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34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被收容于筐体且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2);被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2)的外侧的线圈(3);以及与线圈(3)对置配置的磁铁(5),借助在线圈(3)流过的电流和磁铁(5)产生的磁场产生力而使由板簧(6)支承的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光轴(JD)的方向移动。在透镜保持部件(2)设置有粘附性的异物捕捉部件(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本公开涉及例如搭载于带照相机的便携设备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包含透镜保持器(透镜保持部件)、配置于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的线圈、将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板簧、基座(基座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在基座部件上,涂布有用于捕捉尘埃等异物的灰尘捕捉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1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关于在确保供灰尘捕捉剂涂布的基座部件上的区域,透镜体的直径越大则越困难。这是因为基座部件上的空余空间变小。进而,若供灰尘捕捉剂涂布的区域受限,则存在侵入透镜驱动装置的筐体内的异物通过筐体而到达具备拍摄元件、滤波器等的拍摄装置的顾虑。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或者防止侵入筐体内的异物到达拍摄装置这一情况的透镜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筐体;被收容于上述筐体且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被保持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外侧的线圈;以及与上述线圈对置配置的磁铁,借助由在上述线圈流过的电流和上述磁铁产生的磁场产生力从而使由支承部件支承的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粘附性的异物捕捉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方案,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或者防止侵入筐体内的异物到达拍摄装置这一情况的透镜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3A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4A是处于壳体被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图4B是处于壳体被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5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5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6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6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7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7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右视图。图8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8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9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9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0A是处于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0B是处于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1A是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1B是下侧板簧的仰视图。图12A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之间的连接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2B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之间的连接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3A是基座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3B是基座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4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15是上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6是基座部件的俯视图。图17是壳体的俯视图。图18A是透镜保持部件的角壁部以及异物捕捉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8B是透镜保持部件的角壁部以及异物捕捉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8C是透镜保持部件的角壁部的上方立体图。图18D是异物捕捉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9A是透镜保持部件、线圈、壳体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图19B是透镜保持部件、线圈、壳体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01进行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从Y2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图3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B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4A是将壳体4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与图2A对应。图4B是从X2侧观察的、将壳体4卸下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左视图。透镜驱动装置101如图1所示包含:能够保持透镜体(未图示)的透镜保持部件2;使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透镜体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MK;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作为支承部件的板簧6;以及供板簧6固定的固定侧部件RG。透镜体例如是具备至少1片透镜的筒状的透镜筒,且构成为其中心轴线沿着光轴方向。光轴方向包含透镜体LS的光轴JD的方向、以及与光轴JD平行的方向。驱动机构MK如图1所示具备卷绕成环状的线圈3和与线圈3对置配置的4个磁铁5。固定侧部件RG包含:作为罩部件的矩形箱状的壳体4;以及埋入有金属部件7的基座部件18。金属部件7如图3B所示包含实现与外部的电连接的端子7A、7B以及7C。板簧6包含: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与壳体4之间的上侧板簧16;以及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2与基座部件18之间的2个下侧板簧26A、26B。壳体4如图2A所示与基座部件18结合而与基座部件18一起构成筐体。壳体4具有:矩形环状的外周壁部4G;以及以与外周壁部4G的上端(Z1侧的端部)连续的方式设置的、除了角部4C外呈平板状的顶板部4B。外周壁部4G具备形成为平板状的4个侧板部4A。具体地说,侧板部4A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侧板部4A1;以及与第一侧板部4A1垂直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二侧板部4A2。在相邻的第一侧板部4A1与第二侧板部4A2之间存在将两者相连的曲面板部4R。曲面板部4R的内侧与构成顶板部4B的四角的角部4C对应。在顶板部4B的中央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4k。进而,在开口4k以朝角部4C分别扩展的方式形成有切缺部4kc。切缺部4kc例如用于在将透镜体安装于透镜保持部件2时保持透镜保持部件2。但是,切缺部4kc也可以省略。角部4C包含第一角部4C1、第二角部4C2、第三角部4C3以及第四角部4C4。进而,切缺部4kc包含以与第一角部4C1~第四角部4C4分别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切缺部4kc1~第四切缺部4kc4。并且,角部4C形成为从顶板部4B的平板状的面朝下方(Z2方向)凹陷。这是为了在角部4C的下表面(Z2侧的面)与磁铁5的上表面(Z1侧的面)之间夹持上侧板簧16。另外,角部4C如上所述构成壳体4的顶板部4B的一部分。透镜驱动装置10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且安装于安装有拍摄元件(未图示)的基板(未图示)之上。透镜驱动装置101、装配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透镜体、以与透镜体对置的方式安装于基板的拍摄元件、基板构成照相机模块。线圈3经由下侧板簧26A、端子7A以及基板、且经由下侧板簧26B、端子7B以及基板与电源连接。若在线圈3流过有电流,则驱动机构MK产生沿着光轴方向的电磁力。透镜驱动装置101通过利用该电磁力在拍摄元件的Z1侧(被摄体侧)沿着光轴方向使透镜保持部件2移动来实现自动调焦功能。具体地说,透镜驱动装置101能够朝从拍摄元件离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n筐体;/n透镜保持部件,被收容于上述筐体且能够保持透镜体;/n线圈,被保持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外侧;以及/n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配置,/n借助在上述线圈流过的电流和上述磁铁产生的磁场产生力而使由支承部件支承的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n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粘附性的异物捕捉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7 JP 2017-251987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筐体;
透镜保持部件,被收容于上述筐体且能够保持透镜体;
线圈,被保持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的外侧;以及
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配置,
借助在上述线圈流过的电流和上述磁铁产生的磁场产生力而使由支承部件支承的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设置有粘附性的异物捕捉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筐体包含矩形状的罩部件,
上述罩部件具有顶板部以及侧板部,
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具有与上述线圈的内周面对置的外壁部,
上述外壁部包含以与上述罩部件的角部分别对应的方式配置的角壁部,
上述角壁部具有与上述顶板部对置的壁端面,
上述异物捕捉部件设置于上述壁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异物捕捉部件配置于在上述角壁部的上述壁端面形成的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顶板部的开口,以朝上述罩部件的角部分别扩展的方式形成有切缺部,
上述槽部形成为与上述切缺部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槽部形成为同与上述线圈的内周面对置的上述外壁部的外表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
上述外壁部包含以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侧板部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侧壁部,
上述槽部形成于位于上述角壁部的两侧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正和长田宽志菊池功武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