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847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包括上环形端板、下环形端板以及转子;相邻的两个导向叶片与上环形端板和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桨机构,通过在动叶片的外围布置变桨执行段,并利用其与上端板和下端板共同围设形成的渐缩型流道来加大风的流速,使得来风在吹动动叶片之前已经从低能量密度的风能转变为高能量密度的风能,从而不仅显著提高了发电机的功率,而且增大了低风速区风能的利用率。整个机构构成了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变桨距系统,它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来改变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功率,在特大风暴来袭时,变桨机构形成一个封闭圆形塔体,保护整机的核心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气候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风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新能源。风能是一种绿色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其蕴藏的能量巨大,且分布广泛、就地可取、无需运输、利用方便。风能的利用已经从最初的风力提水、风帆助航和风力磨面粉,发展到今天的风力发电。随着低风速技术的创新发展,之前不具备开发价值的低风速区正成为风电产业的热土。目前,中东部和南部地区风速为5m/s以上、并达到经济开发价值的风资源的储量接近9亿KW。而低风速区要想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就必须使作用在风轮叶片上的风能密度达到0.08~0.17kw/m2。但是,中国的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5.0-6.5m/s,也就是说,风能密度低于0.08kw/m2无法直接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和应用需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以提高风能密度,并且起到变桨距的作用,调节风力发电装置的功率,并在极端天气来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风侧板、上环形端板、下环形端板以及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多个动叶片;/n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导向叶片,所述导向叶片位于临近所述动叶片的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叶片与所述上环形端板和所述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n或,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变桨风门,相邻的两个所述变桨风门与所述上环形端板和所述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n或,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引流叶片,所述引流叶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导向叶片、所述变桨风门和所述集风侧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的变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风侧板、上环形端板、下环形端板以及转子;所述转子具有多个动叶片;
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导向叶片,所述导向叶片位于临近所述动叶片的一侧,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叶片与所述上环形端板和所述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
或,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变桨风门,相邻的两个所述变桨风门与所述上环形端板和所述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
或,所述转子的外围环形分布有与所述动叶片对应的引流叶片,所述引流叶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导向叶片、所述变桨风门和所述集风侧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叶片与所述上环形端板和所述下环形端板共同围设形成渐缩型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侧板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礼郭晔恒孔瑞蕾谈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恒聚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