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92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所述灯壳包括灯头、灯颈和内套,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灯颈,所述灯颈与内套连接;被动式散热组件,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灯壳连接;电源,所述电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灯颈和所述灯头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灯板,其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LED灯的侧面的外轮廓以一轮廓线绕所述LED灯的轴线360度回转而形成所述LED灯的外轮廓,所述外轮廓任意点符合以下公式:y=‑0.0012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本专利技术申请是2018年12月0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492241.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LED灯”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属于照明领域。
技术介绍
LED灯因为具有节能,高效,环保,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诸多照明领域中。LED灯作为节能绿色光源,高功率LED的散热问题益发受到重视,由于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发光效率衰减,高功率LED运作所产生的废热若无法有效散出,则会直接对LED的寿命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高功率LED散热问题的解决成为许多相关者的研发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的LED灯一般包括光源、散热器、电源、灯壳和灯罩。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有以下缺点。1、散热器的设计不合理:在仅采用被动式散热的情况下,且散热器在一定的重量限制条件下,其无法某些解决大功率LED灯的LED的散热问题,导致LED工作时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长时间下会影响LED的寿命。2、电源的设置不合理:对于某些大功率的LED灯,如功率达到150W~300W时,对电源的散热同样重要,如果LED灯工作时,电源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则会影响一些电子组件(特别是热敏感度高的组件,如电容)的寿命,从而影响整灯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所述灯壳包括灯头、灯颈和内套,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灯颈,所述灯颈与内套连接;>被动式散热组件,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灯壳连接,所述内套位于所述散热器内部,所述灯颈露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灯颈的高度至少为所述散热器高度的80%以上;电源,所述电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灯颈和所述灯头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灯板,其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灯板包括LED芯片,所述电源与所述LED芯片电连接,所述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以形成从所述LED芯片到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的导热路径;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灯壳的内腔,并用于消散所述LED灯工作时电源产生的热量,所述内腔位于所述LED灯的底部和灯颈的上部之间;以及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中,以用于消散所述LED芯片传导至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灯颈上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的外部流入所述灯壳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二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灯壳的内腔流出到所述LED的外部;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三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并从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空间流出;所述灯板的中心的区域设置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及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通;所述LED灯的侧面的外轮廓以一轮廓线绕所述LED灯的轴线360度回转而形成所述LED灯的外轮廓,所述外轮廓任意点符合以下公式:y=-0.0012x3+0.2235x2-14.608x+K;其中,K为常数,K的范围为360~450,a的范围为0.001~0.01,b的范围为0.05~0.3,c的范围为5~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a,b,c分别取以下值:y=-0.0012x3+0.2235x2-14.608x+K。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具有下部及上部,所述散热器的下部的宽度尺寸及散热面积大于所述散热器的上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灯颈的截面积在所述LED灯轴向向上时递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LED灯的轮廓线为一“S”形曲线并包括位于所述灯颈上的曲线及位于所述散热器上的曲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包括光输出表面和端面,所述端面上设有透气孔,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从而所述LED灯的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及所述第二散热通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在LED灯轴向上投影到所述端面所占的区域形成第一部分,而所述端面上的其他区域形成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透气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透气孔的面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在LED灯轴向上的底部均与所述散热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鳍片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彼此间隔交互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三部分和二第四部分,两个所述第四部分以所述第三部分为对称轴而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在所述LED灯的径向上分为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在LED灯的径向上间隔设置,并在间隔处形成间隔区,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过渡段具有缓冲段和引导段,所述引导段的任意切线所指向的方向与所述间隔区错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灯颈的上部的第二端形成散热孔,所述灯壳具有限流面,所述限流面在所述LED的径向上向外延伸并在径向上远离所述散热孔,所述限流面覆盖至少部分散热鳍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散热鳍片在所述LED灯的轴向上的上侧至少部分与所述限流面对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内套具有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通过一导流面连接,所述导流面在沿所述LED灯的轴向向上的方向上,其截面的半径逐渐增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内套在轴向上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导流面以下部分的内套的部分,位于所述内套的第二部分中的电子组件包括电解电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源包括一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热接触所述灯头,所述发热元件通过导热材料与所述灯头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灯头包括金属部,所述金属部的内壁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灯壳的内腔的壁,以使所述导热材料直接连接金属部并利用所述金属部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任一效果或其任意组合:(1)通过第一散热通道的设置,可以此带走第一散热通道内的热量(电源工作时产生的,通过第二散热通道的设置,可增加对散热器的对流散热,而通过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设置,增加了整灯自然对流的效率,使得散热器相应的所需的散热面积降低。(2)第三开口分别与第一散热通道及第二散热通道连通,且第三开口设于灯板的中心的区域,而第三开口开设在灯板的中心的区域,使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可共享一个进气的入口,因此,可避免占用灯板过多的区域,从而避免灯板的设置LED芯片的区域的面积因开设多个孔而减少。(3)外轮廓任意点符合以下公式:y=-0.0012x3+0.2235x2-14.608x+K,综合考虑散热效果、热力学原理、流体力学等因素,符合该公式的关系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4)第一部分上的透气孔的面积大于第二部分上的透气孔的面积,利于使大部分空气进入第一散热通道,从而更好的对电源进行散热,防止电源的电子组件受热而加速老化。(5)散热鳍片的结构设计,可避免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灯壳,所述灯壳包括灯头、灯颈和内套,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灯颈,所述灯颈与内套连接;/n被动式散热组件,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灯壳连接,所述内套位于所述散热器内部,所述灯颈露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灯颈的高度至少为所述散热器高度的80%以上;/n电源,所述电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灯颈和所述灯头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n灯板,其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灯板包括LED芯片,所述电源与所述LED芯片电连接,所述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以形成从所述LED芯片到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的导热路径;/n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灯壳的内腔,并用于消散所述LED灯工作时电源产生的热量,所述内腔位于所述LED灯的底部和灯颈的上部之间;以及/n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中,以用于消散所述LED芯片传导至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n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灯颈上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的外部流入所述灯壳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二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灯壳的内腔流出到所述LED的外部;/n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三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并从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空间流出;/n所述灯板的中心的区域设置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及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通;/n所述LED灯的侧面的外轮廓以一轮廓线绕所述LED灯的轴线360度回转而形成所述LED灯的外轮廓,所述外轮廓任意点符合以下公式:/ny=-0.0012x...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8 CN 2017112989051;20180208 CN 2018101300851.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壳,所述灯壳包括灯头、灯颈和内套,所述灯头连接所述灯颈,所述灯颈与内套连接;
被动式散热组件,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灯壳连接,所述内套位于所述散热器内部,所述灯颈露于所述散热器的外部,所述灯颈的高度至少为所述散热器高度的80%以上;
电源,所述电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灯颈和所述灯头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
灯板,其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灯板包括LED芯片,所述电源与所述LED芯片电连接,所述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以形成从所述LED芯片到所述被动式散热组件的导热路径;
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灯壳的内腔,并用于消散所述LED灯工作时电源产生的热量,所述内腔位于所述LED灯的底部和灯颈的上部之间;以及
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和散热底座中,以用于消散所述LED芯片传导至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
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包括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灯颈上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的外部流入所述灯壳的内腔,通过所述第二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灯壳的内腔流出到所述LED的外部;
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具有位于所述灯板上的第三端,以允许空气从所述LED灯外部进入到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并从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的空间流出;
所述灯板的中心的区域设置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及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所述LED灯的侧面的外轮廓以一轮廓线绕所述LED灯的轴线360度回转而形成所述LED灯的外轮廓,所述外轮廓任意点符合以下公式:
y=-0.0012x3+0.2235x2-14.608x+K;
其中,K为常数,K的范围为360~450,a的范围为0.001~0.01,b的范围为0.05~0.3,c的范围为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名斌江涛熊爱明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