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224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涉及激光打印技术领域,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盒体上的检测组件和致动件,检测组件具有至少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并列设置,且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呈长条状,致动件用于驱动检测组件,使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影盒,通过致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从而减小了显影盒的尺寸,进而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激光打印
,特别涉及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成像装置已经由传统的喷墨式成像发展成利用激光束扫描物体,将反射光束反射回来,得到的排布顺序不同而成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关技术中,显影盒是图像形成装置上工作时必须的消耗品之一。当显影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通过显影盒中检测齿条上设置的多个突起在移动过程中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摆杆接触和分离来检测显影盒的信息。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显影盒检测齿条的长度过长,从而导致显影盒尺寸太大,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显影盒检测齿条的长度过长,从而导致显影盒尺寸太大,增加了成本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上的检测组件和致动件。所述检测组件具有至少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呈长条状。所述致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使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元件滞后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在所述致动件的驱动下移动,然后所述第二检测件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与所述致动件连接。可选地,所述致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上均设置有第二齿形部。所述致动件上的所述第一齿形部能够先后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第二齿形部啮合。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之间设置有接合凹槽和接合突起,所述致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使所述接合突起沿所述接合凹槽移动至所述接合凹槽与所述接合突起干涉。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致动件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分和第二传动部分,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用于与所述致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用于与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分被配置成适宜于将所述动力源传递给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的动力延迟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包括轴向上设置有第一突起的滞后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包括轴向上设置有接合凹槽的第一齿轮,所述接合凹槽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形成扇形,所述第一突起伸入所述接合凹槽内并能沿着所述接合凹槽的长度方向运动。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用于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和动力源的第三传动部分,所述第三传动部分的传动比大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的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可控地择一与所述动力源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被构造成同轴转动,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滞后齿轮上设置有小齿轮部,小齿轮部为缺齿轮,所述小齿轮部与所述滞后齿轮同轴设置,所述小齿轮部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滞后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小齿轮部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分还包括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的送粉辊。所述送粉辊轴一端的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送粉辊轴另一端的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端盖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检测组件;所述端盖设置有导引所述检测组件移动的导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盒体上的检测组件和致动件,检测组件具有至少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并列设置,且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呈长条状,致动件用于驱动检测组件,使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影盒,通过致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从而减小了显影盒的尺寸,进而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影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移除护盖后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端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移除端盖后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的第二齿条的立体图;图7a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一阶段与致动件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a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二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8b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二阶段与致动件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三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图1中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处于第三阶段与致动件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的滞后齿轮的立体图;图11为图1中的第一齿轮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影盒;10-盒体;11-端盖;111-导轨;12-护盖;13-第一定位柱;20-检测组件;21-第一检测元件;211-接合突起;22-第二检测元件;221-接合凹槽;30-致动件;40-传动机构;41-第一传动部分;411-滞后齿轮;4111-第一突起;4112-第一通孔;4113-小齿轮部;42-第二传动部分;421-第一齿轮;4211-第一凹槽;4212-第二通孔;422-第二齿轮;43-第三传动部分;431-第三齿轮;432-送粉辊;433-第四齿轮;2-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上的检测组件和致动件;/n所述检测组件具有至少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呈长条状;/n所述致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使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2 CN 2019217842113;20191031 CN 201921863944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上的检测组件和致动件;
所述检测组件具有至少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呈长条状;
所述致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使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变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元件滞后所述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在所述致动件的驱动下移动,然后所述第二检测件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与所述致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齿形部,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上均设置有第二齿形部;
所述致动件上的所述第一齿形部能够先后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的第二齿形部啮合;
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之间设置有接合凹槽和接合突起,所述致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使所述接合突起沿所述接合凹槽移动至所述接合凹槽与所述接合突起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致动件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分和第二传动部分,所述第一传动部分用于与所述致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用于与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和所述第二传动部分被配置成适宜于将所述动力源传递给所述第二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