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惠芳专利>正文

多功能童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9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童椅,主要将椅具配合由射制成型分设成上、下两半部构件,其中上半部设成一小座椅状,而下半部则由一组相互对称的U形边板,底面固设一底板,边面U形底相夹的内侧面,以一隔板予以夹设补强,并将上下两半部的两侧边板设成内外相叠组装,于相叠的边面一端以一轴杆穿装成一转动枢轴;而上半部的另一侧则穿组一支轴伸出两边适当长度,供座椅组装时卡入下半部顶侧所设的凹槽孔中,另以一活动板由上方封闭,确保组装的稳固安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童椅,为一种可变换构成童车、书桌及高椅使用的多样化椅具设计。按以一般的童椅,尤其是以一般可供为高脚椅使用的童椅结构,大都设成固定式的结构,所构成的形状均属一既定的形态,所为的功用亦均为一单纯的使用目的,完全不具变换及式样单调的设计,诚无太多的创意可言,而以提供孩童使用的器具而言,实有必要设计出一可兼具玩具使用又富安全操作的椅具,专供孩童使用,而此一设计的理念亦正是本技术设计上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基多年来的家具开发设计的经验,于经多次改良后终开发出本技术的多功能童椅,藉由中间一端轴杆的枢接分设成上下两半的椅具组合,而使另一未活动支轴端,供组装时可变换组成椅具、桌子及童车等多种组合的态样,供兼具多功能玩具的使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射制成的构件,可供简易组装变换使用功能及安全使用目的的孩童专用的器具,配合玩具车、高脚状座椅及书桌状的不同式样,供达到启智及娱乐的功效与目的。本技术的多功能童椅,包含由一组以射制成型的座椅板架结构,特征在于将整张座椅予以分成上、下两半的组合方式,其中上半部由两L形边板,依板体L形状于L形两边分设有两片平板,共同构成一张小座椅状,另于下半部的座体则设成一具较上半部两侧边板稍宽的相对边板,板面的一侧边起分设有相对的U形槽口,而依U形槽口的底缘及座体的底面,分别以一平板成垂直相交状的接固设计,另以一轴杆将上下两半部构件穿装叠组,自成一枢接的轴心,而下半座体的另一侧端端角则设留一活动的端块及一由端块盖合的凹槽,供上半部对称一端所设的后轴杆插合后,将端块复位盖合框围固定,共同组成一完整椅具。所述的多功能童椅,其中L形座椅的椅背中段设装一轮盘,而于下半部的座体未开具U形口的一边中段亦设有转动的轮盘,供组合后,将轮盘一边置放于地面上,形成一玩具车的态样。所述的多功能童椅,其中上半部的小座椅可向内弯折九十度,与下半部成相对组装构成一书桌的形态。所述的多功能童椅,其中上下两座体相叠接间,分套装有一具适当厚度的垫片或环体,再配合以轴杆穿装组合,使两侧相叠的边板间有一适当间距,防止孩童夹伤。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实用目的,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轴杆的结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轴杆组合定位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外观实施例参考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图(玩具车状);图6为本技术的书桌状的实施例拆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书桌状实施例图。本技术的多功能童椅,请配合图1、2所示,其主要为一种藉由射制成型的分上下两半部构件组成,其中上半部设成一组具两侧L形状边板10,依板体L形状,于L形两边分设有两片平板设成一座板11及背板12,共同构成一张小座椅状,而于两侧边板10的底部两端角附近,分设留有对称的贯穿孔13、131,供配合轴杆14、141穿装使用,而于椅背一侧的边面中段亦设留有对称的贯穿孔132,供分别于两侧组装一可转动的轮盘15;另于下半部的座体则设成一具较上半部两侧边板10稍宽的相对边板20,且于板面的一侧边起分设有相对的U形槽口21,而依U形槽口的底缘及座体的底面,分别以一平板22、221以垂直相交状的接固设计,而于垂直延U形底缘的平板221长度则设成约较座体的一半稍长即可,其主要供为结合的补强,另于座体两侧边板20的顶边一侧端角处,配合对称于上半椅具边板10所设贯穿孔13位置,设有相对称的穿孔23,其主要供以相同的轴杆14穿组结合上下座体构成一体。又于两构件结合边面间,分别以一适当厚度的垫片24或环体予以夹入,其主要防止组装变换式样时,孩童手伸入受夹伤的危险,而于下半座体顶端的另一端角,则依上半部椅具另一端所设的后轴杆141的位置,于端角位置预先切除一缺口25状,而于缺口25底边靠外侧向下预设一凹槽26,其主要组装时轴杆141插入卡合,而于缺口25的位置则以一与缺口25形状相同大小的端块27,于靠缺口25的内侧端以一栓杆271锁装定位,组装时如图2、3所示,配合以手将该端块27转动向外,供轴杆141置入后,再旋转回原盖合的位置,形成轴杆141插置的框围,防止轴杆141的脱离卡合凹槽26,共同组成一完整的高椅状椅具,并进一步确保实际使用上的安全;另于下半部的座体两侧边板20未开具U形槽口21的边面中段,配合设装一只与上半部相对的轮盘28。另以本技术高脚状的座椅结构,其可充为小孩的餐椅使用,而轴杆14恰可做为脚踏置放的设计,而藉由后轴杆141插置于凹槽26内部,外端更以一端块27盖合,使后轴杆141不会有滑出卡合凹槽26的顾虑,使整张座椅的使用将更安全,尤其配合背板12做微斜的设计,使孩童坐用时,可靠背为更轻松的坐姿使用,而下半部所设的两侧边板20恰成脚架;而本技术的另一特色即是将整张组合好的座椅,将具有轮盘15、28设计的一边横置放于地面上时,如图5所示的态样,藉由轮盘15、28前后着地转动前进移位的设计,其自成一玩具车的设计,若再配合将原设于上半部的座椅两侧的L形边板10面上,予以挖设圆形穿孔16,并将边板10间的转角位置予以适当的圆角修饰,其将使整部玩具车的形态更类似一小狗状的造形,深富生动可爱的外观,再配合玩具的装填,将可适度的满足孩童玩耍的心,实为一极新颖的造形变化设计。又以本技术的座椅设计,其亦可配合图2、3所示扣合组装的反向操作,将端块27予以向外拨出,使上半部的后固定轴杆141的定位去除,配合以前固定轴杆14为轴心转动,呈向外拉出的操作,并于后轴杆141拉出后即再将端块27予以推回原有的定位位置,使整个边板20呈一完整的板面,而再配合图6、7所示,将上座的部分予以向上折起,并将原轴接的重叠的边面101、201成一相连的直线底边,直接置放于地面上,妈可构成一孩童用的小书桌样,而原上半部所设的座椅弯折九十度,成一未垫高的小座椅,而原下半部所设的U形槽口21则形成一脚穿入置放的空间,而原设于底部的平板22则可形成桌面,其正好可提供小朋友的使用,由上述的各种实施态样而言,以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其可适度的符合孩童于动、静间的活动使用,可说是一极新式且富创意的童椅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童椅,包含由一组以射制成型的座椅板架结构,特征在于:将整张座椅予以分成上、下两半的组合方式,其中上半部由两L形边板,依板体L形状于L形两边分设有两片平板,共同构成一张小座椅状,另于下半部的座体则设成一具较上半部两侧边板稍宽的相对边板,板面的一侧边起分设有相对的U形槽口,而依U形槽口的底缘及座体的底面,分别以一平板成垂直相交状的接固设计,另以一轴杆将上下两半部构件穿装叠组,自成一枢接的轴心,而下半座体的另一侧端端角则设留一活动的端块及一由端块盖合的凹槽,供上半部对称一端所设的后轴杆插合后,将端块复位盖合框围固定,共同组成一完整椅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童椅,包含由一组以射制成型的座椅板架结构,特征在于将整张座椅予以分成上、下两半的组合方式,其中上半部由两L形边板,依板体L形状于L形两边分设有两片平板,共同构成一张小座椅状,另于下半部的座体则设成一具较上半部两侧边板稍宽的相对边板,板面的一侧边起分设有相对的U形槽口,而依U形槽口的底缘及座体的底面,分别以一平板成垂直相交状的接固设计,另以一轴杆将上下两半部构件穿装叠组,自成一枢接的轴心,而下半座体的另一侧端端角则设留一活动的端块及一由端块盖合的凹槽,供上半部对称一端所设的后轴杆插合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吴惠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