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195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机领域。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包括机壳、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新风口和排风口,机壳的内部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制冷剂管路,蒸发换热器转动安装在回风口和新风口之间的位置;蒸发换热器包括层状间隔布置的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错层交叉设置,蒸发换热器中还设有制冷剂流道;机壳中还设有与蒸发换热器挡止配合的挡风结构,挡风结构上开设有可调风口;在新风模式时,蒸发换热器与挡风结构分离,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回风口和排风口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机是常见的空气制冷制热设备。其中,分体式空调由于噪声小和安装方便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但分体式空调通常缺少对室外新风的引入;窗式空调会设计有新风口,但引入的新风量过小,而且新风会消耗系统制冷量,在新风设计上并不十分理想;蒸发式冷气机采用水蒸发冷却的原理进行制冷,采用了全新风系统、无压缩机、无氟利昂,但仅适用于干热地区和过渡季节,产品的适用范围有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830170U、如授权公告日为2015.12.0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新风净化智能控制装置的分体空调,并具体公开了分体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和室内机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室内机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新风管、新风阀、回风阀、空气品质检测传感器、净化过滤系统、蒸发器、辅助加热器、双进风低噪音离心送风电机和带手动可调摆页的送风口。在新风运行模式为自动时,当空气品质检测传感器自动检测到房间内CO2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电动新风阀启动,同时回风阀关闭,室外空气通过净化过滤系统组件进入室内。现有技术中的带新风净化智能控制装置的分体空调采用调节新风阀来控制引入新风,在有新风模式时新风阀开启、回风阀关闭,气体只进不出导致室内空气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如果室内气体直接排放则会造成冷量流失,无法兼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保证空调能耗的要求,且缺少室内空气湿度调节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空调机无法兼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保证空调能耗的要求,且缺少室内空气湿度调节的功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的技术方案为: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上的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新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制冷剂管路,所述蒸发换热器转动安装在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之间的位置;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层状间隔布置的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所述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错层交叉设置,所述蒸发换热器中还设有制冷剂流道;所述机壳中还设有与所述蒸发换热器挡止配合的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上开设有可调风口;在回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关闭,所述新风换热流道关闭,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混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开启,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部分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新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分离,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排风口之间;所述机壳中还设有温湿调节器,所述温湿调节器包括温湿调节换热器、循环水槽、布水器、以及通风加湿结构,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串接于所述制冷剂管路上,且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布水器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用于喷淋所述通风加湿结构。有益效果:蒸发换热器中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错层交叉设置,也就是说,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分别独立设置,回风换热流道中仅可流通来自室内的回风,而新风换热流道仅可流通来自室外的空气;并且,在回风和新风同时流通时,可通过换热层板实现热量交换,使室内的回风预冷来自室外的新风,进而实现有效的利用回风的冷量,节约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在回风模式时,蒸发换热器与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可调风口关闭,新风换热流道被挡风结构挡阻而使新风换热流道关闭,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此时蒸发换热器中仅有回风换热流道开启,使室内回风经制冷剂流道的换热作用而直接返回送风口;在混风模式时,蒸发换热器的位置保持不变,蒸发换热器与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可调风口开启,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而对应在可调风口位置的部分新风换热流道开启,部分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使部分新风换热流道中的新风与回风换热流道中的回风发生热量交换,室内的回风通过换热层板对部分新风换热流道中的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并使预冷或预热后的新风从可调风口进入后续的送风口。在新风模式时,蒸发换热器发生旋转动作,使蒸发换热器与挡风结构分离,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回风口和排风口之间,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此时,制冷剂流道中不再继续流通制冷剂,而通过室内的回风来预冷或预热新风,一方面即充分利用了回风中的冷量或热量,避免了回风直接排出机外而造成能量浪费,另一方面在引入室外新风的时候,通过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处理,减少了后续制冷或制热的能耗,兼顾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保证空调能耗的要求。温湿调节换热器与蒸发换热器分别串联在制冷剂管路上,通过温湿调节换热器对循环水槽的水进行冷却或加热,冷却或加热后的水经布水器喷淋在通风加湿结构的填料上,使填料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填料之间设有供空气流通的间隙,变温后的填料对流通经过温湿调节器的空气进行二次制冷或制热,以及不同程度的加湿作用,实现了室内空气湿度调节的功能,使最终的送风空气达到用户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加湿结构包括通风外壳,以及填充在所述通风外壳中的填料,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填料的上侧位置,所述循环水槽设置在所述填料的下侧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器和循环水槽之间串接有循环水泵和布水流量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管路上对应所述蒸发换热器并联有制冷剂支路,所述制冷剂支路上设有支路阀门。进一步的,所述支路阀门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置在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上游位置,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在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下游位置,所述制冷剂支路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换热层板、设置在换热层板之间的回风流道壁和新风流道壁,所述回风流道壁间隔布置且相邻所述回风流道壁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回风换热流道,所述新风流道壁与所述回风流道壁错层交叉布置,且相邻所述新风流道壁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进一步的,所述回风流道壁垂直于所述换热层板的板面,所述回风换热流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制冷剂流道呈“之”字形贯穿设置在所述回风换热流道中;所述新风流道壁呈“V”字形并列设置在所述换热层板之间,所述新风换热流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回风换热流道呈竖向延伸,所述新风换热流道呈水平延伸,所述制冷剂流道呈“之”字形贯穿设置在所述换热层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蒸发换热器具有长方体形的外轮廓,所述蒸发换热器的一侧棱边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换热层板的板面延伸的转动轴;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分别布置在所述机壳靠近转动轴的两个相邻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管路上设有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串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以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上的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新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制冷剂管路,所述蒸发换热器转动安装在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之间的位置;/n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层状间隔布置的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所述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错层交叉设置,所述蒸发换热器中还设有制冷剂流道;所述机壳中还设有与所述蒸发换热器挡止配合的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上开设有可调风口;/n在回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关闭,所述新风换热流道关闭,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混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开启,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部分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新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分离,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排风口之间;/n所述机壳中还设有温湿调节器,所述温湿调节器包括温湿调节换热器、循环水槽、布水器、以及通风加湿结构,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串接于所述制冷剂管路上,且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布水器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用于喷淋所述通风加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上的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新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机壳的内部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制冷剂管路,所述蒸发换热器转动安装在所述回风口和新风口之间的位置;
所述蒸发换热器包括层状间隔布置的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所述回风换热流道和新风换热流道错层交叉设置,所述蒸发换热器中还设有制冷剂流道;所述机壳中还设有与所述蒸发换热器挡止配合的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上开设有可调风口;
在回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关闭,所述新风换热流道关闭,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混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挡止配合且所述可调风口开启,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部分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在新风模式时,所述蒸发换热器与所述挡风结构分离,所述新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新风口和送风口之间,所述回风换热流道连通在所述回风口和排风口之间;
所述机壳中还设有温湿调节器,所述温湿调节器包括温湿调节换热器、循环水槽、布水器、以及通风加湿结构,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串接于所述制冷剂管路上,且所述温湿调节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水槽中,所述布水器与所述循环水槽连接用于喷淋所述通风加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风加湿结构包括通风外壳,以及填充在所述通风外壳中的填料,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填料的上侧位置,所述循环水槽设置在所述填料的下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布水器和循环水槽之间串接有循环水泵和布水流量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式和湿度可调的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军哲王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