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77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所述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背向地面的安装面,所述支撑板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围框;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接缝,所述第二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接缝,所述第一卡接缝与所述第二卡接缝对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很方便实现与地面的固定连接,调节脚不会发生偏移和转动,铺装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地面铺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
技术介绍
在地面铺装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平作业。例如,在地面上架空铺设地暖时,通常采用带有螺纹柱的调节脚来实现。具体地,将调节脚抵靠在地面上,使螺纹柱垂直于地面设置,然后通过地暖上与螺纹柱配合的螺母进行调平操作。然后,专利技术人在实现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调节脚直接抵靠在地面上,在调节过程中、或者铺设过程中,调节脚经常会发生一定的偏移和转动,影响铺装效果;其次,调节脚是竖直设置,很难与地面进行固定,使得铺装之后的平整度和精确度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提供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背向地面的安装面,所述支撑板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围框;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接缝,所述第二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接缝,所述第一卡接缝与所述第二卡接缝对齐。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宽度。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宽度。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围框。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第一围框和所述第二围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条加强筋。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加强筋有多条,多条的加强筋绕所述第二围框均匀布置。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正对所述第一限位条的位置是镂空结构;所述支撑板上正对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位置是镂空结构。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进一步,所述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整体注塑成型。本技术所提供的地面调节组件包括如上任意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还包括调节脚,所述调节脚包括底盘和螺纹柱,所述底盘与所述安装面贴合连接,所述底盘的两侧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中,所述螺纹柱安装在所述底盘上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面,并且所述螺纹柱垂直于所述底盘;所述螺纹柱与所述底盘的交界处连接有至少两条加固条,两条所述加固条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接缝和所述第二卡接缝中。如上所述的地面调节组件,进一步,所述加固条绕所述螺纹柱均匀分布。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通过所述支撑板有效地扩展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采用枪钉等固定工具进行固定,能够很方便实现与地面的固定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卡接缝和第二卡接缝的结构防止调节脚在调节或者铺设过程中发生偏移和转动,不会影响铺装效果,铺装之后的平整度和精确度高。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面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背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包括支撑板100,例如图中圆形的支撑板100,所述支撑板100包括背向地面的安装面110,所述安装面110优选为平面。所述支撑板100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11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围框121,所述第一围框121可以是环形的,用于与地面抵接,从而支撑所述支撑板100。所述安装面110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条131和第二限位条132,所述第一限位条131与所述安装面110之间限定出第一限位槽141,所述第二限位条132与所述安装面110之间限定出第二限位槽142,所述第一限位槽14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42的槽口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条131和所述第二限位条132分布于所述安装面110的中心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条131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接缝151,所述第二限位条132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接缝152,所述第一卡接缝151与所述第二卡接缝152对齐。所述第一卡接缝151和所述第二卡接缝152用于卡接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00上的调节部件,例如下文所述的调节脚200(图3所示),防止调节脚200发生转动。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及地面调节组件,通过所述支撑板100有效地扩展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采用枪钉等固定工具进行固定,能够很方便实现与地面的固定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卡接缝151和第二卡接缝152的结构防止调节脚200在调节或者铺设过程中发生偏移和转动,不会影响铺装效果,铺装之后的平整度和精确度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41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41的内部宽度,所述第二限位槽142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42的内部宽度。采用这种设计,可以使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41或所述第二限位槽142中的部件更加牢固地与所述支撑板100连接,特别是对于厚度介于槽口宽度与槽内部宽度之间的部件,其效果尤为明显。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0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160,所述通孔160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11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围框122。所述第二围框122可以是环形的,用于与地面抵接,从而支撑所述支撑板100。所述第二围框12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围框121的厚度(垂直于所示安装面的方式)可以相同,从而在使所述支撑板100能够平整地连接在地面上。进一步,所述第一围框121和所述第二围框12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70,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围框121和所述第二围框122之间连接有六条加强筋170,六条所述加强筋170绕所述第二围框122均匀布置,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所述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整体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所述支撑板100上正对所述第一限位条131的位置是镂空结构;所述支撑板100上正对所述第二限位条132的位置是镂空结构。一方面,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包括加强筋170和镂空的结构,相比于制作实心结构更加节约原材料,而且重量更轻;另一方面,仅需要一次开模就可能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背向地面的安装面,所述支撑板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围框;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接缝,所述第二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接缝,所述第一卡接缝与所述第二卡接缝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背向地面的安装面,所述支撑板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围框;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安装面之间限定出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相对;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接缝,所述第二限位条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接缝,所述第一卡接缝与所述第二卡接缝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沿朝背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围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调节脚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框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周东珊步挺余文钊周雪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