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站点(station,STA)的运动或其附近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了由衰落、障碍物和干扰引起的信道变化,该STA需要将其所关联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从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传统的用于切换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扫描、认证和重关联。即一旦满足了切换的触发条件,STA会开始扫描全部的信道,获取可使用的AP信息,一般在完成扫描过程后,该STA会选择所有AP中信号信噪比最大的可以建立连接的AP,然后向其发出连接的请求。这个扫描过程时间非常长,至少需要300-500ms。在确定了新的AP后,该新的AP和STA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互认证,只有通过了认证以后才可以进行网络的交互。通过前几个阶段以后,STA便可以向新的AP发送重新进行连接的请求,从而完成重新连接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网络的场景被广泛应用。在分布式网络中,STA和AP的所有训练和通信均安排在传统信标间隔(beaconinterval,BI)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源节点向客户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时隙,以及所述源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时隙,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不重叠;/n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客户节点进行数据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节点向客户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时隙,以及所述源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时隙,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不重叠;
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客户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隙;
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隙;
所述源节点接收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节点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客户节点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包括多个第一子时隙,所述第二时隙包括多个第二子时隙,所述多个第一子时隙与所述多个第二子时隙交错分布。
7.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时隙,以及所述源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时隙,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不重叠;
所述客户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目标节点进行波束训练,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源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包括多个第一子时隙,所述第二时隙包括多个第二子时隙,所述多个第一子时隙与所述多个第二子时隙交错分布。
9.一种用于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时隙,所述第二时隙用于所述源节点与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隙,所述第一时隙用于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波束训练,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不重叠;
所述目标节点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包括多个第一子时隙,所述第二时隙包括多个第二子时隙,所述多个第一子时隙与所述多个第二子时隙交错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客户节点的标识。
12.一种用于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客户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节点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波束训练的第一时隙,以及所述装置与所述客户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时隙,所述第一时隙与所述第二时隙不重叠;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所述第二时隙与所述客户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霄,陈志为,李惟智,龙彦,何蓉,黄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