15),所述丝杠(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远离驱动电机(10)一端的密封板(6)上,所述固定罩(11)固定于下壳体(5)的内侧上,两根所述滑杆(13)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密封板(6)上,所述滑罩(12)螺纹连接于丝杠(15)上,并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中冯超李小刚贾敏贺宇廷靳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