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1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有效的解决了固定横担的铁附件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小以及横担受大风作用时固定件易变形导致横担转动和脱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套筒,套筒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向的筋板,每个筋板的内侧端面的下部开有斜面;套筒的下方有两个竖向且内弧面相对的第一弧形板,每个第一弧形板的外缘面上开有与多个筋板一一对应且与筋板的斜面配合的凹槽,每两个凹槽之间开有一个在第一弧形板厚度方向上的通槽;当套筒与两个第一弧形板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多个筋板挤压对应凹槽的底部使两个第一弧形板向内变形抱紧电线杆,增大第一弧形板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和摩擦阻力;避免了横担的转动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
本技术涉及电力铁附件领域,特别是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
技术介绍
横担主要通过抱箍固定在电线杆上,双横担有的通过多跟螺纹杆固定在电线杆上,高度不大的电线杆大多采用锥形水泥杆,固定横担的抱箍或者螺纹杆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都很小,当遇到大风天气时,横担受到大风的作用力会产生转动的趋势,时间长了会使抱箍或者螺纹杆变形,横担一旦在电线杆上转动不仅会拉扯电线还会导致横担从电线杆上脱落,横担脱落一方面会扯断电线,另一方面可能会伤到电线杆下方的行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有效的解决了固定横担的铁附件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小以及横担受大风作用时固定件易变形导致横担转动和脱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竖向放置的圆形套筒,套筒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向的筋板,每个筋板的内侧端面的下部开有斜面;套筒的下方有两个竖向且内弧面相对的第一弧形板,每个第一弧形板的外缘面上开有与多个筋板一一对应的凹槽,每个筋板的斜面置于对应的凹槽内,每个凹槽的底部为斜面且与筋板的斜面配合,每两个凹槽之间开有一个在第一弧形板厚度方向上的通槽;当套筒与两个第一弧形板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多个筋板挤压对应凹槽的底部使两个第一弧形板向内变形。本技术解决了固定横担的铁附件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小以及横担受大风作用时固定件易变形导致横担转动和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当套筒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当套筒有两个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板扣合而成时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A-A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两个第二弧形板上的筋板挤压两个第一弧形板使两个第一弧形板的内缘面与电线杆的外缘面贴合时的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弧形板的三维视图。以上各图中10代表电线杆,11代表角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本技术包括竖向放置的圆形套筒,套筒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向的筋板1,每个筋板1的内侧端面的下部开有斜面;套筒的下方有两个竖向且内弧面相对的第一弧形板2,每个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上开有与多个筋板1一一对应的凹槽3,每个筋板1的斜面置于对应的凹槽3内,每个凹槽3的底部为斜面且与筋板1的斜面配合,每两个凹槽3之间开有一个在第一弧形板2厚度方向上的通槽4;当套筒与两个第一弧形板2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多个筋板1挤压对应凹槽3的底部使两个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所述的每个第一弧形板2和套筒对应侧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耳板5,每对第一耳板5上装有一个调节螺栓6,每个螺栓上旋拧有第一螺母7;通过旋拧第一螺母7使两对第一耳板5之间的间距缩小,套筒和两个第一弧形板2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此时套筒上的筋板1的斜面与第一弧形板2上的凹槽3配合朝内挤压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向内发生变形。所述的每个筋板1的斜面上装有多个滚珠8;当套筒和第一弧形板2发生相对位移时,滚珠8使筋板1与第一弧形板2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旋拧第一螺母7的阻力。所述的套筒由两个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板9扣合而成,两个第二弧形板9的扣合处均设有第二耳板,每对第二耳板上装有一个螺栓,每个螺栓上旋拧有第二螺母;通过螺栓和第二螺母将两个第二弧形板9扣合在一起。所述的每个第一弧形板2的竖截面为直角梯形,且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为由外至内向上倾斜的斜面,每个凹槽3从第一弧形板2的顶端朝下开设,每个通槽4从第一弧形板2的顶端朝下开设,且通槽4的下端面低于凹槽3的下端面;第一弧形板2竖截面为直角梯形使第一弧形板2的上端厚度小于下端厚度,使筋板1更容易将第一弧形板2挤压变形,另外,在弧形板上设置通槽4也便于第一弧形板2发生变形。所述的每个筋板1的两个侧面和筋板1斜面上方的内侧端面上均固定有橡胶垫;当第一弧形板2的内缘面与电线杆10的外表面贴合时,筋板1两侧的橡胶垫与凹槽3附近的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接触,筋板1斜面上方的内侧端面上的橡胶垫填充筋板1上端与电线杆10之间的间隔,避免滚珠8与雨水接触而生锈。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角铁11焊接在套筒的外缘面上,角铁11是用来安装绝缘子及其他金具的;调整调节螺栓6使每个筋板1上的滚珠8与第一弧形板2上对应的凹槽3底部接触,此时筋板1并不挤压第一弧形板2;如果横担安装在电线杆10的顶部,则套筒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将套筒和两个第一弧形板2直接从电线杆10的顶部套入即可,如图1、图2所示,如果电线杆10的顶部已经安装过其他横担,则套筒需要是两个半圆形的第二弧形板9扣合而成,将两个第二弧形板9和两个第一弧形板2扣合在电线杆10的安装位置处,通过螺栓和第二螺母将两个第二弧形板9扣合起来初步固定在电线杆10上,此时第二螺母不要拧太紧,只要保证第一弧形板2和第二弧形板9不从电线杆10上滑落即可,如图3、图4所示。由于电线杆10为锥形,因此此时两个第一弧形板2内缘面的下端与电线杆10的外缘面接触,上端与电线杆10不接触,如图5所示;一手向下按压套筒,一手向上旋拧调节螺栓6上的第一螺母7,使两对第一耳板5之间的间距缩小,套筒沿其轴线向下移动,此时筋板1经滚珠8在第一弧形板2上对应的凹槽3内向下运动并向内挤压第一弧形板2,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第一弧形板2的上端开设的多个通槽4方便第一弧形板2发生变形;当第一螺母7向上旋拧不动时,此时第一弧形板2的内缘面与电线杆10的外缘面几乎完全贴合,如图6所示,筋板1两侧的橡胶垫与凹槽3附近的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接触,筋板1斜面上方的内侧端面上的橡胶垫填充筋板1上端与电线杆10之间的间隔,避免滚珠8与雨水接触而生锈,最后旋拧两个第二螺母到旋拧不动为止,即横担安装完毕。当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使其内缘面与电线杆10的外缘面几乎完全贴合时,增大了第一弧形板2与电线杆10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摩擦阻力,使横担不易向下脱落;另外,由于筋板1的下端置于第一弧形板2外缘面上的凹槽3内,因此当角铁11受到大风的作用力时能避免角铁11发生转动,造成横担从电线杆10上脱落。本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1、当套筒与第一弧形板2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筋板1与第一弧形板2外缘面上的凹槽3通过斜面的配合,使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并贴紧电线杆10,增大了与电线杆10的接触面积和摩擦阻力,使横担不容易脱落。2、筋板1的下端置于与第一弧形板2外缘面上的凹槽3内,避免了角铁11受到大风作用力时发生转动,导致横担从电线杆10上脱落。本技术解决了固定横担的铁附件与电线杆的接触面积小以及横担受大风作用时固定件易变形导致横担转动和脱落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包括竖向放置的圆形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向的筋板(1),每个筋板(1)的内侧端面的下部开有斜面;套筒的下方有两个竖向且内弧面相对的第一弧形板(2),每个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上开有与多个筋板(1)一一对应的凹槽(3),每个筋板(1)的斜面置于对应的凹槽(3)内,每个凹槽(3)的底部为斜面且与筋板(1)的斜面配合,每两个凹槽(3)之间开有一个在第一弧形板(2)厚度方向上的通槽(4);当套筒与两个第一弧形板(2)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多个筋板(1)挤压对应凹槽(3)的底部使两个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横担脱落的固定件,包括竖向放置的圆形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内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竖向的筋板(1),每个筋板(1)的内侧端面的下部开有斜面;套筒的下方有两个竖向且内弧面相对的第一弧形板(2),每个第一弧形板(2)的外缘面上开有与多个筋板(1)一一对应的凹槽(3),每个筋板(1)的斜面置于对应的凹槽(3)内,每个凹槽(3)的底部为斜面且与筋板(1)的斜面配合,每两个凹槽(3)之间开有一个在第一弧形板(2)厚度方向上的通槽(4);当套筒与两个第一弧形板(2)沿竖向发生相对位移时,多个筋板(1)挤压对应凹槽(3)的底部使两个第一弧形板(2)向内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守洪范磊邓艺余珊张丽鸽杨百里武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固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