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长明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965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包括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固接的手柄,定位该定位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朝向患处设置,该定位杆的前端面上具有沿该定位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入杆体,并在前端面上形成挡止面,所述插入杆体上具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插入杆体和定位杆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挡止面上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定位杆的两第二定位通孔,且两第二定位通孔之间平行设置,以解决现有的带袢钛板的锁定钉隧道构建时定位不易以及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
技术介绍
肩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活动度最大的复杂关节,由3块骨(锁骨、肩胛骨和肱骨)、4个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和盂肱关节)及连接它们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组成,正常情况下肩部的四个关节同步运动,保证上肢运动的顺畅、协调。其中,盂肱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骨性约束最小的关节,它是一种球(肱骨头)窝(肩胛盂)关节。“球”(肱骨头)相对较大,而“窝”(肩胛盂)相对很浅,从而使得盂肱关节获得了最大的活动度。肩关节肩胛骨的盂唇骨质缺损超过25%时一般需要做骨缺损处理,即在缺损处固定带袢钛板,以弥补盂唇骨质缺损。现有的带袢钛板固定通常是从前方做锁定钉隧道来进行固定,但由于人体解剖结构,从前方建立隧道时极易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而且前方做锁定钉隧道还容易出现偏斜,不仅严重影响了手术成功率,且导致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以解决现有的带袢钛板的锁定钉隧道构建时定位不易以及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包括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固接的手柄,定位该定位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朝向患处设置,该定位杆的前端面上具有沿该定位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入杆体,并在前端面上形成挡止面,所述插入杆体上具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插入杆体和定位杆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挡止面上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定位杆的两第二定位通孔,且两第二定位通孔之间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两第二定位通孔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第二定位通孔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轴心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两第二定位通孔均为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插入杆体为与第一定位通孔同轴设置的圆柱形。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二定位通孔之间轴间距离优选为4~10mm。进一步的,所述插入杆体还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刻度。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连接部和手柄部,所述连接部竖直固接于定位杆后端的外周壁上,所述手柄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往远离定位杆前端的方向倾斜设置。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定位器先通过第一定位通孔来实现对该插入杆体11的定位插入,在定位过程中容易在肩关节镜的监视下进行定位,不容易出现隧道的偏移及隧道扩大的问题;然后再通过两第二定位通孔来实现对锁定钉隧道钻孔方向的确定,双孔定位可避免多次定位引起的隧道不整齐或隧道离得太远而引起固定方式改变;而且该定位器可实现从后方向前方定位,不容易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定位器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定位器前端的局部视图。图3示出了定位器上的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图。图4示出了定位器在术中使用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定位器上的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之间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图。图6示出了定位器前端的另一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其包括定位杆10以及与定位杆10固接的手柄20。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该定位杆10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为术中朝向患者患处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后端。该定位杆10的前端还具有往定位杆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插入杆体11,该插入杆体11的尺寸小于定位杆10的尺寸,因此插入杆体11与定位杆10的前端面形成阻挡插入杆体11插入的挡止面100。插入杆体11上具有沿定位杆10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插入杆体11和定位杆10的第一定位通孔110,挡止面100上设置有沿定位杆10的长度方向贯穿该定位杆10的两第二定位通孔101,且两个第二定位通孔110之间平行设置。插入杆体11优选为与第一定位通孔110同轴设置的圆柱形。参考图4,该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在术中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在肩关节镜的监视下将导针从肩胛盂骨目标位置的一侧穿刺于肩胛骨关节孟间隙内并定位,然后将该定位器的第一定位通孔110沿该导针穿过,以使该定位器的插入杆体11插入至肩胛骨关节孟间隙内,定位于肩关节盂唇软骨表面上,并使挡止面100抵止于关节孟外侧,然后可通过旋转插入杆体11来调整两第二定位通孔101所正对的位置,状态将两克氏针分别置于两第二定位通孔101内并定位肩胛盂骨上,最后根据第二定位通孔101内的两克氏针来对肩胛盂骨进行钻孔,从而实现锁定钉隧道的构建。该定位器先通过第一定位通孔110来实现对该插入杆体11的定位插入,在定位过程中容易在肩关节镜的监视下进行定位,不容易出现隧道的偏移及隧道扩大的问题;再通过两第二定位通孔101来实现对锁定钉隧道钻孔方向的确定,双孔定位可避免多次定位引起的隧道不整齐或隧道离得太远而引起固定方式改变;而且该定位器可实现从后方向前方定位,不容易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参考图3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中第一定位通孔110和两第二定位通孔101之间位置布设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定位通孔110和两第二定位通孔101均为圆形通孔。参考图3,图3中的第一定位通孔110和两第二定位通孔101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第二定位通孔101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即两第二定位通孔101位于以第一定位通孔110的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其利于以第一定位通孔110为圆心,且距离该圆心的距离相同两锁定钉隧道的构建。参考图5,图5中的第一定位通孔110和两第二定位通孔101轴心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两第二定位通孔101位于以第一定位通孔110的轴心为圆心的两同心圆的圆周上,其利于以第一定位通孔110为圆心,但距离该圆心的距离相同两锁定钉隧道的构建。因此,在术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定位器,以实现更符合患者情况的锁定钉隧道的构建。其中,优选的,两第二定位通孔101之间轴间距离优选为4~10mm。在此间距范围内,更有利于带袢钛板的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中的插入杆体11上还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刻度,以便于确定术中插入杆体11插入的深度。参考图1,手柄20固接于定位杆10后端的外周壁上,其包括与第一定位通孔110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设置的连接部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固接的手柄,定位该定位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朝向患处设置,该定位杆的前端面上具有沿该定位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入杆体,并在前端面上形成挡止面,所述插入杆体上具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插入杆体和定位杆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挡止面上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定位杆的两第二定位通孔,且两第二定位通孔之间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肩盂缺损修复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以及与定位杆固接的手柄,定位该定位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朝向患处设置,该定位杆的前端面上具有沿该定位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插入杆体,并在前端面上形成挡止面,所述插入杆体上具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插入杆体和定位杆的第一定位通孔,所述挡止面上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贯穿该定位杆的两第二定位通孔,且两第二定位通孔之间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两第二定位通孔的轴心之间的连线形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第二定位通孔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轴心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明付仰攀王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黄长明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