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2521541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本防火耐黄变防火液包括: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当主体组分与交联剂混合时,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提高了玻璃与软胶体的粘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
技术介绍
外窗一般多选用铝合金、铝塑窗,它们的气密、水密耐久性好,但铝合金及铝塑窗的熔点都很低。一般铝合金的熔点在550℃~650℃之间,塑钢窗的软化点在200℃~300℃之间。一旦窗框材料软化变形就无法对玻璃形成定位,所以一般会采用胶黏剂作为填充物在玻璃层间进行填充,但现有的填充物在填充过程中容易出现气泡、缩边、流胶等现象,导致填充不足,同时胶黏剂在交联固化后,硬度过高,容易在热胀冷缩时引起玻璃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包括: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当主体组分与交联剂混合时,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防火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主体组分;制备交联剂;以及将二者分装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耐黄变防火液及其制备方法在使用时将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混合,形成填充在玻璃夹层之间的软胶体,提高与玻璃的粘接面,保证软胶体在玻璃夹层间充分填充,防止出现气泡、缩边、流胶等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软胶体与玻璃的粘接性。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隔热型防火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填充在玻璃层之间的耐黄变防火软胶体;其中所述耐黄变防火软胶体适于通过如前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交联固化形成。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灌胶工艺,包括:在玻璃夹层的内壁涂覆偶联剂;将主体组分、交联剂分别注入玻璃夹层中;通过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以及主体组分在交联固化过程中与偶联剂偶联,使软胶体与玻璃粘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火玻璃、玻璃灌胶工艺通过在玻璃夹层的内壁涂覆偶联剂,使耐黄变防火液在交联固化过程中与偶联剂偶联,使软胶体与玻璃粘接,既可以在玻璃夹层中利用液体填充物的流动性充分进行填充,又可以在耐黄变防火液交联固化过程中实现与玻璃的粘接,使得制备的防火玻璃不会出现气泡、缩边、流胶等现象导致的填充不足,又可以形成软胶体,防止玻璃热胀冷缩时开裂。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玻璃灌胶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部分:阐述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窗户一般是将阻燃胶填充在玻璃夹层中,起到防火作用,但由于常规胶水固化后形成的硬胶体,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变黄的想象,影响正常使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包括: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当主体组分与交联剂混合时,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可选的,所述主体组分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0.1-0.5),可选为100:0.2或100:0.4。可选的,所述交联剂包括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作为主体组分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组分包括以下原料:硼酸盐:30-60份;磷酸盐:20-50份;碳酰胺:5-20份;抗紫外线剂:5-15份;以及水:80-100份。可选的,所述主体组分还包括凝胶剂:所述凝胶剂包括:甲基丙烯:10-20份;乙基丙烯:1-10份。可选的,所述主体组分包括以下原料:硼酸盐:43份;磷酸盐:26份;碳酰胺:8份;抗紫外线剂:12份;甲基丙烯:12份;乙基丙烯:7份;以及水:84份。可选的,所述主体组分包括以下原料:硼酸盐:45份;磷酸盐:35份;碳酰胺:12份;糖醇:8份;甲基丙烯:15份;乙基丙烯:3份;以及水:90份。可选的,所述抗紫外线剂为透明状,包括糖醇、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优选为糖醇,耐候性好且无色,可以提高软胶体的透光率。本实施方式的主体组分粘度小,适合在玻璃夹层中流动混合,开放时间长,与交联剂混合后,可以有足够时间在玻璃夹层中填充均匀,减少气泡数量,提高隔热效果。进一步,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防火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主体组分;制备交联剂;以及将二者分装密封。可选的,所述制备主体组分、制备交联剂的方法类似,即将对应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可。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黄变隔热型防火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填充在玻璃层之间的耐黄变防火软胶体;其中所述耐黄变防火软胶体适于通过如前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交联固化形成。可选的,所述耐黄变防火软胶体通过偶联剂与玻璃粘接。所述偶联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酒精50-100份,KH-571硅烷偶联剂:5-20份,粘合剂(常规粘合剂)3-30份。所述偶联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酒精80份,KH-571硅烷偶联剂10份,粘合剂10份。通过调节偶联剂中各组分的配比,控制偶联剂的开放时间,以与耐黄变防火液的交联固化时间匹配,从而保证软胶体与玻璃的粘接性,否则会容易出现偶联剂过早或过晚失效,以防止软胶体成型后,无法完成偶联过程。进一步,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灌胶工艺,包括:在玻璃夹层的内壁涂覆偶联剂;将主体组分、交联剂分别注入玻璃夹层中;通过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以及主体组分在交联固化过程中与偶联剂偶联,使软胶体与玻璃粘接。第二部分:列举部分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1)将硼酸盐45份、磷酸盐35份、碳酰胺12份、糖醇8份、甲基丙烯15份、乙基丙烯3份、水90份,混合并搅拌均匀,制成主体组分;(2)将过硫酸铵、亚硫酸钠混合均匀,制成交联剂;(3)先在玻璃夹层的内壁涂覆偶联剂,然后在玻璃夹层中分别通入主体组分、占比主体组分质量0.2%的交联剂,使主体组分形成软胶体,并粘接在玻璃夹层内壁上,制成耐黄变隔热型防火玻璃。实施例2(1)将硼酸盐60份、磷酸盐50份、碳酰胺20份、糖醇15份、甲基丙烯20份、乙基丙烯10份、水100份,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n当主体组分与交联剂混合时,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装的主体组分和交联剂;
当主体组分与交联剂混合时,交联剂使主体组分交联固化,形成软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组分包括以下原料:
硼酸盐:30-60份;
磷酸盐:20-50份;
碳酰胺:5-20份;
抗紫外线剂:5-15份;以及
水:80-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紫外线剂为透明状,包括糖醇、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组分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0:(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黄变防火液,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联剂包括过硫酸铵、亚硫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金慧材料杭州有限公司杭州沛鑫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