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杰专利>正文

柔性血液灌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703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一种柔性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罐体,罐体两端与血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流器罐体是柔性罐体,罐体内充填吸附树脂;罐体内部留有允许吸附树脂在流动的血液驱动下产生紊流的空间,罐体两端的接口内置吸附树脂滤网,所述的滤网上的网孔孔径小于吸附树脂的粒径,以防止吸附树脂外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血液灌流器
医疗器械,血液净化设备和耗材。
技术介绍
血液灌流器是血液净化治疗使用的专用耗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血液灌流器疗法问世以来,血液灌流器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都是用硬质医用高分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等制作的刚性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树脂滤网,罐体两端滤网外设置的罐盖上有与血液输送管路相连通的接口。数十年以来血液灌流器的变化仅仅在于刚性罐体直径和长短不同,改变罐体长短和粗细的设计依据也只是满足对罐内装填树脂量多少的需要。刚性罐体在临床操纵中存在很多缺陷:常见的是在临床操作遇到罐内树脂发生结块现象时,只能采用手摇晃罐体或者敲击罐体的方式化开结块;为了固定灌流器在血液灌流机上专门设置了固定夹子,做上述操作时需要把灌流器取下再装上,既麻烦也影响治疗过程。在血液灌流器的生产中,刚性罐体存在的缺陷更多,只是由于习惯成自然而不以为然了。传统刚性的血液灌流器最大的缺点就是结构的组配件多,组装要求精细,因而零配件加工技术要求高,需要较大型的成型设及生产线,需要较大型的制罐车间;同时,罐体的材料成本高。几十年以来以刚性罐体为基准的加工、组装、包装和运输也固化为一种僵化的操作模式。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对血液灌流器刚性罐体的基础结构,没有人提出过改进的想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血液灌流器产品结构形式,从而改进血液灌流治疗中的传统操作方式,同时改进血液灌流器的生产、供应和保管流程中的传统操作模式,达到节约生产资源、方便操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是:一种柔性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树脂滤网,滤网外侧设置与血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流器罐体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罐体,罐体内充填吸附树脂;罐体内部留有允许吸附树脂在流动的血液驱动下产生紊流的空间,罐体两端的接口内置吸附树脂滤网,所述的滤网上的网孔孔径小于吸附树脂的粒径,以防止吸附树脂外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血液灌流器,罐体内径大于或等于医用输血管路的内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血液灌流器,所述的柔性罐体材质是柔性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罐体两端的接口采用硬质透明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树脂滤网采用医用尼龙网,在制作接口时与接口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对附图的说明: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刚性血液灌流器示意图。附图1图中的数字标号表示:a1、刚性罐体;a2、两端的罐盖;a3、缸盖内的吸附树脂滤网;a4、硅橡胶密封圈;a5、密封盖;a6、缸盖两端与输血管路连通的接口上“凸”型的密封塞。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刚性血液灌流器的示意图,无论那家企业生产的血液灌流器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柔性血液灌流器的示意图。图2中的数字标号表示:1、是本专利技术柔性罐体的硬质接口与输血管路对接的管口;2、是本专利技术与柔性罐体连为一体的硬质接口;3、接口内设置的吸附树脂滤网;4、柔性罐体。本专利技术是用医用高分子弹性胶管作为血液灌流器的柔性罐体4,罐体4内腔装填医用吸附树脂,附图2中没有显示。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一个灌流器中所包括的结构件至少需要六种,其中罐体a1、罐盖a2、密封盖a5三种构件是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的;滤网a3是尼龙网,密封圈a4是弹医用硅橡胶制作的,滤网a3要封压在密封硅橡胶圈a4中成为一体;密封圈a4要被罐盖a2紧密压在罐体a1两端,防止罐体a1内的树脂和液体泄漏;缸盖a2两端与输血管路连通的接口上“凸”型的密封塞a6是弹性医用橡胶制作的,封堵罐体a1两端的接口,密封盖a5压紧密封塞a5,在灌流器制作完毕后防止灌流器内装液体渗漏。由以上说明可以了解现有技术的刚性血液灌流器在生产中存在的缺点:产品结构复杂,零件的材质多样,加工工艺复杂多样,加工和组装的精度技术要求高,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的刚性血液灌流器在充填完吸附树脂后要注入浸润液,一般是生理食盐水,以保持树脂的溶胀状态。在临床使用前需要“冲罐”,置换出原来的树脂浸润液,同时将罐中的气体排出;在临床操作时随时要注意可能产生的树脂结块和气泡,在产生树脂结块或气泡时要不停地敲击或往复旋转罐体a1,化解树脂结块和使气泡排出。无论是敲击罐体或者往复旋转罐体,对化解结块和排除气泡的作用都是间接的,费时费力。柔性罐体4可以像其连通的输血管一样放置,不必在血液灌流机上设置灌流器卡子。在临床操作时发生树脂结块可以用手捏管壁轻松化解,直接作用在结块上相比敲击刚性罐体要方便和有效得多。柔性罐体在临床操作上更方便术前的“冲罐”处理,和在术前、术中的“排气”;简化了临床操作劳动强度,也节约了时间。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灌流器,也方便与其它血液净化装置,例如血液透析系统的连接,可以方便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同时接受血液灌流治疗。不同品种和规格的柔性灌流器很方便与其它血液净化设备的串联使用,扩大了血液净化临床的应用范围。上面的说明直接表现了在临床操作上,本专利技术柔性罐体比现有技术刚性罐体具有显著的进步。目前临床使用刚性血液灌流器的尺寸,其内径不大于100mm。实际上在保证内径尺寸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允许罐体内部吸附树脂在血液流动的冲击下产生紊流,柔性罐体4的内径可以相对缩小,例如可以控制在10mm—50mm之间,或者罐体4的内径与输血管内径相同。在实验中观察,柔性灌流器罐体4的内径是其连通的输血管内径的一倍较为适合,例如输血管径是5mm,则柔性灌流器罐体4管径是10mm。直径小更便于生产制作、包装、运输和术前保管以及临床操作。柔性罐体4内径与输血管内径相同,或大于输血管,在临床使用上有利于血液的流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为保证吸附树脂的装填量,柔性罐体4直径小了可以增加柔性罐体4的长度。本专利技术柔性罐体4两端的接口2,是医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压制成型的,其内部设置了吸附树脂滤网3;滤网3是在接口2成型模具中预设,在接口2压制成型时即固定在接口2内部的血液通路中。接口2与输血管路连通部位的管口1的构造和制造工艺可以直接借用现有的输血管路连接接口的管口。接口的管口1可以在连通输血管路之后与血液管路内径形成紧密配合,有效地阻滞输血管路滑移脱落和防止血液渗漏。这部分结构也可以采取其它防脱落措施实现,例如用卡子将输血管路卡在接口2的管口1上。接口2与柔性罐体4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技术方式实现;例如制作柔性罐体4可以预先将两端成型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收缩管口,接口2向罐体方向预制连接管,连接管与罐体4两端的收缩管口密封紧密配合,或可以在接口2压制成型时与罐体4的收缩管口结为一体。本专利技术柔性罐体4中的吸附树脂在罐体4整体成型的过程中充填,例如可以在一侧接口2与罐体4结合之后,封住该接口2的管口1;将罐体4另一侧的收缩管口向上放置,填充吸附树脂,再封装此处罐体4与接口2。柔性灌流器的罐体4中可以只装填吸附树脂,而在临床使用之前做术前准备时再以生理食盐水冲洗和浸润。本例的吸附树脂滤网3是平板形状的网片。也可以为了扩大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树脂滤网,滤网外侧设置与血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流器罐体是柔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罐体,罐体内充填吸附树脂,罐体内部留有允许吸附树脂在流动的血液驱动下产生紊流的空间,罐体两端的硬质医用高分子材料接口内置吸附树脂滤网,所述的滤网上的网孔孔径小于吸附树脂的粒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2 CN 20191010804911.一种柔性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罐体,罐体两端设置树脂滤网,滤网外侧设置与血液输送管路连接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流器罐体是柔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罐体,罐体内充填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于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