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它包括连接在搅浆桶底部的从动轮,从轮动一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大于驱动轮的直径;该L型搅浆机包括上述驱动装置和搅浆桶,搅浆桶下方设置有机座;从动轮、驱动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均连接在机座上,机座上连接有位于搅浆桶一侧的搅浆杆升降机构;所述搅浆杆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升降杆顶部连接水平连接杆;水平连接杆上连接有位于搅浆桶内的L型搅浆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具有节能、维护耗时短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还能够防止升降杆和搅浆桶外侧壁被蜡浆粘上,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特别是一种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
技术介绍
在蜡模铸造这种精密铸造领域中,一般都需要先将石蜡融化成浆液,然后将蜡浆置于搅浆装置中保持搅拌,以免蜡浆固化影响后续使用。目前,往往都是使用L型搅浆机对蜡浆进行搅拌;其主要是用搅浆桶来装纳蜡浆,然后利用驱动装置带动搅浆桶进行旋转,带动搅浆桶内的蜡浆一同旋转,利用搅浆桶内的L型搅浆杆对蜡浆进行搅浆作业。但是,由于搅浆桶较大,搅浆桶内的石蜡重量较大,要驱动搅浆桶及搅浆桶内蜡浆转动,所需的扭矩较大,现有的搅浆桶驱动装置存在着能耗较大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存在着能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及L型搅浆机。本技术能够降低能耗,具有节能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搅浆桶底部的从动轮,从轮动一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大于驱动轮的直径,从动轮的中心与搅浆桶底面的中心重合。前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中,所述从动轮的直径大于等于搅浆桶底面的半径,优选从动轮的直径等于搅浆桶底面的直径,能够在方便安装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前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中,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均为齿轮,防止传动时出现打滑的情况,提高驱动搅浆桶旋转的驱动稳定性。前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中,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啮合连接有非金属的传动齿轮,或者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能够利用非金属的传动齿轮或者同步带来从动轮和驱动轮的磨损,降低维护成本;还能够避免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的直接啮合传动造成的噪音,降低工作噪音。前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中,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均为传动轮,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L型搅浆机,包括前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和搅浆桶,搅浆桶下方设置有机座;从动轮、驱动轮、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均连接在机座上,机座上连接有位于搅浆桶一侧的搅浆杆升降机构;所述搅浆杆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升降杆顶部连接水平连接杆;水平连接杆上连接有位于搅浆桶内的L型搅浆杆。前述的L型搅浆机中,所述升降杆外套设有跟随升降杆升降的外罩,外罩内设置有套设在升降杆外的壳体;壳体底部连接在机座上,壳体上连接有驱动升降杆升降的驱动装置。前述的L型搅浆机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中部通过螺纹孔与升降杆连接,升降杆为丝杆;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一侧连接有转盘;转盘和第二锥齿轮分别位于外罩的外侧和内侧,外罩上对应转盘的位置处设有通槽。前述的L型搅浆机中,所述转盘与L型搅浆杆分别位于外罩的两侧,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位于壳体内,第二锥齿轮与壳体侧面转动连接。前述的L型搅浆机中,所述搅浆桶外侧罩设有罩体,外罩顶部设有折弯段;折弯段底部位于搅浆桶内,且折弯段底端低于搅浆桶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改进了现有的搅浆桶驱动装置,通过在搅浆桶底部设置从动轮,并配合设置驱动轮和驱动电机,来实现搅浆桶的旋转驱动;同时,将从动轮的直径设置为大于驱动轮的直径,起到一个类似于杠杆原理的结构,根据扭矩等于作用力乘以力矩(力矩为作用力相对于转动中心的垂直距离),可以得出从动轮直径较大后,驱动从动轮转动所需要的作用力变小,即驱动轮需要产生的作用力变小,而驱动轮直径较小,因此驱动轮转动所需的扭矩变小,电机的功率降低,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此外,本技术还将从动轮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等于搅浆桶底面的半径,结合从动轮和搅浆桶一同转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方便从动轮和搅浆桶一起安装在机座上,能够在方便安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同时,本技术采用齿轮作为从动轮和驱动轮,防止传动时出现打滑的情况,提高驱动搅浆桶旋转的驱动稳定性;为了确保传动稳定性,所以一般采用金属材料的从动轮和驱动轮来传动;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从动轮和驱动轮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导致齿间隙增大,传动时出现较大的震动噪音,而直径较大的从动轮加工成本较大,跟换从动轮不仅耗时长,而且成本较高;因此本技术设置了非金属的传动齿轮作为从动轮和驱动轮之间的传动,使非金属的传动齿轮(如尼龙齿轮)的磨损代替从动轮和驱动轮的磨损,维护时只要更换传动齿轮即可,不仅降低了工作噪音,还减少了维护工时和维护成本,同理可采用同步带(齿带)结构。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设置了升降杆和套设在升降杆外侧并跟随升降杆一起升降的外罩,并在外罩内设置了同样套设在升降杆外的壳体,形成了外罩-壳体的双层保护结构,能够在升降杆的整个升降过程中都对升降杆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蜡浆飞溅到升降杆上而影响升降杆的正常升降移动,从而避免了对升降杆上的蜡浆的定期清理工作,避免在清理蜡浆时需要将搅浆机停机,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搅浆工作和升降搅浆杆,提高工作效率并方便操作;采用丝杆作为升降杆,并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转盘来驱动升降杆的升降,方便操作;同时,本技术在外罩上设置了通槽,能够在外罩升降的过程中使转盘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的连接部位在通槽内相对移动,避免相互干涉,还能够防止外罩相对壳体转动,从而使得升降杆(丝杆)不会出现转动,确保升降杆竖直升降作业;并将转盘与搅浆杆分别设置在外罩两侧,防止飞溅的蜡浆从通槽处溅入而粘到升降杆上;还在搅浆桶外侧设置罩体,配合折弯段结构,对搅浆桶外侧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蜡浆飞溅到搅浆桶外侧壁上,减少清洁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具有节能、维护耗时短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还能够防止升降杆和搅浆桶外侧壁被蜡浆粘上,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L型搅浆机的爆炸视图;图3是L型搅浆机的立体图;图4是L型搅浆机的俯视图;图5是L型搅浆机的剖视图;图6是搅浆杆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搅浆杆升降机构升降原理图;图8是丝杆处的传动原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搅浆桶,2-从动轮,3-驱动轮,4-驱动电机,5-传动齿轮,6-机座,7-升降杆,8-水平连接杆,9-L型搅浆杆,10-外罩,11-壳体,12-机座,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转盘,16-通槽,17-罩体,18-折弯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在搅浆桶1底部的从动轮2,从轮动2一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上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从动轮2的直径大于驱动轮3的直径,从动轮2的中心与搅浆桶1底面的中心重合。所述从动轮2的直径大于等于搅浆桶1底面的半径,优选从动轮2的直径等于搅浆桶1底面的直径;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均为齿轮;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之间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搅浆桶(1)底部的从动轮(2),从动轮(2)一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上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从动轮(2)的直径大于驱动轮(3)的直径,从动轮(2)的中心与搅浆桶(1)底面的中心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搅浆桶(1)底部的从动轮(2),从动轮(2)一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3),驱动轮(3)上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从动轮(2)的直径大于驱动轮(3)的直径,从动轮(2)的中心与搅浆桶(1)底面的中心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的直径大于等于搅浆桶(1)底面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均为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之间啮合连接有非金属的传动齿轮(5),或者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2)和驱动轮(3)均为传动轮,从动轮(2)和驱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
6.L型搅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节能型搅浆桶驱动装置和搅浆桶(1),搅浆桶(1)下方设置有机座(6);从动轮(2)、驱动轮(3)、驱动电机(4)和传动齿轮(5)均连接在机座(6)上,机座(6)上连接有位于搅浆桶(1)一侧的搅浆杆升降机构;所述搅浆杆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杆(7),升降杆(7)顶部连接水平连接杆(8);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尔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