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医用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1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一种折叠医用帐篷,包括支架组件、套设在支架组件上的帐篷体,帐篷体为内外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上设有帐篷体通风窗(5)、暖风管口(4),内层结构包括缓冲区(6)、和隔断组件(1)构成的就诊区,其技术要点是:支架组件中部设有挂载梁(3),隔断组件(1)通过挂钩(16)和连接带(15)限位在挂载梁(3)上,隔断组件(1)为可收纳结构,其包括中隔(14)、可收纳在中隔(14)两侧的折叠部(2),折叠部(2)包括可折叠隔室(22),可折叠隔室(22)为长方体半封闭结构,并设有观察窗(221)和卷帘门(222),可折叠隔室(22)的端面(21)侧部设有端面(21)侧部拉锁。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易于组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医用帐篷
本技术涉及折叠医用帐篷配件
,具体说是一种折叠医用帐篷,其涉及的IPC分类号为E04H15/00或E04H15/46。
技术介绍
如申请号201410754409.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折叠医用帐篷架杆结构,包括立杆、篷顶支架及支撑顶杆组;立杆上安装有固定座及滑动座;篷顶支架包括四组首尾相互铰接展开成“口”形的连杆单元,并形成四组铰接点,每一组连杆单元包括两根相互铰接且展开成“X”形的连杆,每一组铰接点均形成上铰接点及下铰接点;支撑顶杆组包括四组连杆单元,每一组连杆单元对应篷顶支架的一组铰接点,该支撑顶杆组的每一连杆单元包括两根相互铰接且展开成“X”形的连杆;每一连杆单元与篷顶支架连接的两根连杆与篷顶支架的上铰接点、下铰接点铰接;与立杆连接的连杆单元中的一根连杆与滑动件铰接,另一根连杆与固定座铰接。但是,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缺陷:结构过于简单,无法适用于野外,无法将传染病患者与外界完全隔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医用帐篷,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易于组装、使用方便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折叠医用帐篷,包括支架组件、套设在支架组件上的帐篷体,帐篷体为内外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上设有帐篷体通风窗(5)、暖风管口(4),内层结构包括缓冲区(6)、和隔断组件(1)构成的就诊区,技术要点是:支架组件中部设有挂载梁(3),隔断组件(1)通过挂钩(16)和连接带(15)限位在挂载梁(3)上,隔断组件(1)为可收纳结构,其包括中隔(14)、可收纳在中隔(14)两侧的折叠部(2),折叠部(2)包括可折叠隔室(22),可折叠隔室(22)为长方体半封闭结构,并设有观察窗(221)和卷帘门(222),可折叠隔室(22)的端面(21)侧部设有端面侧部拉锁(211)。进一步的,为方便收纳,折叠部(2)通过带有拉锁结构(11、12)的护面(13)限位在中隔(14)两侧。为进一步提高隔室内的空气流动,可折叠隔室(22)的外侧端面(21)上设有隔室通风窗(2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中隔组件采用挂接结构,在非使用状态下,可将其卸除,此时,帐篷可作为日常使用。并且中隔组件在折叠后体积更小,便于携带运输。当需要作为隔离帐篷使用时,直接将隔断组件挂载后,将两侧的可折叠隔室取出,然后将两端面分别与帐篷内预留的拉锁或尼龙搭扣(魔术贴)配合即可完成隔离室的组装。清洁工作区由缓冲区通向医务人员单向通道(半污染区),本身即是两区之间的物理隔离通道,使用中在缓冲区内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对缓冲区空气消毒,使得清洁工作区与半污染区之间有了一道安全屏障;医务人员由清洁工作区通过缓冲区向医务人员单向通道只做单向移动,通过帐篷外回返路线经消毒隔离感控处理,再由医务人员简单卫生清理区回至清洁工作区,保证了清洁区人员及工作物品、药品无防护状态下对治病菌的物理隔离。医务人员通道同传染病人通道分置;医务人员通道单向设置;避免了医务人员在回返清洁区的逆行。通过加密闭隔断方式有效利用了原帐篷的通风窗来给病房通风。在不加负压条件下,病房依靠自然风通风。在清洁区入口处设置医务人员简单卫生清理区,可以对通过帐篷外回返路线经消毒隔离感控处理过的医务人员,再行进一步深度处理;如医务人员在回返途中意外受到污染,可在此处进行应急处理。依托网架折叠卫生帐篷(病房)常规布局中改建隔离病房,无需负压设置,夏季通过原帐篷两端底通风孔,加空调,冬季加暖风,调整帐篷内温度的同时,单向吹拂空气,使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通,弥补没有负压设置的不足。在整个隔离病房使用过程中,如果收治同类传染病,医务人员采用二级防护;如果同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人,医务人员采用严密防护(三级防护),在进入不同类传染病房前,医务人员单向通道完成脱掉第二层隔离衣(即外层隔离衣)的动作,采用二级防护,不影响对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和对传染病人的交叉感染的避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帐篷支架组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帐篷体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帐篷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隔断组件的展开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隔断组件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隔断组件的挂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6,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该折叠医用帐篷包括支架组件、套设在支架组件上的帐篷体,帐篷体为内外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上设有帐篷体通风窗5、暖风管口4,内层结构包括缓冲区6、和隔断组件1构成的就诊区。其中,支架组件中部设有挂载梁3,隔断组件1通过挂钩16和连接带15限位在挂载梁3上,隔断组件1为可收纳结构,其包括中隔14、可收纳在中隔14两侧的折叠部2,折叠部2包括可折叠隔室22,可折叠隔室22为长方体半封闭结构,并设有观察窗221和卷帘门222,可折叠隔室22的端面21侧部设有端面侧部拉锁211,该拉锁211与帐篷体内预先设置的拉锁结构相配合使用。可折叠隔室22的外侧端面21上设有隔室通风窗223。折叠部2通过带有侧部拉锁12和中部拉锁11的护面12限位在中隔14两侧。在现有架折叠卫生帐篷的基础上,利用其内部空间大的特点,在其内部设立隔离病房,改成收治隔离传染病人,既便捷有实用,成为现实需要。在不改动现有网架折叠卫生帐篷的架设、展开基础上,合理内部布局,用银色牛津布(与原帐篷内饰布相同)密闭分隔其内部空间,建立独立的密闭病房及围绕病房独立的医务人员通道和传染病人通道,缓冲区、清洁区,使其成为隔离病房,并展开工作期间避免传染病人之间交叉感染和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感染。清洁工作区(含通风窗)一个、缓冲区(含通风窗)一个、医务人员单向通道一条,传染病人通道(含通风窗)一条,防交叉感染隔离病房两间,病房通风窗口两个,病房观察窗口两个,各类门十一个,医务人员简单卫生清理区一个。折叠卫生帐篷的架设起来、展开后,除去原有病房床位。帐篷内上面是穹窿棚顶,下面是平整纤维胶底地布,两侧面是窗户沿侧面全长分布的侧壁,两端是每端含两个入口的门,入口的两门之间各含窗户一个,整个帐篷内空间呈“长方体”分布,无任何占用物。帐篷内饰均为银色牛津布。沿帐篷内空间长轴在帐篷A端入口至B端入口,依次划分出在A端清洁工作区、缓冲区、B端病房区,其中清洁工作区、缓冲区约占空间的二分之一。各分区间用银色牛津布(与原帐篷内饰布相同)从穹窿棚顶到纤维胶质地布密闭分隔。沿帐篷内空间长轴在帐篷A端入口至B端入口约五分之二处开始,依次加横向银色牛津布三幅,纵向银色牛津布两幅,形成帐篷空间内“T”字型横向与纵向密闭隔断。T字型的位于帐篷内空间长轴在帐篷A端入口至B端入口约五分之二处,横向的银色牛津布三幅间形成“Z”型、两条通道作为缓冲区,款冲区设入口和出口两个密闭的门。帐篷A端被缓冲区分隔出清洁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医用帐篷,包括支架组件、套设在支架组件上的帐篷体,帐篷体为内外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上设有帐篷体通风窗(5)、暖风管口(4),内层结构包括缓冲区(6)、和隔断组件(1)构成的就诊区,其特征在于:支架组件中部设有挂载梁(3),隔断组件(1)通过挂钩(16)和连接带(15)限位在挂载梁(3)上,隔断组件(1)为可收纳结构,其包括中隔(14)、可收纳在中隔(14)两侧的折叠部(2),折叠部(2)包括可折叠隔室(22),可折叠隔室(22)为长方体半封闭结构,并设有观察窗(221)和卷帘门(222),可折叠隔室(22)的端面(21)侧部设有端面侧部拉锁(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医用帐篷,包括支架组件、套设在支架组件上的帐篷体,帐篷体为内外双层结构,外层结构上设有帐篷体通风窗(5)、暖风管口(4),内层结构包括缓冲区(6)、和隔断组件(1)构成的就诊区,其特征在于:支架组件中部设有挂载梁(3),隔断组件(1)通过挂钩(16)和连接带(15)限位在挂载梁(3)上,隔断组件(1)为可收纳结构,其包括中隔(14)、可收纳在中隔(14)两侧的折叠部(2),折叠部(2)包括可折叠隔室(22),可折叠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龙李忠伟史晓蔚徐志国王海荣王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