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15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处理剂及其应用。所述处理剂包括:5wt%‑15wt%尿素;1v%‑5v%正丁醇;0.5wt%‑2w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1v%‑2v%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wt%‑15wt%金属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处理剂能够裂解HCV病毒并变性核心抗原,使得HCV核心抗原表位暴露,提高HCV核心抗原的检测灵敏度,进而缩短HCV检测窗口期。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处理剂还能解离低亲和力抗体,进而降低了早期体内低亲和力抗体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如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是先于抗体出现感染性标志物之一,抗原的检测作为一种病原体存在的最直接、最早期的证据而应用于血清学检查,但由于检出率较低,临床上通常以检测抗体作为感染的标志。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抗体的出现仍有一段时间,在此窗口期检测抗体则出现漏检,而抗原则可以检出。但当血清中大量抗体出现后,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抗原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降低。目前,国内常用的HCV检测试剂盒为抗体检测试剂盒,虽然HCV抗体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经很高,但在HCV感染后至抗HCV抗体产生之前还有一段约40~70天的较长时期(平均66天),称为感染后血清阳转前的窗口期,此时,HCV抗体检测试剂盒无法检出。由于在HCV感染后6~15天(平均11天)HCVRNA就在感染者血液中出现,并在血清阳转之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降低窗口期感染的危险,缩短窗口期,以实现HCV感染的早期检测,许多国家引入敏感性很高的核酸检测技术。但是核酸检测技术需要昂贵精密的仪器、较高的实验技巧、试剂比较昂贵以及容易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偏高。HCV核心抗原也是在HCV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早期感染的标志,几乎与HCVRNA同时出现。然而,一旦HCV感染者体内产生抗体发生血清阳转,抗核心抗原抗体与HCVcAg之间便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检测敏感性会显著降低。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可缩短HCV检测窗口期的方法。<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剂,该处理剂能够裂解HCV病毒并变性核心抗原,使得HCV核心抗原表位暴露,提高HCV核心抗原的检测灵敏度,进而缩短HCV检测窗口期。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剂,其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尿素的浓度为8wt%-12wt%;和/或,所述正丁醇的浓度为2v%-4v%,优选为2.5v%-3.5v%;和/或,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wt%-1wt%,优选为0.6wt%-0.8wt%;和/或,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v%-1.5v%,优选为0.8v%-1.2v%;和/或,所述金属盐的浓度为0.8wt%-1.2wt%,优选为0.8wt%-1.0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和/或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20、tritonx-100或tritonx-114;优选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tritonx-114。在本专利技术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盐选自氯化钠或氯化钾;优选地,所述金属盐选自氯化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剂还包括作为溶剂的缓冲液;优选地,所述缓冲液为0.01-0.1M的磷酸缓冲液。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处理剂在HCV抗原检测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处理剂在HCV抗原均相免疫检测中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剂与待测样本混合后,再与HCV均相免疫检测中的试剂R1、R2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剂与待测样本及HCV均相免疫检测的试剂R1、R2同时混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R1为包含与第一抗体结合的受体溶液,所述受体能够在激发状态下生成活性氧;所述试剂R2为包含与生物素结合的第二抗体;其中,所述第一抗体与第二抗体与HCV核心抗原的不同表位结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剂与待测样本的体积比为1:(0.5-2);优选为1:(0.5-1.5)。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处理剂在体外诊断试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处理剂的HCV抗原检测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处理剂的HCV抗原抗体联检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处理剂能够裂解HCV病毒并变性核心抗原,使得HCV核心抗原表位暴露,提高HCV核心抗原的检测灵敏度,进而缩短HCV检测窗口期。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处理剂还能解离低亲和力抗体,进而降低了早期体内低亲和力抗体的干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容易理解,下面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在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前,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不表示限制性的。在提供了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应当理解所述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和所述规定范围中的任何其他规定或居间数值之间的每个居间数值均涵盖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以独立包括在较小的范围中,并且也涵盖在本专利技术内,服从规定范围中任何明确排除的限度。在规定的范围包含一个或两个限度的情况下,排除那些包括的限度之任一或两者的范围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具有相同的意义。虽然与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也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使用,但是现在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Ⅰ.术语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称离子型乳化剂。可以形成胶束的一类物质,其分子总是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且其亲水基团为离子型基团。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它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它具有对水亲和力很强的官能团。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磷酸缓冲液(PB,PhosphateBuffer)”,是生物化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缓冲液,通常使用的有磷酸钠缓冲液(NaH2PO4和Na2HPO4)和磷酸钾缓冲液(K2HPO4和KH2PO4),由于它们有二级解离,缓冲的pH值范围很广。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均相”所对应的英文定义为“homogeneous”,其是指无须对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剩余的游离抗原或抗体进行分离既可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待检样本”是指可能含有被分析物的一种混合物。可以被用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中的典型待检样本包括体液,如血液、血浆、血清、尿、精液、唾液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用语“抗体”以最广含义使用,包括任何同种型的抗体,保留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片段,包括但不限于Fab、Fv、scFv、和Fd片段、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包含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和非抗体蛋白的融合蛋白。在任何需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剂,其包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1 CN 201910105700X1.一种处理剂,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的浓度为8wt%-12wt%;和/或,所述正丁醇的浓度为2v%-4v%,优选为2.5v%-3.5v%;和/或,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wt%-1wt%,优选为0.6wt%-0.8wt%;和/或,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0.5v%-1.5v%,优选为0.8v%-1.2v%;和/或,所述金属盐的浓度为0.8wt%-1.2wt%,优选为0.8wt%-1.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或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优选地,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20、tritonx-100或tritonx-114;优选地,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tritonx-11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选自氯化钠或氯化钾;优选地,所述金属盐选自氯化钠。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张林钰赵琪李临
申请(专利权)人: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