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73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护坡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护坡的第一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护坡与模板之间,利用护坡以抵消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提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管廊模板的支撑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管廊专用组合定型钢模板是一种快速支模及成形效果好的模板,边框采用40×80mm、40×60mm方钢管,使用30×40mm方钢管做支撑,3mm厚钢板做面板,模板连接件采用直型插销、钩头螺栓、扣件、紧固螺栓等。浇筑管廊底板、墙板时都会采用钢模板作为外模板,而浇筑管廊底板、墙板时如何避免混凝土侧压力导致钢模板跑模、倒模等状况,现有的施工方法是在钢模板两侧填虚土,浇筑完管廊墙板后把肥槽两侧虚土挖出重新分层填土夯实,此方法步骤重复且增加了机械台班费及工期,而虚土之间有一定空隙,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会使钢模板发生轻微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廊模板支撑装置,目的是提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护坡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护坡的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坡上的传力件和设置于传力件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传力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传力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为水平设置,传力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护坡内部,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传力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模板相抵触。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以及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三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为倾斜设置,第二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第二支撑机构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机构的下端连接,第三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模板连接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端部插入限位槽中,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位于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模板连接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为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与所述模板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过螺栓与所述模板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廊模板的支撑方法,采用上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且包括步骤:S1、在护坡上安装第一支撑机构,使模板抵靠在第一支撑机构上;S2、安装第二支撑机构;S3、安装第三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机构呈倾斜状态,将第二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将第二支撑机构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机构的下端连接,将第三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护坡与模板之间,利用护坡以抵消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提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管廊模板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管廊模板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传力件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第一支撑机构与护坡和模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第一支撑机构安装完成状态示意图;图6是第二支撑机构安装完成状态示意图;图7是限位机构与模板连接示意图;图8是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模板;2、传力件;3、第一支撑件;4、第二支撑件;5、第三支撑件;6、护坡;7、第一限位件;8、第二限位件;9、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护坡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护坡的第一支撑机构。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模板呈竖直状态安装在管廊基坑内,本专利技术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是设置在护坡与模板之间,利用护坡以抵消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提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的稳定性,模板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而且三角支撑结构与钢模板之间并没有实体连接,拆模时只需吊出模板即可。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护坡与模板之间,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第一支撑机构对模板提供支撑作用,模板受到的压力经第一支撑机构传递至护坡。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护坡上的传力件2和设置于传力件2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传力件2的第一支撑件3。传力件2和第一支撑件3均为水平设置,传力件2的一端插入护坡内部,第一支撑件3的一端与传力件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模板相抵触。传力件2和第一支撑件3均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传力件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穿过护坡的坡面后伸入护坡的内部,传力件2是预埋在护坡的内部,传力件2伸入护坡的内部的部分的长度为600mm~800mm,传力件2与第一支撑件3相连接的部分的长度为30mm~50mm。传力件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为焊接连接,第一支撑件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模板的外壁面相接触,模板的该外壁面为面朝护坡坡面的竖直平面,第一支撑件3和传力件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与模板的外壁面相垂直,第一方向并与模板的厚度方向相平行。模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以及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三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为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机构为竖直设置,第三支撑机构为倾斜设置,第二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第二支撑机构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机构的下端连接,第三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从而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能够对模板提供稳定支撑作用。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4,第二支撑件4为竖直设置,第二支撑件4位于模板与护坡坡面之间,第二支撑件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二支撑件4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二支撑件4朝向第一支撑件3的下方延伸,第二支撑件4的上端与第一支撑件3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为焊接连接。第三支撑机构包括第三支撑件5,第三支撑件5为倾斜设置,第三支撑件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支撑件5的长度方向并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三支撑件5为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三支撑件5位于第一支撑件3的下方,第三支撑件5的下端与第二支撑件4的下端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为焊接连接,第三支撑件5的上端与第一支撑件3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为焊接连接,传力件2和第三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护坡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护坡的第一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护坡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护坡的第一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坡上的传力件和设置于传力件与模板之间且用于将来自模板的压力传递至传力件的第一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为水平设置,传力件的一端插入所述护坡内部,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传力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模板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二支撑机构以及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的第三支撑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廊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为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机构为倾斜设置,第二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第二支撑机构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机构的下端连接,第三支撑机构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