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学岭专利>正文

方位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53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方位仪,适用于旅游和野外活动中方位与行进方向的测定,它由外壳、轴、轴套和套于轴套之上的刻度盘、磁针及与轴套同轴心固接的指针等组成,其中指针还具有由多孔环,弹簧、传动齿轮、调节齿轮及制动杆、支柱等组成的控制机构,故可在刻度盘与磁针显示方位的同时通过旋转指针按所需角度标示行进方向从而方便行进路线图的绘制。(*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的方位仪。这种方位仪适用于旅游和野外活动中方位与行进方向的测定。在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旅游和野外活动中,经常需要对使用者所处方位进行判定,以便测出乃至绘出行进的方向和路线。然而,由于一般方位仪中的指北针仅能指示南北,缺乏行进方向的显示,所以仍然觉得不够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方位仪。通过这种方位仪不仅可以使用户方便地观察方位还可直观地标示出行进方向。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改进的方位仪包括有由外壳(15)、轴(9)、轴套(20)、磁针(6)、刻度盘(5)及护罩(1)组成的指北装置,其中外壳(15)呈盒式具有内圆柱形空腔,腔底圆心与轴(9)同轴心固接,刻度盘(5)和磁针(6)同轴心相叠为一体并与轴套(20)铰接,磁针(6)的指北一端对应刻度盘(5)的0°线,改进之处在于它还包括有一个指针(2)和由多孔环(7)、弹簧(8)、传动齿轮(10)、调节齿轮(12)及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指针(2)的控制机构,指针(2)位于刻度盘(5)之上与轴(9)的轴套(20)固接,轴套(2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防损球(4),所述指针(2)的控制机构的多孔环(7)位于磁针(6)之下,多孔环(7)与外壳(15)内壁之间是上述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杠杆推动机构。其中支柱(17)为支点轴向固接于外壳(15)内壁与轴(9)之间的内腔底面上,制动杆(16)以支柱(17)为支点,其一端伸向外壳(15)之外,另一端的端头具有对应多孔环(7)其叉头大小与多孔环(7)孔眼的孔径匹配的杆叉(18),而多孔环(7)与外壳(15)内腔底面之间为上述弹簧(8),传动齿轮(10),调节齿轮(12)组成的调节机构,其中传动齿轮(10)与轴套(20)的下端同轴心固接,弹簧(8)套入轴套(20)夹于传动齿轮(10)与多孔环(7)之间,调节齿轮(12)由其轮轴(13)设置在外壳(15)内壁与轴(9)之间腔底上,使调节齿轮(12)在传动齿轮(10)被提升时其内侧齿轮能够与传动齿轮(10)齿合而其外侧齿轮由外壳(15)开口处伸出外壳(15)。由于在这种改进的方位仪中,轴套(20)可在轴(9)上绕轴旋转,相叠加的刻度盘(5)和指针(6)可在磁力推动下绕轴套(20)旋转,指针(2)与轴套(20)上端同轴心固接,故可在刻度盘(5)和磁针(6)上直接读到使用者所处方位和北面方向,还可通过旋转轴套(20)使指针(2)随轴套(20)绕轴(9)旋转从而在刻度盘(5)上显示出根据需要角度标示的行进方向,为制作行进路线图提供依据和方便。指针(2)的具体操作受上述控制机构的制约。本技术的方位仪不使用时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弹簧(8)处于松驰状态,弹簧(8)下端的传动齿轮(10)与调节齿轮(12)分离,旋转调节齿轮(12)无法传动指针(2),而当需要转动指针(2)用以标示继续行进的方向时,则可利用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杠杆推动机构,使用时,将向下的作用力传递到制动杆(16)向外一端,在支点即支柱(17)的作用下制动杆(16)向内的一端上翘使其杆叉(18)的叉头伸入多孔环(7)的孔眼上推磁针(6)和刻度盘(5)使其托住指针(2)上移直至顶部的防损球(4)上顶护罩(1),由于弹簧(8)在制动杆(16)内端上翘时受压紧缩以及与指针(2)固接的轴套(20)随指针(2)提升,故与轴套(20)固接的传动齿轮(10)也获得提升而与调节齿轮(12)齿合,所以在制动杆(16)外端被按下的同时可通过旋转调节齿轮(12)带动传动齿轮(10)使轴套(20)得以旋转从而实现指针(2)的旋转,达到按所需角度标示方向的目的,在指针(2)旋转时,由于杆叉(18)对磁针(6)和刻度盘(5)的摩擦作用力牵制,刻度盘(5)和磁针(6)不会随指针(2)的转动而触动。一旦通过旋转调节齿轮(12)标示了指针(2)在刻度盘(5)上的角度,消除在制动杆(16)上的作用力,制动杆(16)在弹簧(8)的弹力及轴套(20)下落作用下复位,传动齿轮(10)与调节齿轮(12)分离,调好角度的指针(2)即获得定位,大大方便用户据此标线并在地图上绘制行进路线图。下面是本技术方位仪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是方位仪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方位仪的俯视图。图1~2中,其中1-护罩,2-指针,3-垫片,4-防损球,5-刻度盘,6-磁针,7-多孔环,8-弹簧,9-轴,10-传动齿轮,11-套环,12-调节齿轮,13-轮轴,14-按纽,15-外壳,16-制动杆,17-支柱,18-杆叉,19-外罩,20-轴套。图1~2所示的方位仪中,外壳(15)为一带有内圆柱形空腔的盒式塑料圆柱体,其柱面上设有套环(11),轴(9)与外壳(15)一体塑注,轴(9)与外壳(15)内腔底面同轴心固接,轴(9)套有金属轴套(20),由轴套(20)顶部向下依次为防损球(4)、指针(2)、垫片(3)、刻度盘(5)、磁针(6)、多孔环(7)、弹簧(8)和传动齿轮(10),其中防损球(4)为钢球,指针(2)为金属片依次相叠与轴套(20)顶部同轴心固接;垫片(3)取材软布料制作,刻度盘(5)为带360°分度刻度线和6000等分刻度线并由其统一的0线始均匀沿周边顺时针标示北、东、南、西字样的圆形硬纸片并与磁针(6)通过其大小与磁针匹配的孔沿孔边与磁针(6)叠加粘合,垫片(3)、刻度盘(5)与磁针(6)的粘合体同轴心套在轴套(20)上可以绕轴套(20)自由转动;塑制多孔环(7)与刻度盘(5)同心相粘贴,传动齿轮(10)塑注,传动齿轮(10)与轴套(20)紧配合同轴心固接,金属弹簧(8)套在轴套(20)上其上端与多孔环(7)相接,其下端与传动齿轮(10)相连;一个能在传动齿轮(10)上升时与传动齿轮(10)齿合的塑注圆形调节齿轮(12)由一体与外壳(15)塑注轴向固定在外壳(15)内空腔底面的轮轴(13)轴接,调节齿轮(12)轮体小部分伸出外壳(15)之外;对应轮轴(13)的外壳(15)内腔腔底另一侧底面上是与外壳(15)一体塑注的支柱(17),支柱(17)上端呈尖顶以便由制动杆(16)由其与支柱(17)尖顶大小匹配的孔套在支柱(17)上,制动杆(16)为条状金属杆呈“u”字形,其一端伸出外壳(15)壁外并配有按纽(4)及用于保护按纽(14)制动杆(16)外端的外罩(19),制动杆(16)伸出外壳(15)一端的另一端串入弹簧(8)并由其金属杆叉(18)叉头对准多孔环(7)的孔眼,使制动杆(16)底条在弹簧(8)松驰时两端处于平衡状态。由此构成的本技术方位仪经样品试用表明适合旅游和野外活动中用户对方位的准确确定及继续行进时方向的标示,方便绘制路线图。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方位仪,它包括有由外壳(15)、轴(9)、轴套(20)、磁针(6)、刻度盘(5)及护罩(1)组成的指北装置,其中外壳(15)呈盒式具有内圆柱形空腔、腔底圆心与轴(9)同轴心固接,刻度盘(5)和磁针(6)同轴心相叠为一体并与轴套(20)铰接,磁针(6)的指北一端对应刻度盘(5)的0°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一个指针(2)和由多孔环(7)、弹簧(8)、传动齿轮(10)、调节齿轮(12)及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指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方位仪,它包括有由外壳(15)、轴(9)、轴套(20)、磁针(6)、刻度盘(5)及护罩(1)组成的指北装置,其中外壳(15)呈盒式具有内圆柱形空腔、腔底圆心与轴(9)同轴心固接,刻度盘(5)和磁针(6)同轴心相叠为一体并与轴套(20)铰接,磁针(6)的指北一端对应刻度盘(5)的0°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一个指针(2)和由多孔环(7)、弹簧(8)、传动齿轮(10)、调节齿轮(12)及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指针(2)的控制机构,指针(2)位于刻度盘(5)之上与轴(9)的轴套(20)固接,轴套(20)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防损球(4),所述指针(2)的控制机构的多孔环(7)位于磁针(6)之下,多孔环(7)与外壳(15)内壁之间是上述制动杆(16)、支柱(17)组成的杠杆推动机构,其中支柱(17)为支点轴向固接于外壳(15)内壁与轴(9)之间的内腔底面上,制动杆(16)以支柱(17)为支点,其一端伸向外壳(15)之外,另一端的端头具有对应多孔环(7)其叉头大小与多孔环(7)孔眼的孔径匹配的杆叉(18),而多孔环(7)与外壳(15)内腔底面之间为上述弹簧(8),传动齿轮(10),调节齿轮(12)组成的调节机构,其中传动齿轮(10)与轴套(20)的下端同轴心固接,弹簧(8)套入轴套(20)夹于传动齿轮(10)与多孔环(7)之间,调节齿轮(12)由其轮轴(13)设置在外壳(15)内壁与轴(9)之间腔底上,使调节齿轮(12)在传动齿轮(10)被提升时其内侧齿轮能够与传动齿轮(10)齿合而其外侧齿轮由外壳(15)开口处伸出外壳(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岭
申请(专利权)人:郑学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