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296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包括:UPS主机,其上设置有输入端、输出端、直流正极连接端以及直流负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上连接有插头,所述输出端上连接有插排;蓄电池组,其包括壳体以及排列在所述壳体内并依次串联的多个蓄电池;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与所述直流正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正极接头,以及一个与所述直流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负极接头;以及,接线单元,将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进行串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蓄电池组的装配和接线过程变得简单快捷,且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装配所需数量的蓄电池,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是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当遇到有重要会议或者重要的公开活动场合时,需确保用电场馆的灯光、音响、计算机、显示屏等设备100%地不间断持续供电。常规应用的保供电方式是直接在保供电场馆的供电末端空开处“串联”一组UPS电源装置。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交流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利用电池化学能作为后备能量在市电断电或发生异常等电网故障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交流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主要组成部分为UPS电源主机以及与其连接的蓄电池。然而现有UPS电源装置的蓄电池组能量密度低,要确保供电要求则需要大量的蓄电池,进而造成UPS蓄电池组体积庞大、组装困难、搬运不便等问题,尤其是在部分空间有限的区域难以实现统一搬运和统一移位,耽误前期的准备工作时间,且现场的设备调动和移机的机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UPS电源装置体积庞大、组装困难、搬运不便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包括:UPS主机,其上设置有输入端、输出端、直流正极连接端以及直流负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上连接有插头,所述输出端上连接有插排;蓄电池组,其包括壳体以及排列在所述壳体内并依次串联的多个蓄电池;依次串联的蓄电池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与所述直流正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正极接头,以及一个与所述直流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负极接头;以及,接线单元,将相邻的所述蓄电池进行串联,所述蓄电池采用前置端子蓄电池,其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一对正负极端子。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UPS主机之间设置有空气开关。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接线单元包括配合于所述壳体长度的纵向隔板以及对称固定于纵向隔板两侧的横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各个横向隔板一一正对的隔块;相邻横向隔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M),各个容纳空间(M)的间距均配合于单个蓄电池的宽度,并能够插入固定有一个蓄电池;所述横向隔板上设置有能够将位于该横向隔板两侧的蓄电池进行串联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纵向隔板上设置有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两侧后端的最后一对蓄电池进行串联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纵向隔板的前端还设置有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两侧前端的第一对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进行对应连接的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电池上连接有端子转换器,所述端子转换器包括连接在蓄电池正极端子上的正极端子转换器以及连接在蓄电池负极端子上的负极端子转换器;所述正极端子转换器与负极端子转换器结构相同,均包括与蓄电池的正负极端子进行连接的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外端处的侧面受压部和顶面受压部;位于所述纵向隔板两侧的蓄电池对称排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能够将对应的横向隔板两侧的蓄电池上互相靠近的一对端子转换器的侧面受压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两侧的最后一对蓄电池上位于后端的一对端子转换器的顶面受压部进行连接;位于纵向隔板其中一侧的第一个蓄电池上形成一个能够与所述正极接头进行连接的余留正极端子,位于纵向隔板另一侧的第一个蓄电池上形成一个能够与所述负极接头进行连接的余留负极端子;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能够将所述余留正极端子的顶面受压部与所述正极接头的内端进行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组件能够将所述余留负极端子的顶面受压部与所述负极接头的内端进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横向隔板顶部的第一导电条、沿竖向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下侧面上的第一衔接杆、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衔接杆外围的第一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并对其产生拉力的拉伸件;所述拉伸件对所述第一滑块的拉伸方向具有远离所述纵向隔板的趋势;所述横向隔板的内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拉伸件的第一容置腔、配合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横向滑道以及配合于所述第一衔接杆的第二横向滑道;所述第一横向滑道与第二横向滑道互相连通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隔板垂直;所述横向隔板的顶部具有配合于第一导电条外围轮廓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横向滑道连通;所述第一导电条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以形成固定,且所述第一导电条还能够通过第一衔接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横向滑道内滑动,并在旋转90°之后通过其两端分别钩挂在相邻端子转换器的侧面受压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纵向隔板顶部的第二导电条、沿竖向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条下侧面上的第二衔接杆、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衔接杆外围的第二滑块、固定于所述第二衔接杆底部的第一限位盘,以及套于所述第二衔接杆外围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盘与第二滑块之间的第一挤压件;所述纵向隔板的内部具有配合于第二滑块宽度的纵向滑道,所述纵向隔板的顶部具有配合于第二导电条宽度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纵向滑道与第二容置槽之间通过限位通道连通,且三者共同形成的组合滑道至少有一端沿纵向通透,该组合滑道沿纵向跨过所有横向隔板,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整体能够在所述组合滑道内沿纵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块、第一限位盘以及第一挤压件位于所述纵向滑道内;所述限位通道的宽度配合于所述第二衔接杆的外径,且所述第二衔接杆穿过所述限位通道;所述第二导电条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二导电条还能够向上探出第二容置槽,并在旋转90°之后通过其两端分别按压在纵向隔板两侧的最后一对蓄电池的后侧的一对端子转换器的顶面受压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纵向隔板的前端对称设置有一对分别位于纵向隔板两侧的前端隔板,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和第四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前端隔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前端隔板顶部的第三导电条、沿竖向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三导电条下侧面上的第三衔接杆、固定于所述第三衔接杆下端的第二限位盘,以及套于所述第三衔接杆外围的第二挤压件;所述前端隔板的内部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二限位盘外径的第一竖向滑道,所述前端隔板的顶部具有配合于第三导电条外围轮廓的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一竖向滑道的上端通过第二竖向滑道与所述第三容置槽连通,且所述第二竖向滑道的内径配合于所述第三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UPS主机(100),其上设置有输入端(101)、输出端(102)、直流正极连接端(103)以及直流负极连接端(104),所述输入端(101)上连接有插头(105),所述输出端(102)上连接有插排(106);/n蓄电池组(200),其包括壳体(201)以及排列在所述壳体(201)内并依次串联的多个蓄电池(202);依次串联的蓄电池(202)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与所述直流正极连接端(103)进行连接的正极接头(203),以及一个与所述直流负极连接端(104)进行连接的负极接头(204);以及,/n接线单元(300),将相邻的所述蓄电池(202)进行串联,所述蓄电池(202)采用前置端子蓄电池,其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一对正负极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UPS主机(100),其上设置有输入端(101)、输出端(102)、直流正极连接端(103)以及直流负极连接端(104),所述输入端(101)上连接有插头(105),所述输出端(102)上连接有插排(106);
蓄电池组(200),其包括壳体(201)以及排列在所述壳体(201)内并依次串联的多个蓄电池(202);依次串联的蓄电池(202)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一个与所述直流正极连接端(103)进行连接的正极接头(203),以及一个与所述直流负极连接端(104)进行连接的负极接头(204);以及,
接线单元(300),将相邻的所述蓄电池(202)进行串联,所述蓄电池(202)采用前置端子蓄电池,其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一对正负极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200)与所述UPS主机(100)之间设置有空气开关(4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单元(300)包括配合于所述壳体(201)长度的纵向隔板(301)以及对称固定于纵向隔板(301)两侧的横向隔板(302);所述纵向隔板(301)沿壳体(201)的长度方向放置于所述壳体(201)内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壳体(2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各个横向隔板(302)一一正对的隔块(201a);相邻横向隔板(30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M),各个容纳空间(M)的间距均配合于单个蓄电池(202)的宽度,并能够插入固定有一个蓄电池(202);
所述横向隔板(302)上设置有能够将位于该横向隔板(302)两侧的蓄电池(202)进行串联的第一连接组件(303);所述纵向隔板(301)上设置有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301)两侧后端的最后一对蓄电池(202)进行串联的第二连接组件(304);所述纵向隔板(301)的前端还设置有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301)两侧前端的第一对蓄电池(202)分别与所述正极接头(203)和负极接头(204)进行对应连接的第三连接组件(305)和第四连接组件(30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202)上连接有端子转换器,所述端子转换器包括连接在蓄电池(202)正极端子上的正极端子转换器(202a)以及连接在蓄电池(202)负极端子上的负极端子转换器(202b);
所述正极端子转换器(202a)与负极端子转换器(202b)结构相同,均包括与蓄电池(202)的正负极端子进行连接的固定部(H-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H-1)外端处的侧面受压部(H-2)和顶面受压部(H-3);
位于所述纵向隔板(301)两侧的蓄电池(202)对称排列;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03)能够将对应的横向隔板(302)两侧的蓄电池(202)上互相靠近的一对端子转换器的侧面受压部(H-2)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4)能够将位于纵向隔板(301)两侧的最后一对蓄电池(202)上位于后端的一对端子转换器的顶面受压部(H-3)进行连接;
位于纵向隔板(301)其中一侧的第一个蓄电池(202)上形成一个能够与所述正极接头(203)进行连接的余留正极端子(D-1),位于纵向隔板(301)另一侧的第一个蓄电池(202)上形成一个能够与所述负极接头(204)进行连接的余留负极端子(D-2);
所述第三连接组件(305)能够将所述余留正极端子(D-1)的顶面受压部(H-3)与所述正极接头(203)的内端进行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组件(306)能够将所述余留负极端子(D-2)的顶面受压部(H-3)与所述负极接头(204)的内端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组装式电池组的UPS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03)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横向隔板(302)顶部的第一导电条(303a)、沿竖向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条(303a)下侧面上的第一衔接杆(303b)、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衔接杆(303b)外围的第一滑块(303c),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303c)连接并对其产生拉力的拉伸件(303d);所述拉伸件(303d)对所述第一滑块(303c)的拉伸方向具有远离所述纵向隔板(301)的趋势;
所述横向隔板(302)的内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拉伸件(303d)的第一容置腔(302d)、配合于所述第一滑块(303c)的第一横向滑道(302c)以及配合于所述第一衔接杆(303b)的第二横向滑道(302b);所述第一横向滑道(302c)与第二横向滑道(302b)互相连通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隔板(301)垂直;
所述横向隔板(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杰罗颜李旭袁学士何源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