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077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包括SCR反应器,SCR反应器的上方设置进口,SCR反应器的下方设置出口,出口和进口均与SCR反应器内部相通,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催化剂层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的内部,出口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排出管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电脑根基锅炉负荷及其他情况和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锅炉
,具体为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燃煤锅炉机组SCR脱硝系统而言,氨气流量控制是SCR反应控制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目前行业内对脱硝喷氨的投加量控制主要采用单回路后馈控制或者单回路前馈控制等方式。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采用单回路后馈控制时,即根据出口NOx浓度调节喷氨量,由于表计的滞后性或者测量信号失效时,喷氨调节存在滞后性,容易造成脱硝出口NOx超标或氨逃逸偏大;采用单回路前馈控制时,即根据锅炉负荷调节喷氨量,由于锅炉负荷稳定出口NOx也存在波动的情况,喷氨调节存在不准确性,也会造成脱硝出口NOx超标或氨逃逸偏大,以上两种控制方式若调节不当,均会造成空预器频繁阻塞,影响整个燃煤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SCR反应器,SCR反应器的上方设置进口,SCR反应器的下方设置出口,出口和进口均与SCR反应器内部相通,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催化剂层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的内部,出口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排出管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排出管的一端一侧安装第一NOx测点和NH测点,进口的一侧固定安装进气管,进气管的一侧设有喷氨格栅,喷氨格栅的一侧设有横管,横管和进气管均与喷氨格栅内部连通,横管的一端连通锅炉,锅炉的下方设有氨水蒸发器,氨水蒸发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横向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竖管,竖管和氨水蒸发器均与连接管内部相通,连接管的中部固定安装电动阀,竖管与喷氨格栅通过数根支管连接,支管的上端位于喷氨格栅内,支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数个喷头,喷头位于喷氨格栅内并与喷氨格栅内部相通,支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气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的一侧设有差压玻璃管流量计,差压玻璃管流量计固定安装在支管的一端,横管上设置第二NOx测点。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整流格栅的下方设有多层的催化剂层至少为三层。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SCR反应器内部的上方设置烟气导流板。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横管的一端固定安装管道固定支架。如上所述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所述的竖管与喷氨格栅通过数根支管连接,支管至少为三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电脑根基锅炉负荷及其他情况和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SCR反应器、2-进口、3-出口、4-整流格栅、5-催化剂层、6-排出管、7-第一NOx测点、8-NH3测点、9-进气管、10-喷氨格栅、11-横管、12-锅炉、13-氨水蒸发器、14-连接管、15-竖管、16-电动阀、17-支管、18-喷头、19-气动调节阀、20-差压玻璃管流量计、21-后续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的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包括SCR反应器1,SCR反应器1的上方设置进口2,SCR反应器1的下方设置出口3,出口3和进口2均与SCR反应器1内部相通,SCR反应器1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4,整流格栅4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5,催化剂层5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1的内部,出口3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6,排出管6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21,排出管6的一端一侧安装第一NOx测点7和NH3测点8,进口2的一侧固定安装进气管9,进气管9的一侧设有喷氨格栅10,喷氨格栅10的一侧设有横管11,横管11和进气管9均与喷氨格栅10内部连通,横管11的一端连通锅炉12,锅炉12的下方设有氨水蒸发器13,氨水蒸发器13的一侧固定安装横向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一端固定安装竖管15,竖管15和氨水蒸发器13均与连接管14内部相通,连接管14的中部固定安装电动阀16,竖管15与喷氨格栅10通过数根支管17连接,支管17的上端位于喷氨格栅10内,支管17的上端固定安装数个喷头18,喷头18位于喷氨格栅10内并与喷氨格栅10内部相通,支管17的一端固定安装气动调节阀19,气动调节阀19的一侧设有差压玻璃管流量计20,差压玻璃管流量计20固定安装在支管17的一端,横管11上设置第二NOx测点。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电脑根基锅炉负荷及其他情况和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本装置结合工程实例,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前馈是在SCR反应器1入口前的烟道加第二NOx测点,并把锅炉12负荷变化信号接入SCR脱硝系统,入口第二NOx测点和锅炉12负荷作为前馈信号,后馈部分是把SCR系统的喷氨格栅10和排出管6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区,喷氨格栅10按区加气动调节阀19、排出管6按区加第一NOx测点7和NH3测点8,使之前后一一对应,前后结合自动调节喷氨量,既避免了单独后馈调节的滞后性,也避免了单独前馈调节的不准确性,两者结合使氨气投加量更加准确,降低氨水的耗量和氨逃逸量,保证Nox排放不超标的前提下,整套系统稳定、可靠、经济的运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整流格栅4的下方设有多层的催化剂层5至少为三层。当使用本装置时,通过多层的催化剂层5能够更好的对烟气进行处理,使流出的气体更加纯净。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SCR反应器1内部的上方设置烟气导流板。当使用本装置时,通过烟气导流板能够便于烟气通过整流格栅4,使本装置使用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横管11的一端固定安装管道固定支架。当使用本装置时,通过管道固定支架,能够使横管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稳定。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竖管15与喷氨格栅10通过数根支管17连接,支管17至少为三根。当使用本装置时,氨水通过支管17进入到喷头18内,通过喷头18喷在喷氨格栅10内。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SCR反应器(1),SCR反应器(1)的上方设置进口(2),SCR反应器(1)的下方设置出口(3),出口(3)和进口(2)均与SCR反应器(1)内部相通,SCR反应器(1)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4),整流格栅(4)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5),催化剂层(5)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1)的内部,出口(3)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6),排出管(6)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21),排出管(6)的一端一侧安装第一NOx测点(7)和NH(3)测点(8),进口(2)的一侧固定安装进气管(9),进气管(9)的一侧设有喷氨格栅(10),喷氨格栅(10)的一侧设有横管(11),横管(11)和进气管(9)均与喷氨格栅(10)内部连通,横管(11)的一端连通锅炉(12),锅炉(12)的下方设有氨水蒸发器(13),氨水蒸发器(13)的一侧固定安装横向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一端固定安装竖管(15),竖管(15)和氨水蒸发器(13)均与连接管(14)内部相通,连接管(14)的中部固定安装电动阀(16),竖管(15)与喷氨格栅(10)通过数根支管(17)连接,支管(17)的上端位于喷氨格栅(10)内,支管(17)的上端固定安装数个喷头(18),喷头(18)位于喷氨格栅(10)内并与喷氨格栅(10)内部相通,支管(17)的一端固定安装气动调节阀(19),气动调节阀(19)的一侧设有差压玻璃管流量计(20),差压玻璃管流量计(20)固定安装在支管(17)的一端,横管(11)上设置第二NOx测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馈加后馈的深度SCR喷氨优化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SCR反应器(1),SCR反应器(1)的上方设置进口(2),SCR反应器(1)的下方设置出口(3),出口(3)和进口(2)均与SCR反应器(1)内部相通,SCR反应器(1)内部的上方固定安装整流格栅(4),整流格栅(4)的下方设有多层催化剂层(5),催化剂层(5)固定安装在SCR反应器(1)的内部,出口(3)的下端固定安装排出管(6),排出管(6)的一端连接后续系统(21),排出管(6)的一端一侧安装第一NOx测点(7)和NH(3)测点(8),进口(2)的一侧固定安装进气管(9),进气管(9)的一侧设有喷氨格栅(10),喷氨格栅(10)的一侧设有横管(11),横管(11)和进气管(9)均与喷氨格栅(10)内部连通,横管(11)的一端连通锅炉(12),锅炉(12)的下方设有氨水蒸发器(13),氨水蒸发器(13)的一侧固定安装横向的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一端固定安装竖管(15),竖管(15)和氨水蒸发器(13)均与连接管(14)内部相通,连接管(14)的中部固定安装电动阀(16),竖管(15)与喷氨格栅(10)通过数根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现花贾静静李娟李虎杨兵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