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74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用于传递动力的变速箱、用于排出污泥的排出管、用于收集污泥并将之输送到排出管的绞龙机构、用于破碎绞龙机构前方异物的破碎机构及用于行走的车轮机构,液压马达与变速箱传动连接,变速箱分别与绞龙机构和车轮机构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机器直接沉入沉降池池底吸走污泥,而不用将水全部排干,作业量小;机器可长时间在线作业,高效灵活;绞龙机构收集污泥时采用防混罩防止污泥外散,不易浑水;无需作业人员接近沉降池,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
技术介绍
沉降池中的污泥累积过厚的话会导致沉降效果变差,需要清理污泥。现有的清理方式是把水排干再清理污泥,由于池子很大,这样做的工作量也很大,而且污泥翻上来可能带出危险气体,人工作业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用于传递动力的变速箱、用于排出污泥的排出管、用于收集污泥并将之输送到排出管的绞龙机构、用于破碎绞龙机构前方异物的破碎机构及用于行走的车轮机构,液压马达与变速箱传动连接,变速箱分别与绞龙机构和车轮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包括马达壳体和两个转动连接于马达壳体内的凸轮转子,马达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流口和出流口,进流口和出流口位于两个凸轮转子中间的两侧,两个凸轮转子配合连接,其中一个凸轮转子的转轴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凸轮转子为弹性体结构制成。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绞龙机构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防混罩、转动连接于防混罩内的绞龙轴及两个相对设置于绞龙轴两端的绞龙叶片,两个绞龙叶片的旋向相反,排放管位于防混罩的后端,防混罩的中部与排放管连通。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架上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两个传动轴相垂直,变速箱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绞龙机构的绞龙轴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通过伞齿与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上套设排污叶轮,排污叶轮位于排放管内。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第一传动轴通过设置的第一皮带轮机构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绞龙轴通过设置的第二皮带轮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防混罩与破碎机构对应的一侧镂空,以供污泥进入防混罩,防混罩的后侧具有一开口该开口固定连接叶轮罩,排污叶轮位于叶轮罩上,叶轮罩与排出管固定连接。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破碎机构位于绞龙机构的前端,破碎机构包括与车架转动连接的破碎辊,破碎辊上绕破碎辊轴心均匀环设多排破碎齿组和多条破碎筋,破碎齿组与破碎筋交错设置。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轮机构包括两个设置于车架后端的后轮和两个设置于车架中后部的前轮,变速箱与后轮的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后轮的转轴通过设置的第三皮带轮机构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机器直接沉入沉降池池底吸走污泥,而不用将水全部排干,作业量小;2)机器可长时间在线作业,高效灵活;3)绞龙机构收集污泥时采用防混罩防止污泥外散,不易浑水;4)无需作业人员接近沉降池,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液压马达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混罩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混罩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车架1、液压马达2、马达壳体200、凸轮转子201、变速箱3、排出管4、绞龙机构5、防混罩500、开口5000、叶轮罩5001、绞龙轴501、绞龙叶片502、破碎机构6、破碎辊600、破碎齿组601、破碎筋602、第一传动轴7、第二传动轴8、伞齿9、排污叶轮10、第三皮带轮机构11、第一皮带轮机构12、后轮13、前轮14、第二皮带轮机构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包括车架1,车架1上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2、用于传递动力的变速箱3、用于排出污泥的排出管4、用于收集污泥并将之输送到排出管4的绞龙机构5、用于破碎绞龙机构4前方异物的破碎机构6及用于行走的车轮机构。液压马达2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变速箱3分别与绞龙机构5和车轮机构传动连接。液压马达2位于车架1的中后部,液压马达2包括马达壳体200和两个转动连接于马达壳体200内的凸轮转子201,凸轮转子201为弹性体结构,转动时不易卡住,马达壳体200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流口和出流口,进流口和出流口位于两个凸轮转子201中间的两侧,凸轮转子201具有三个叶片和三个凹槽,叶片与凹槽交错设置,叶片与凹槽之间具有圆弧过渡,两个凸轮转子201配合连接,配合时一个凸轮转子201的叶片嵌入另一个凸轮转子201的凹槽,其中一个凸轮转子201的转轴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液压马达2实质上为转子泵,使用时从进流口通入高压水,高压水使两个凸轮转子201转动,凸轮转子201带动变速箱3工作。变速箱3位于液压马达2的旁边,变速箱3的结构为公知技术。绞龙机构5位于液压马达2和变速箱3的前端,绞龙机构5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防混罩500、以公知的方式转动连接于防混罩500内的绞龙轴501及两个相对设置于绞龙轴501两端的绞龙叶片502,两个绞龙叶片502的旋向相反,排放管4位于防混罩500的后端,防混罩500的中部与排放管4连通。具体的,防混罩500与破碎机构6对应的一侧镂空,以供污泥进入防混罩500,防混罩500的后侧具有一开口5000该开口固定连接叶轮罩5001,排污叶轮10位于叶轮罩5001上,叶轮罩5001与排出管4固定连接。防混罩500能够防止污泥外散。车架1上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两个传动轴相垂直,且两个传动轴位于变速箱3与绞龙机构5之间,变速箱3的一个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7通过设置的第一皮带轮机构12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的外端与绞龙机构5的绞龙轴501通过第三皮带轮机构1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通过伞齿9与第二传动轴8传动连接,具体时,第一传动轴7的内端和第二传动轴8的后端上均套设伞齿9,两个伞齿9啮合。第二传动轴8上套设排污叶轮10,排污叶轮10包括套管和环设于套管上的拨片,排污叶轮10位于排放管4内。破碎机构6位于绞龙机构5的前端,破碎机构6包括以公知的方式与车架1转动连接的破碎辊600,破碎辊600上绕破碎辊600轴心均匀环设多排破碎齿组601和多条破碎筋602,破碎齿组601与破碎筋602交错设置,破碎齿组包括一排沿径向紧密排布的破碎齿,破碎筋602为三棱柱状结构,两个破碎齿之间具有很强的碾碎能力。车轮机构包括两个设置于车架1后端的后轮13和两个设置于车架1中后部的前轮14,变速箱3与后轮13的轮轴通过设置的第三皮带轮机构11传动连接,前轮14位于液压马达2和变速箱3的下端。工作时,由于本装置质量很大,而污泥是松散的,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车架(1)上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2)、用于传递动力的变速箱(3)、用于排出污泥的排出管(4)、用于收集污泥并将之输送到排出管(4)的绞龙机构(5)、用于破碎绞龙机构(4)前方异物的破碎机构(6)及用于行走的车轮机构,液压马达(2)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变速箱(3)分别与绞龙机构(5)和车轮机构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车架(1)上设置用于提供动力的液压马达(2)、用于传递动力的变速箱(3)、用于排出污泥的排出管(4)、用于收集污泥并将之输送到排出管(4)的绞龙机构(5)、用于破碎绞龙机构(4)前方异物的破碎机构(6)及用于行走的车轮机构,液压马达(2)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变速箱(3)分别与绞龙机构(5)和车轮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2)包括马达壳体(200)和两个转动连接于马达壳体(200)内的凸轮转子(201),马达壳体(200)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流口和出流口,进流口和出流口位于两个凸轮转子中间的两侧,两个凸轮转子(201)配合连接,其中一个凸轮转子(201)的转轴与变速箱(3)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凸轮转子(201)为弹性体结构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绞龙机构(5)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防混罩(500)、转动连接于防混罩(500)内的绞龙轴(501)及两个相对设置于绞龙轴(501)两端的绞龙叶片(502),两个绞龙叶片(502)的旋向相反,排放管(4)位于防混罩(500)的后端,防混罩(500)的中部与排放管(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沉降池不浑水淤泥盾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架(1)上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两个传动轴相垂直,变速箱(3)与第一传动轴(7)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与绞龙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马靖轩王逸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