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套和户外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648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套,包括有套体和粘扣带,套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盖体和透视窗,盖体可以打开或关闭使套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隔绝;粘扣带包括有勾面带、毛面带和透视膜,勾面带和毛面带上分别挖空形成与透视窗相对应的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勾面带的勾面和毛面带的毛面相对设置并连接;勾面带和毛面带任一片固定于透视窗外侧边上,相对应的另一片毛面带或勾面带上固定有透视膜以遮盖第二视窗或第一视窗,使得视线可穿过第一视窗、第二视窗和透视膜进入透视窗,保护套可以有效保护装置达到防尘防潮,并且提供可视窗;还公开了一种户外监控设备,包括保护套和拍摄装置,使户外监控设备可以用在高粉尘、潮湿环境而不受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套和户外监控设备
本技术涉及纺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套和户外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出于防水、防尘或者防病菌传染等原因而需要进行保护,同时,又需要保证部分区域的可视,例如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例如相机,需要在保护相机避免灰尘入侵的同时使显示屏和镜头可以看到,又例如一些商业或者医院公共使用的可穿戴设备,需要保护设备卫生的同时保持可以看到显示的监测数据,目前的解决方法一般是通过用透明膜包裹整体,但是使用多次后显示区域会因磨损而看不清,需要整体更换包裹的透明膜,而且也无法做到包裹严密,不仅麻烦而且浪费,因此,设计一种可以保护装置及装置的显示区域,并且能够方便更换显示区域的保护材料的部件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保护套,能够保护装置及装置的显示区域,并且能够方便更换显示区域的保护材料的部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保护套的户外监控设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保护套,包括有套体和粘扣带,所述套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盖体和透视窗,所述盖体可以打开或关闭使所述套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隔绝;所述粘扣带包括有勾面带、毛面带和透视膜,所述勾面带和所述毛面带上分别挖空形成与所述透视窗相对应的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所述勾面带的勾面和所述毛面带的毛面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勾面带和所述毛面带任一片固定于所述透视窗外侧边上,相对应的另一片所述毛面带或所述勾面带上固定有所述透视膜以遮盖所述第二视窗或所述第一视窗,使得视线可穿过所述第一视窗、所述第二视窗和所述透视膜进入透视窗。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套,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粘扣带的勾面带和毛面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第一视窗与第二视窗的重叠区域形成透视区,透视膜遮盖重叠区域形成的透视区,勾面带和毛面带相对设置,通过勾面和毛面固定连接。将一片固定有透视膜的勾面带或者毛面带作为可更换的片材,将相对应的另一片勾面带或者毛面带作为固定片材固定于套体的可视区域,使可视区域与透视区相对应,将需要保护的装置从盖体处装入保护套,因此,可视区域通过透视膜和透视区可以看到,当透视膜因长时间使用而磨损变花,通透效果变差时,或者因为卫生问题而需要专人专用时,撕下可更换的片材,换一片新的即可,因此,本实施例的保护套可以有效保护装置达到防尘防潮,并且为需要看到的部位提供可视窗,当可视窗的透视膜磨损而看不清时,直接撕掉即可更换一片新的,使用方便,更换简单。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通过拉链连接于所述套体,方便所述盖体的打开和关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粘扣带通过胶水或者车缝固定于所述套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视膜为TPU材料,TPU薄膜具有防水,透湿的特点,透明度高,提高透视的效果和保护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视膜通过热熔胶热压黏合于所述勾面带或所述毛面带上,使得透视膜耐用,不易卷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视膜上设置有透气孔,对于防护目的只是防止触碰时,例如伤口,透视膜可以保护并查看伤口,透气孔方便伤口处的透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伤口感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勾面带的非勾面或者所述毛面带的非毛面上设置有粘胶贴,方便粘扣带固定于需要保护的部位,仅需要粘胶贴即可轻松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视窗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保护例如相机等设备时,所述透视窗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方便相机的装入和取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体上涂有防水材料,在潮湿环境或者高粉尘环境下,可以防止灰尘或者水汽进入保护套。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户外监控设备,包括保护套和拍摄装置,所述保护套上设置有固定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户外监控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户外监控设备在户外使用需要做防水防尘处理,但是在极端环境下,依然无法保证,保护套可以对户外监控设备进行整体保护,同时为户外监控设备的拍摄镜头提供透视窗,使得户外监控设备可以应用在高粉尘、高潮湿的环境而不受损害,同时可以随时更换透视窗上的透视膜,以改善清晰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粘扣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示出的所述粘扣带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示出的所述勾面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固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3,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保护套,包括有套体100和粘扣带200,所述套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盖体102和透视窗101,所述盖体102可以打开或关闭使所述套体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隔绝;参照图3,所述粘扣带200包括有勾面带210、毛面带220和透视膜230,参照图4,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上分别挖空形成与所述透视窗101相对应的第一视窗211和第二视窗221,所述勾面带210的勾面和所述毛面带220的毛面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任一片固定于所述透视窗101外侧边上,相对应的另一片所述毛面带220或所述勾面带210上固定有所述透视膜230以遮盖所述第二视窗221或所述第一视窗211,使得视线可穿过所述第一视窗211、所述第二视窗221和所述透视膜230进入透视窗101。粘扣带200的勾面带210和毛面带2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视窗211和第二视窗221,第一视窗211与第二视窗221的重叠区域形成透视区,可以理解的是,重叠区域可以是第一视窗211与第二视窗221的部分重叠,也可以是完全重叠;勾面带210和毛面带220的至少一面上设置有透视膜230,具体的,为了提高视觉通透效果,透视膜230可以仅在勾面带210或毛面带220设置一面,若为了提高防护遮挡效果,可以设置为多面,可以理解为勾面带210或毛面带220上各设置一面或两面透视膜230,透视膜230可以固定于勾面带210或毛面带220的任何一面上,当固定于勾面带210的勾面或毛面带220的毛面时,透视膜230的面积应该小于勾面带210或毛面带220外轮廓围成的面积,这样可以留下用于勾面带210的勾面或毛面带220的毛面相互粘扣所需的面积,当透视膜230固定于勾面带210的非勾面或毛面带220的非毛面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体(100)和粘扣带(200),所述套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盖体(102)和透视窗(101),所述盖体(102)可以打开或关闭使所述套体(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隔绝;所述粘扣带(200)包括有勾面带(210)、毛面带(220)和透视膜(230),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上分别挖空形成与所述透视窗(101)相对应的第一视窗(211)和第二视窗(221),所述勾面带(210)的勾面和所述毛面带(220)的毛面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任一片固定于所述透视窗(101)外侧边上,相对应的另一片所述毛面带(220)或所述勾面带(210)上固定有所述透视膜(230)以遮盖所述第二视窗(221)或所述第一视窗(211),使得视线可穿过所述第一视窗(211)、所述第二视窗(221)和所述透视膜(230)进入所述透视窗(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体(100)和粘扣带(200),所述套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盖体(102)和透视窗(101),所述盖体(102)可以打开或关闭使所述套体(10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或者隔绝;所述粘扣带(200)包括有勾面带(210)、毛面带(220)和透视膜(230),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上分别挖空形成与所述透视窗(101)相对应的第一视窗(211)和第二视窗(221),所述勾面带(210)的勾面和所述毛面带(220)的毛面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勾面带(210)和所述毛面带(220)任一片固定于所述透视窗(101)外侧边上,相对应的另一片所述毛面带(220)或所述勾面带(210)上固定有所述透视膜(230)以遮盖所述第二视窗(221)或所述第一视窗(211),使得视线可穿过所述第一视窗(211)、所述第二视窗(221)和所述透视膜(230)进入所述透视窗(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2)通过拉链连接于所述套体(100)。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诚党炜昌黄江东郑国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