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以及施工方法,适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房建等大型复杂受力结构中。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不可避免的使用各种受力结构,而传统的受力结构模型基本为矩形或梯形,其力的传递有其局限性。针对大型构件当中的受力结构而言,结合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研究更加合理的受力结构模型,是必由之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以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其包括:矩形截面结构和梯形截面结构;所述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截面结构和梯形截面结构;所述矩形截面结构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为一次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一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二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三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一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二边配置有品字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三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重合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截面结构和梯形截面结构;所述矩形截面结构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为一次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一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二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三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一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二边配置有品字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三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所述矩形截面结构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重合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纵向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截面结构与所述梯形截面结构的重合边长度相同。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拟滑坡体与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的力传递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钢筋的绑扎:
根据配筋图确定受压区与受拉区钢筋间距,按照要求布设纵向钢筋及构造钢筋,逐层逐个进行绑扎,绑扎搭接接头应不小于30cm,受拉区纵向钢筋按照3根绑扎品字布置,受压区纵向钢筋按照2根绑扎竖向布置,受拉区包括: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一边、所述矩形截面结构的第二边、所述矩形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芳,李健,韩自力,袁坤,李伟,李嘉明,张飞,侯李杰,杨忠民,关岩鹏,刘洪瑜,马贤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