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恩雨专利>正文

收扩推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72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收扩推动器,包括本体,本体设于腔体内,本体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腔体设有板体,第一力臂与板体转动连接,第二力臂与集成灶腔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设有调节件,驱动件控制调节件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板体转动范围大,且通过驱动件的控制,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扩推动器
本技术属于厨房设备
,具体涉及收扩推动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厨房电器中多数运用到收扩推动器,尤其以厨房中的集成灶、吸油烟机、洗碗机、消毒柜等为主,均在其腔体内设置有收扩推动器,收扩推动器可以控制板体的转动以及微型推动。但是,现有的收扩推动器普遍存在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成本高、安装维修不便、转动角度小、控制精度低等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收扩推动器,通过将本体安装在腔体内,本体中的驱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第一力臂与板体转动连接,第二力臂转动连接在腔体的内壁上,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安装有调节件,通过驱动件控制调节件,从而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从而将板体进行转动,从而打开腔体,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板体转动范围大,且通过驱动件的控制,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收扩推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设于腔体内,本体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腔体设有板体,第一力臂与板体转动连接,第二力臂与集成灶腔体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设有调节件,驱动件控制调节件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本技术通过将本体安装在腔体内,本体中的驱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第一力臂与板体转动连接,第二力臂转动连接在腔体的内壁上,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安装有调节件,通过驱动件控制调节件,从而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从而将板体进行转动,打开腔体,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板体转动范围大,且通过驱动件的控制,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进一步,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外壳、输出丝杆、齿轮减速箱与外壳底板,电机与齿轮减速箱均设于电机外壳内,齿轮减速箱设于电机的端部,外壳底板固定连接在电机外壳的端部,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底板上,输出丝杆的一端与齿轮减速箱转动连接,调节件连接在输出丝杆的另一端,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从而控制调节件在输出丝杆上进行升降。通过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从而使得调节件沿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进行升降运动,使调节件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角度,实现了板体的转动,通过输出丝杆控制调节件从而实现板体的转动,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电机外壳对电机与齿轮减速箱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厨房的油烟的侵蚀。进一步,调节件包括内螺纹伸缩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内螺纹伸缩块连接在输出丝杆的另一端,第三力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螺纹伸缩块靠近第一力臂的一端,第三力臂的另一端与第一力臂铰接,第四力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螺纹伸缩块的另一端,第四力臂与第二力臂铰接。通过电机驱动输出丝杆的转动,从而控制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进行升降,当需要打开板体时,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向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从而控制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向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减小了第一力臂与第二杆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二力臂带动板体向内进行翻转,从而打开腔体,当需要关闭板体时,电机驱动输出丝杆反向转动,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向上移动,使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向着远离输出丝杆的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向着远离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增大,第二力臂带动板体向外进行翻转,从而将腔体关闭,提高了板体的转动精度,同时增加了板体的转动范围。进一步,板体靠近腔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耳板,第一力臂与第一耳板转动连接。第一耳板的设置便于第一力臂连接在板体上,同时便于第一力臂的转动,避免了第一力臂在转动过程中与板体发生碰触。进一步,腔体的内壁设有第二耳板,第二力臂与第二耳板转动连接。第二耳板的设置便于第二力臂连接在腔体的内壁上,同时便于第二力臂的转动,避免了第二力臂转动过程中与腔体的内壁发生碰触。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本体安装在腔体内,本体中的驱动件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第一力臂与板体转动连接,第二力臂转动连接在腔体的内壁上,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安装有调节件,通过驱动件控制调节件,从而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从而将板体进行转动,从而打开腔体,实现了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板体转动范围大,且通过驱动件的控制,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本技术中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外壳、输出丝杆、齿轮减速箱与外壳底板,电机与齿轮减速箱均设于电机外壳内,齿轮减速箱设于电机的端部,外壳底板固定连接在电机外壳的端部,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底板上,输出丝杆的一端与齿轮减速箱转动连接,调节件连接在输出丝杆的另一端,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从而控制调节件在输出丝杆上进行升降。通过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从而使得调节件沿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进行升降运动,使调节件调节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角度,实现了板体的转动,通过输出丝杆控制调节件从而实现板体的转动,提高了板体转动的精度。电机外壳对电机与齿轮减速箱起到一个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厨房的油烟的侵蚀。本技术中调节件包括内螺纹伸缩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内螺纹伸缩块连接在输出丝杆的另一端,第三力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螺纹伸缩块靠近第一力臂的一端,第三力臂的另一端与第一力臂铰接,第四力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螺纹伸缩块的另一端,第四力臂与第二力臂铰接。通过电机驱动输出丝杆的转动,从而控制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进行升降,当需要打开板体时,电机驱动输出丝杆转动,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向下移动,使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向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从而控制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向着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减小了第一力臂与第二杆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二力臂带动板体向内进行翻转,从而打开腔体,当需要关闭板体时,电机驱动输出丝杆反向转动,内螺纹伸缩块沿着输出丝杆向上移动,使得第三力臂与第四力臂向着远离输出丝杆的方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向着远离输出丝杆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增大,第二力臂带动板体向外进行翻转,从而将腔体关闭,提高了板体的转动精度,同时增加了板体的转动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腔体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腔体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收扩推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腔体;3-驱动件;4-第一力臂;5-第二力臂;6-板体;7-调节件;8-电机;9-输出丝杆;10-外壳底板;11-电机外壳;12-内螺纹伸缩块;13-第一铰接板;14-第二铰接板;15-第一耳板;16-第二耳板;17-齿轮减速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收扩推动器,包括本体1,本体1设于腔体2内,本体1设有驱动件3,驱动件3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4与第二力臂5,腔体2设有板体6,第一力臂4与板体6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收扩推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于腔体内,所述本体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所述腔体设有板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板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设有调节件,所述驱动件控制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收扩推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于腔体内,所述本体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力臂与第二力臂,所述腔体设有板体,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板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力臂与所述腔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设有调节件,所述驱动件控制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扩推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电机外壳、输出丝杆、齿轮减速箱与外壳底板,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减速箱均设于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齿轮减速箱设于所述电机的端部,所述外壳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外壳的端部,所述第一力臂与所述第二力臂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底板上,所述输出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齿轮减速箱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连接在所述输出丝杆的另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雨
申请(专利权)人:张恩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