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逆流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21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逆流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引流导管、排液管和挂绳,挂绳设置在引流袋本体的上端外侧,引流导管上设有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滚珠和滤网,外壳为球状且其上下端与引流导管接通,滚珠自由放置在外壳中,滤网设置在滚珠的下方且其边缘与外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外壳、滚珠、引流导管截面的半径依次减小;引流袋本体包括第一引流袋和套在第一引流袋外侧的第二引流袋,第一引流袋的右边缘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在第一引流袋内设有隔离板,隔离板的下边缘上开设有通孔;隔离板的右侧上方设有水位报警器;引流导管的下端与第一引流袋接通,排液管的上端与第二引流袋接通。该引流袋能够有效防止逆流,还具有提醒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逆流引流袋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逆流引流袋。
技术介绍
引流袋一般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其制作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包装为低压PE袋。但是,引流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就是防逆流的问题,一旦患者翻身、走动或者袋子高于患者时,袋内的引流液容易发生逆流,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其次就是引流液过量的问题,现有的引流袋很少有提醒患者或者陪护人员引流袋内引流液过多的情况,尤其是夜晚休息时,常常会不注意引流袋内引流液的量,从而导致不能及时排出引流液,影响患者健康。虽然市面上也存在一些可以防逆流的引流袋,但其防逆流装置一般都较为复杂,在移动引流袋时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引流袋存在的防逆流装置较为复杂,导致移动不便以及当代内液体量较多时不能及时提醒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逆流引流袋,该引流袋的防逆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当袋内引流液过多时能够及时提醒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排液。技术方案:一种防逆流引流袋,该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引流导管、排液管和挂绳,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上端与引流导管的下端接通,引流袋本体的下端与排液管的上端接通,挂绳设置在引流袋本体的上端外侧;所述引流导管上靠近引流袋本体的位置处设有防逆流装置,防逆流装置包括外壳、滚珠和滤网,外壳为球状且其上下端与引流导管接通并且一体成型,滚珠自由放置在外壳中,滤网设置在滚珠的下方且其边缘与外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滚珠、引流导管截面的半径依次减小;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第一引流袋和第二引流袋,第二引流袋套在第一引流袋的外侧且它们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引流袋的右边缘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在第一引流袋内靠近右边缘处设有隔离板,隔离板的下边缘上开设有通孔、其余边缘均与第一引流袋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板的右侧与溢流口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水位报警器;所述引流导管的下端与第一引流袋接通,排液管的上端与第二引流袋接通。上述所述的第一引流袋的左侧边缘上标有刻度。上述所述的第一引流袋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上述所述的排液管为扣合式排放阀。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逆流引流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引流袋采用的防逆流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在患者使用过程中移动方便;2.具有报警装置,能够防止引流袋内液体过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3.具有刻度,能够监测引流液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逆流引流袋的示意图。图中:1、引流袋本体;2、引流导管;3、排液管;4、挂绳;5、防逆流装置;6、外壳;7、滚珠;8、滤网;9、第一引流袋;10、第二引流袋;11、溢流口;12、隔离板;13、通孔;14、水位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防逆流引流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逆流引流袋,该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引流导管2、排液管3和挂绳4,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与引流导管2的下端接通,引流袋本体1的下端与排液管3的上端接通,挂绳4设置在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外侧;所述引流导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位置处设有防逆流装置5,防逆流装置5包括外壳6、滚珠7和滤网8,外壳6为球状且其上下端与引流导管2接通并且一体成型,滚珠7自由放置在外壳6中,滤网8设置在滚珠7的下方且其边缘与外壳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滚珠7、引流导管2截面的半径依次减小;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第一引流袋9和第二引流袋10,第二引流袋10套在第一引流袋9的外侧且它们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引流袋9的右边缘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11,在第一引流袋5内靠近右边缘处设有隔离板12,隔离板12的下边缘上开设有通孔13、其余边缘均与第一引流袋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板12的右侧与溢流口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水位报警器14;所述引流导管2的下端与第一引流袋9接通,排液管3的上端与第二引流袋10接通。该防逆流装置5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方便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引流袋;隔离板12上通孔13和第一引流袋9上溢流口11的配合设计能够使引流液充满第一引流袋9后在进入第二引流袋10;水位报警器14的设置使得引流液进入第二引流袋10时就报警,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及时排出引流液。挂绳4的设计方便悬挂引流袋。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袋9的左侧边缘上标有刻度,这样便于医生或护士监测引流液的体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评估。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袋9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并且第一引流袋9和第二引流袋10均采用透明质地的塑料制成,便于观察引流液的体积、颜色、浑浊度等情况。优选地,所述排液管3为扣合式排放阀,且设置在第二引流袋10底部的右端,这样可以方便快速的排放引流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引流液从引流导管2流入然后通过防逆流装置5,液体首先将滚珠7推向滤网8,然后液体从滚珠7与外壳6之间的空隙穿过滤网8流入下端的引流导管2后流入第一引流袋9内。流入第一引流袋9内的引流液的体积可以通过刻度轻松读取。当引流液逐渐充满第一引流袋9后,会从溢流口11流出进入第二引流袋10,此时设置在溢流口11处的水位报警器14发出警报,提醒患者或者陪护人员及时排出引流液。如果未能及时收到报警器的信息,引流液会进入第二引流袋10,第二引流袋10也能存储一定量的引流液,不会因为存满而影响患者健康。当需要排出引流液时,只需要通过倾倒第一引流袋9,使引流液进入第二引流袋10,再从排液管3排出。当不小心移动引流袋造成引流液回流时,此时引流液经过滤网8后会推动滚珠7向引流导管2的位置移动,由于滚珠7的半径大于引流导管2的截面半径,因此会将引流导管2堵住,使引流液不产生逆流,从而起到防逆流作用并且防逆流效果好。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逆流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该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引流导管(2)、排液管(3)和挂绳(4),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与引流导管(2)的下端接通,引流袋本体(1)的下端与排液管(3)的上端接通,挂绳(4)设置在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外侧;所述引流导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位置处设有防逆流装置(5),防逆流装置(5)包括外壳(6)、滚珠(7)和滤网(8),外壳(6)为球状且其上下端与引流导管(2)接通并且一体成型,滚珠(7)自由放置在外壳(6)中,滤网(8)设置在滚珠(7)的下方且其边缘与外壳(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滚珠(7)、引流导管(2)截面的半径依次减小;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第一引流袋(9)和第二引流袋(10),第二引流袋(10)套在第一引流袋(9)的外侧且它们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引流袋(9)的右边缘的顶端开设有溢流口(11),在第一引流袋(5)内靠近右边缘处设有隔离板(12),隔离板(12)的下边缘上开设有通孔(13)、其余边缘均与第一引流袋(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板(12)的右侧与溢流口(1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水位报警器(14);所述引流导管(2)的下端与第一引流袋(9)接通,排液管(3)的上端与第二引流袋(10)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逆流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该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引流导管(2)、排液管(3)和挂绳(4),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与引流导管(2)的下端接通,引流袋本体(1)的下端与排液管(3)的上端接通,挂绳(4)设置在引流袋本体(1)的上端外侧;所述引流导管(2)上靠近引流袋本体(1)的位置处设有防逆流装置(5),防逆流装置(5)包括外壳(6)、滚珠(7)和滤网(8),外壳(6)为球状且其上下端与引流导管(2)接通并且一体成型,滚珠(7)自由放置在外壳(6)中,滤网(8)设置在滚珠(7)的下方且其边缘与外壳(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滚珠(7)、引流导管(2)截面的半径依次减小;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第一引流袋(9)和第二引流袋(10),第二引流袋(10)套在第一引流袋(9)的外侧且它们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广源倪山张国庆谢海凤陈贵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沙工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