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康复外骨骼和肢体康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113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和肢体康复系统,其中,肢体康复外骨骼,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导轮组件,第一导轮组件设于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端部;第一捆绑组件,第一捆绑组件设于第一支撑杆或第一导轮组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以及第二捆绑组件,第二捆绑组件设有承载件,承载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承载件可转动设于第二支撑杆,承载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采用外骨骼辅助人体康复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并贴合肢体的运动轨迹,且运动平稳,提高康复效果,同时提高对不同身高用户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肢体康复外骨骼和肢体康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外骨骼
,特别涉及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和应用该肢体康复外骨骼的肢体康复系统。
技术介绍
康复临床中,在中风、脑瘫等病患的康复早期和急性期,常需要通过关节活动唤醒、重塑因脑组织损伤中断和紊乱的脑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通过关节活动提高肌力、避免肌肉萎缩、肢体产生压疮等其他病症。现有临床的康复科室中,大都是康复师人为地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动作。因为在患者软瘫期,无法提供运动的主动力,所以此时完全需要依靠康复师出力来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如此极大地浪费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由于每位康复师每天的康复量有限,所以无法满足脑组织损伤患者和骨科伤病患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并且通过人为地进行急性期地康复训练,不能很好地控制康复模式,如进行被动、主动、阻抗模式的有效切换,或者,现有康复训练中还会通过一些机械来辅助导向康复,但是现有的辅助机械运动轨迹不够平滑,与肢体的运动轨迹存在较大误差,同时针对不同身高的用户,适配性较低。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撑杆;/n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n第一导轮组件,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n第一捆绑组件,所述第一捆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一导轮组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以及/n第二捆绑组件,所述第二捆绑组件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所述承载件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承载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康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杆;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
第一导轮组件,所述第一导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
第一捆绑组件,所述第一捆绑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一导轮组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以及
第二捆绑组件,所述第二捆绑组件设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固定部分肢体,所述承载件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承载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康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康复外骨骼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朝向所述第一捆绑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块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方向,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承载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承载件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康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康复外骨骼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转动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承载件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承载件固定于所述转动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康复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康复外骨骼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于所述连接块,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承载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康复外骨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高辉马舜杨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丞辉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