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17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至少一个横杆或轴将两个侧框架以间隔关系联结在一起。每个侧框架具有在其远端承载后轮的下后支撑杆和在其远端承载前轮的下前支撑杆,后者在上端枢轴处可枢转地连接上前支撑杆的第一端,上前支撑杆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把手支撑杆,下后支撑杆在枢轴的相邻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上前支撑杆。把手支撑杆在其下端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可沿着后倾斜支撑杆滑动的滑动件,连杆在一端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滑动件,在相反端可枢转地连接下前支撑杆,以使得当每个侧框架上的滑动件沿下后支撑杆朝向后轮移动以折叠婴儿车时,把手支撑杆枢转,其上端向前移动,其下端随滑动件向后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的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推车或婴儿车,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折叠的手推车或婴儿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可折叠的婴儿车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通常包括两个侧框架,其中每个侧框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在其端部上具有前轮,所述后支撑杆在其端部上具有后轮。所述侧框架可同时收缩,以使得当折叠起来时结构占据较小的体积,以便于携带和存放。所述侧框架可以是可收缩的,同时保持彼此间隔开以形成所谓的扁平折叠结构,或者替代地在一些模型中,所述侧框架也可以或者替代地收缩在一起以形成所谓的伞形折叠结构。一般而言,伞形折叠结构最终在宽度方向上是紧凑的,但是在长度方向上通常较长,然而,尽管保持婴儿车的总体宽度对应于所述侧框架的保持不变的间距,但是扁平折叠结构在长度方向上仍是较紧凑的。本专利技术涉及扁平折叠的婴儿车,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在折叠位置时紧凑且易于携带和存放,尤其是在旅行时(其中例如在机动车辆、火车或飞机中存放空间有限)。现有多种扁平折叠的婴儿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这些婴儿车的性能,特别是与折叠起来的婴儿车的体积的紧凑性以及推动折叠婴儿车以便当父母或看护者使用现代运输模式进行旅行时它们可以容易地携带和存放所得到的形状尺寸的便利性相关联的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由用户操作的婴儿车,也就是说能够出于本能地使用该婴儿车,并且需要很少的简单步骤来将该婴儿车从操作位置转换到折叠位置以及返回到展开、操作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在可折叠状态下易于以避免在使用期间附着到婴儿车的轮子上的可能的杂物和灰尘转移到用户的衣服或储物箱的表面的方式携带和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其中至少一个横杆或轴联结(支撑)两个侧框架,并使两个侧框架以固定侧到侧间隔关系分开,每个侧框架具有:下后支撑杆,所述下后支撑杆在其远端处承载后轮;以及下前支撑杆,所述下前支撑杆在其远端处承载前轮,每个下前支撑杆在其上端处通过前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的第一端,其中所述上前支撑杆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上前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把手支撑杆,其中所述下后支撑杆在与所述前支撑杆枢轴相邻的位置处通过下后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上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撑杆在其下端处通过下把手支撑杆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该滑动件可以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滑动,并且其中一连杆在一端处通过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并且在相反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前支撑杆,以使得当每个侧框架上的滑动件沿着所述下后支撑杆在朝向所述后轮的方向上移动以折叠所述婴儿车时,所述把手支撑杆枢轴随着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后轮向后移动,并且所述下前支撑杆向后枢转以使得当折叠完成时,所述前轮处于与所述后轮相邻的位置。优选地,设置有滑动件连接装置,其在一端处与第一侧框架的滑动件相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处与第二侧框架的滑动件相连接。每个滑动件优选地包括可释放的闩锁装置,其将所述滑动件牢固地锁定至所述下后支撑杆,以将所述婴儿车牢固地保持在展开位置,并且其可释放以允许所述滑动件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向后滑动以折叠所述婴儿车。所述可释放的闩锁装置优选地可通过位于所述滑动件连接装置上的可致动的释放装置来释放。每个滑动件可包括与相应的后倾斜支撑杆相关联(耦接、耦合)的可释放的附接装置,并且二者(每个滑动件)可由所述滑动件连接装置上的可致动的释放装置借助于致动传递装置同时致动。所述致动传递装置可以是一对线缆,每个线缆从所述滑动件连接装置延伸到每个侧框架的相应滑动件上的每个可释放的闩锁装置。为了防止婴儿车的意外折叠,可以设置二级锁,所述二级锁必须在所述可致动的释放装置起作用之前被致动(活动)。每个把手支撑杆优选地包括上部向后折叠部分和下部向前折叠部分,所述上部向后折叠部分和所述下部向前折叠部分在把手支撑杆枢轴处可枢转地彼此连接。把手支撑杆枢轴33可通过可释放的闩锁装置36可释放地锁定,因此所述把手支撑杆枢轴33当所述婴儿车使用时被锁定从而不能移动并且所述把手支撑杆枢轴33可释放以折叠所述婴儿车。优选地,设置有把手装置9,其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侧框架2、3的向后折叠部分8b的上端之间延伸。优选地,在所述把手装置上设置有可致动的闩锁释放装置,该可致动的闩锁释放装置可释放所述可释放的闩锁装置,以使得所述向后折叠部分和把手装置能够向后折叠。可以设置上支撑杆二级锁装置,其必须在可释放的闩锁装置可被释放之前被致动以被释放,以防止婴儿车的意外折叠。优选地,设置有携带把手装置,其用于将折叠起来的婴儿车携带在用户的肩部上。所述携带把手装置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带子,所述第一端附接到所述第一侧的把手支撑杆的下端,所述第二端附接到所述第二侧的把手支撑杆的下端。优选地,一前联结支撑杆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侧框架的下前支撑杆之间延伸。一脚踏板可被附接到所述前联结支撑杆。现在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可折叠婴儿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显示了处于部分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儿车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图3:显示了处于完全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儿车的第一实施例的放大侧视图,图4:显示了处于部分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儿车的侧视图,图5: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折叠释放机构的部件的总体布置的分解图,以及图6: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把手支撑杆枢轴的部件的总体布置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在各个实施例中,共同部件的附图标记保持相同。现在具体参考图1至图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2、3,其中至少一个横杆4或者轴5将两个侧框架2、3以固定间隔侧到侧关系联结(支撑)在一起。对每个侧框架2、3的相应组成部件的引用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3,每个侧框架2、3包括在其远端处承载后轮12的下后支撑杆10。在展开位置,下后支撑杆10从在其处形成主座椅支撑的婴儿车前部斜向延伸,并斜向向下延伸到在其处连接至后轮12的婴儿车后部。在折叠位置,下后支撑杆10大致水平延伸。每个侧框架2、3还包括下前支撑杆11a,所述下前支撑杆11a在其远端处承载前轮13。每个下前支撑杆11a在其上端处通过前支撑杆枢轴14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11b的第一端。上前支撑杆11b又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上前支撑杆枢轴15可枢转地连接到把手支撑杆8。下后支撑杆10在与前支撑杆枢轴14相邻的位置处通过下后支撑杆枢轴16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11b。下后支撑杆枢轴16在前支撑杆枢轴14旁边通过间隔臂19向后间隔开。把手支撑杆8在其下端处通过下把手支撑杆枢轴17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21,滑动件21可以沿着后倾斜支撑杆10滑动。连杆18在一端处通过枢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2、3,其中至少一个横杆4或轴5联结两个侧框架2、3,并使两个侧框架2、3以固定间隔侧到侧关系分开,每个侧框架2、3具有:/n下后支撑杆10,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其远端处承载后轮12;以及下前支撑杆11a,所述下前支撑杆11a在其远端处承载前轮13,每个下前支撑杆11a在其上端处通过前支撑杆枢轴14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11b的第一端,其中所述上前支撑杆11b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上前支撑杆枢轴15可枢转地连接到把手支撑杆8,其中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与所述前支撑杆枢轴14相邻的位置处通过下后支撑杆枢轴16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上前支撑杆11b,/n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撑杆8在其下端处通过下把手支撑杆枢轴17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21,该滑动件21可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10滑动,并且其中,设置有连杆18,所述连杆18在一端处通过枢轴22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21,并且在相反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前支撑杆11a,/n以使得当每个侧框架2、3上的滑动件21沿着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朝向所述后轮12的方向上移动以折叠所述婴儿车时,所述把手支撑杆枢轴17随着所述滑动件21向后移动,并且所述下前支撑杆11a向后枢转以使得当折叠完成时,所述前轮13处于与所述后轮12相邻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其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框架2、3,其中至少一个横杆4或轴5联结两个侧框架2、3,并使两个侧框架2、3以固定间隔侧到侧关系分开,每个侧框架2、3具有:
下后支撑杆10,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其远端处承载后轮12;以及下前支撑杆11a,所述下前支撑杆11a在其远端处承载前轮13,每个下前支撑杆11a在其上端处通过前支撑杆枢轴14可枢转地连接到上前支撑杆11b的第一端,其中所述上前支撑杆11b在第二、相反端处通过上前支撑杆枢轴15可枢转地连接到把手支撑杆8,其中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与所述前支撑杆枢轴14相邻的位置处通过下后支撑杆枢轴16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上前支撑杆11b,
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支撑杆8在其下端处通过下把手支撑杆枢轴17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件21,该滑动件21可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10滑动,并且其中,设置有连杆18,所述连杆18在一端处通过枢轴22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滑动件21,并且在相反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下前支撑杆11a,
以使得当每个侧框架2、3上的滑动件21沿着所述下后支撑杆10在朝向所述后轮12的方向上移动以折叠所述婴儿车时,所述把手支撑杆枢轴17随着所述滑动件21向后移动,并且所述下前支撑杆11a向后枢转以使得当折叠完成时,所述前轮13处于与所述后轮12相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滑动件连接装置26,其在一端处与第一侧框架2的滑动件21相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处与第二侧框架3的滑动件2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滑动件21包括可释放的闩锁装置28,其将所述滑动件21牢固地锁定至所述下后支撑杆10,以将所述婴儿车牢固地保持在展开位置,并且其可释放以允许所述滑动件21沿着所述后倾斜支撑杆10向后滑动以折叠所述婴儿车。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的闩锁装置28可通过位于所述滑动件连接装置26上的可致动的释放装置30来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件包括与相应的后倾斜支撑杆10相关联的可释放的附接装置,并且二者可由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贵桓
申请(专利权)人:阿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