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及射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75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包括用于流通高压介质的射流管、带有中空内腔的负压管、设有进口和出口的吸流管以及用于喷射高压介质的若干射流组件;其中,吸流管的出口连通且对接负压管的内腔,射流组件至少部分处于负压管的内腔中从而通过喷射高压介质使负压管的内腔形成负压状态;同时,射流组件还环绕吸流管的出口处设置且相对出口处的轴线角度可调,使得射流组件彼此相互合拢靠近或远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吸污功能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堵塞,可以大大提高吸污效率,使用寿命也较普通的污泥收集器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及射流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具体设计一种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许多城市河道的空间不断被侵占、挤压,部分河道被改造为暗涵。当自然流淌的河道被改造为暗涵后,河道本身具有的行洪、排涝、蓄水、景观、人文等多功能仅剩行洪功能,且地上建筑往往偷排污水至暗涵内,此外还由于暗涵长期处于黑暗、密闭的空间,极容易产生厌氧发臭,因此很容易淤泥沉积,河道变成“死河”。因此,对暗涵进行清淤维护是整治暗涵河道的重中之重。然而,河道暗涵污泥的处理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现有的污泥收集器普遍针对河道淤泥清理,针对河道暗涵则较少;其次,目前的污泥收集器在收集效率上不够高,清淤效果差;再次,还由于河道污泥中藏有瓶子等体积较大的物体,十分容易对污泥收集器造成堵塞,导致设备无法工作或故障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针对河道暗涵污泥进行清淤的污泥收集器,该收集器吸淤效果好且能针对藏在污泥中的大体积物体适应调整以防堵塞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包括用于流通高压介质的射流管、带有中空内腔的负压管、设有进口和出口的吸流管以及用于喷射高压介质的若干射流组件;其中,吸流管的出口连通且对接负压管的内腔,射流组件至少部分处于负压管的内腔中从而通过喷射高压介质使负压管的内腔形成负压状态;同时,射流组件还环绕吸流管的出口处设置且相对出口处的轴线角度可调,使得射流组件彼此相互合拢靠近或远离。本公开的污泥收集器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射流组件高速喷射高压介质形成负压实现吸附暗涵中的污泥等脏污。由于射流组件在吸流管出口处环形分布,使得吸流管出口处的负压强、负压流动均匀,能有效提高污泥被收集的效率、污泥不易在吸流管中堆堵;同时,基于这种结构,由于射流组件角度可调,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对于埋藏在污泥中的大体积垃圾可能会在移动翻转过程中容易堵在多个射流组件围拢形成的空间内的问题,从而保证整个污泥收集器能够持续工作,使用寿命较普通的污泥收集器更长、吸污效果好。进一步的,负压管固定在射流管的一侧,吸流管穿过射流管与负压管对接,射流组件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吸流管出口附近所在的射流管上。这种设计使各构件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少整个污泥收集器的体积以方便应用于暗涵作业;同时,也能够减少高速喷射高压介质的要求,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每个射流组件连接有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贯穿射流管管壁且在射流管管壁内具有转动支点的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一端对应地连接有射流组件;伸缩支撑杆转动后调节各自对应的射流组件相对吸流管出口处的轴线角度。这种调节组件的设计,有利于在采用较简单的调节结构前提下良好地控制处于负压管内的射流组件,且与其他部件结构配合紧凑,起到结构简化的效果。进一步的,该污泥收集器还包括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射流管管壁内的滑动腔以及套管、活塞和滚动体;其中,套管套设在伸缩支撑杆的转动支点处,活塞分别设置在滑动腔的两端与对应的活动腔端面形成密封空间,活塞和管套之间连接滚动体;密封空间内通过流道充盈有来自射流管内的高压介质,密封空间内的高压介质的液压可调从而控制活塞对伸缩支撑杆的作用力。这种锁止组件的设计,在配合了伸缩支撑杆对射流组件的角度控制的同时,还能够通过高压介质的液压平衡锁定伸缩支撑杆的角度,也即锁定射流组件彼此之间的间距,结构设计巧妙,与整个污泥收集器中的各部件协同作业,简化该污泥收集器的整体外观,并解决了射流组件因设置在负压管有限空间中难以操控的问题。进一步的,调节组件还包括可沿吸流管轴向移动的活动座和连杆;伸缩支撑杆另一端伸出于射流管外,通过连杆可转动地固定于活动座上。该调节组件的设计,可以方便作业人员人为地通过调整伸缩支撑杆的角度调节射流组件彼此间距,从而可以灵活适应污泥中不同体积大小物体堵塞的问题,保证污泥收集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的,锁止组件还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贯穿其中一密封空间顶于流道与该密封空间的入口处,另一端伸出射流管外并固定于一可沿吸流管轴向移动的活动座上;同时,该活动座还可转动地固定伸缩支撑杆的另一端。该锁止组件的设计,可以在调节射流组件角度的同时同步控制活动腔内高压介质的液压平衡以锁定射流组件的角度,不仅可以简化人工作业,而且可以准确控制射流组件的角度,使用灵活方便。进一步的,射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射流管上的转动座、设有射流口的支撑板以及连接转动座和支撑板且形成射流组件壳体的伸缩隔膜;射流管内的高压介质通过设置于转动座内的流道流经伸缩隔膜后最终进入射流口被高速喷出。该射流组件的设计,一方面伸缩隔膜围成的中空壳体减轻了射流组件的重量,有利于外界通过调节组件控制;另一方面,流道设置在转动座连通射流管的高压介质且高压介质通过伸缩隔膜后经射流口喷出,同样很好地配合了整体紧凑的结构,使得整个污泥收集器的外观简洁、体积小,方便进入暗涵作业;且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零部件的设置;同时,伸缩的隔膜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辅助避免异物的堵塞。进一步的,隔膜为波纹管隔膜,波纹管隔膜的凹弧内设有支撑体,支撑体的直径小于凹弧的直径。该伸缩隔膜的设计,能够增强波纹管隔膜的强度,保证伸缩隔膜的使用寿命。可伸缩隔膜用波纹管隔膜能够容易地实现做矢量喷射,方便改变喷射角度,实现不同负压。进一步的,射流口的形状为环状或截面面积沿高压介质喷射方向逐渐减小的锥体形。该射流口的环状设计,可以使得射流口射出的介质为管状,这样一来,高压介质所覆盖的面积更大,负压吸引的效果更好。而射流口的锥形设计,则可以使得高压介质在通过射流口时获得挤压力从而使得高速喷出的效果更好,从而增加负压吸引,使污泥连续且顺利地被吸入吸流管中。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该污泥收集器的射流组件,包括呈筒形的伸缩隔膜、固定连接在伸缩隔膜一端的转动座以及固定在伸缩隔膜另一端的支撑板,从而伸缩隔膜、转动座以及支撑板形成该喷射组件的壳体;支撑板上设有射流口,转动座内设有流道,使得高压介质可以通过转动座流经伸缩隔膜后进入射流口被高速喷射。该喷射组件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配合采用负压吸污的污泥收集器,结构简洁合理,无需在射流组件中另设介质流道,且伸缩隔膜形成的壳体可以一定程度地形变,减少污泥杂质被排出时对射流组件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锁止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顶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射流组件转动座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射流组件伸缩隔膜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附图1中射流组件射流口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锁止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污泥收集器设有内部流动有高压介质的射流管1、横向贯穿该射流管1的吸流管2以及内部中空的负压管3。高压介质通过进流口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流通高压介质的射流管、带有中空内腔的负压管、设有进口和出口的吸流管以及用于喷射所述高压介质的若干射流组件;其中,所述吸流管的出口连通且对接所述负压管的内腔,所述射流组件至少部分处于所述负压管的内腔中从而通过喷射所述高压介质使所述负压管的内腔形成负压状态;同时,所述射流组件还环绕所述吸流管的出口处设置且相对所述出口处的轴线角度可调,使得所述射流组件彼此相互合拢靠近或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流通高压介质的射流管、带有中空内腔的负压管、设有进口和出口的吸流管以及用于喷射所述高压介质的若干射流组件;其中,所述吸流管的出口连通且对接所述负压管的内腔,所述射流组件至少部分处于所述负压管的内腔中从而通过喷射所述高压介质使所述负压管的内腔形成负压状态;同时,所述射流组件还环绕所述吸流管的出口处设置且相对所述出口处的轴线角度可调,使得所述射流组件彼此相互合拢靠近或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固定在所述射流管的一侧,所述吸流管穿过所述射流管与所述负压管对接,所述射流组件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吸流管出口附近所在的所述射流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射流组件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贯穿所述射流管管壁且在射流管管壁内具有转动支点的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一端对应地连接有所述射流组件;所述伸缩支撑杆转动后调节各自对应的所述射流组件相对所述吸流管出口处的轴线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暗涵污泥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射流管管壁内的滑动腔以及套管、活塞和滚动体;其中,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伸缩支撑杆的转动支点处,所述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腔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活动腔端面形成密封空间,所述活塞和所述管套之间连接所述滚动体;所述密封空间内通过流道充盈有来自所述射流管内的所述高压介质,所述密封空间内的高压介质的液压可调从而控制所述活塞对所述伸缩支撑杆的作用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金诚肖生明王凤军蒋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