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89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以适应对接连接器双向插入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其前端的接触部及位于其后端的端子脚,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小于0.6毫米,所述柔性电路板夹置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之间,且两排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分别焊接于柔性电路板的上、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无需通过印刷电路板转接或者增设额外的补强板,简化产品结构并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由于要求新一代USB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现有的USBType-C插头连接器,通常会将其导电端子的尾部焊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再通过印制电路板的转接来实现与线缆的连接,如此,结构复杂且工序较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以适应对接连接器双向插入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其前端的接触部及位于其后端的端子脚,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小于0.6毫米,所述柔性电路板夹置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之间,且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分别焊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下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前端为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焊盘,所述焊接部夹设于两排所述端子脚之间并使其上设置的焊盘分别与相应的端子脚相焊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接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大于0.4毫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将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端子脚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所述端子脚具有自所述固持部的后端倾斜延伸形成的连接段、自所述连接段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焊接段及自所述焊接段的后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翘起段,所述焊接段具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盘相接触的焊接面,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面之间的间距小于0.6毫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翘起段与所述焊接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焊接面之间的间距。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部具有位于其最前端的插入部,所述焊盘位于所述插入部后侧,所述插入部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内,并位于两排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沿高度方向间隔形成的间隔空间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还具有沿高度方向位于两排导电端子中间的锁扣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焊盘后侧以与所述锁扣件的焊脚电性连接的一对焊垫,所述一对焊垫分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下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数量为十二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包覆于所述端子脚与所述焊盘的焊接部位外的内绝缘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内绝缘件将所述端子脚和所述焊盘的焊接部位包覆后,所述遮蔽壳体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连接器,所述柔性电路板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通过缩小两排端子脚之间的间距,将柔性电路板夹持于其间,即可使得导电端子直接与柔性电路板的焊盘连接,无需通过印刷电路板转接或者增设额外的补强板,简化产品结构并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柔性电路板的主视图的一部分。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柔性电路板的侧视图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100及与所述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200。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前侧并形成有收容空间120的对接部12,其中所述主体部11与对接部12整体上呈椭圆形柱状设置,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形成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所述收容空间120,以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以适应对接连接器双向插入的第一端子2a及第二端子2b,所述第一端子2a和第二端子2b均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及位于接地端子内侧的一对电源端子。同时,在本专利技术中,每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数量为十二根。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位于其前端的接触部21及位于其后端的端子脚23,所述接触部21具有弹性,且所述接触部21呈两排相对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20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端子脚23向后延伸以使其部分突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外,另外,如图3所示,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端子脚23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d1小于0.6毫米。所述柔性电路板200夹置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端子脚23之间,且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端子脚23分别焊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上、下表面。第一端子2a与第二端子2b的接触部21在绝缘本体1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Type-C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前端为焊接部201,所述焊接部201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焊盘202,所述焊接部201夹设于两排所述端子脚23之间并使其上设置的焊盘202分别与相应的端子脚23相焊接,所述焊盘202为加厚铜箔焊盘,同时,如图5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焊接部201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d2不大于0.4毫米,如此,通过缩小两排端子脚23之间的间距,将柔性电路板200夹持于其间,借助端子脚23的夹持力来提升柔性电路板200的硬度并可实现电性连接,无需增设额外的补强板,简化产品结构并提升效率。另外,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还具有将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端子脚23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固持部22,所述端子脚23具有自所述固持部22的后端倾斜延伸形成的连接段231、自所述连接段231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焊接段232及自所述焊接段232的后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翘起段233,所述焊接段232具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00的焊盘202相接触的焊接面2320,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面2320之间的间距小于0.6毫米。所述翘起段233与所述焊接面2320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固持部22与所述焊接面2320之间的间距。所述焊接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以适应对接连接器双向插入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其前端的接触部及位于其后端的端子脚,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小于0.6毫米,所述柔性电路板夹置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之间,且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分别焊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及与所述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以适应对接连接器双向插入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其前端的接触部及位于其后端的端子脚,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小间距小于0.6毫米,所述柔性电路板夹置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之间,且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脚分别焊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上、下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前端为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上、下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焊盘,所述焊接部夹设于两排所述端子脚之间并使其上设置的焊盘分别与相应的端子脚相焊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接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大于0.4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将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端子脚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所述端子脚具有自所述固持部的后端倾斜延伸形成的连接段、自所述连接段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焊接段及自所述焊接段的后端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的翘起段,所述焊接段具有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焊盘相接触的焊接面,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面之间的间距小于0.6毫米。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利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