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59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包括降温服本体,所述降温服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外层、蓄冷夹层和隔热内层,所述隔热内层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蓄冷夹层的上部设有冷源放置腔,所述冷源放置腔用于放置冷源;所述蓄冷夹层的下部设有储水袋,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连接所述储水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降温服本体内开设蓄冷夹层,在蓄冷夹层靠近人体侧设置隔热内层,隔热内层开设若干通气孔,确保冷气单方向朝人体扩散。在蓄冷夹层的底端设置储水袋,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与储水袋连接,冷源表面凝结的水珠汇集到储水袋中,避免带电作业过程中水滴随意滴落,提高了降温服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带电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
技术介绍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是减少停电损失,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从业人员需要穿着特制的防护用品,包括绝缘且不透气的防护服、绝缘裤、绝缘靴等,同时佩戴绝缘帽,而且是室外高空作业,作业人员要忍受体表高温、高湿,增加了作业人员作业难度,同时由于是带电作业,增加了因人员体征异常出现误操作的风险。针对带电作业的高温环境,使用降温服是有效缓解这种高温环境下从业人员工作强度的方法。现有降温服通常采用水循环、风循环等借助控制系统实现,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重量,舒适度不高。此外,配套的控制系统需要控制电源,通常由大容量锂电池提供,这样额外的控制电路电线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安全隐患,尤其是带电作业过程中。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降温服,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降温服的结构示意图,该降温服采用一种相变温度25-27℃的相变材料封装成小块装置在降温服的许多衣袋中,并且根据人体器官调整衣袋布局,如图1所示。虽然这种方案不需要额外的循环装置,但有以下缺陷:1)冷源直接与皮肤接触带来不适应性,尤其是对重要器官的长时间接触会给人体带来不适。2)冷源模块数量多,不便于快速更换,尤其是在带电作业过程中,作业时间较长,作业人员需要及时快速更换冷源模块的情况下。3)蓄冷材料温度较低,容易在表面凝结水珠,水滴随意滴落,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解决使用传统降温服在带电作业过程中,蓄冷材料表面凝结的水珠随意滴落造成安全风险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包括降温服本体,所述降温服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外层、蓄冷夹层和隔热内层,所述隔热内层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蓄冷夹层的上部设有冷源放置腔,所述冷源放置腔用于放置冷源;所述蓄冷夹层的下部设有储水袋,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连接所述储水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降温服本体内开设蓄冷夹层,蓄冷夹层上部设置冷源放置腔,冷源放置腔内放置冷源,达到降温效果。在蓄冷夹层靠近人体侧设置隔热内层,隔热内层开设若干通气孔,确保冷气单方向朝人体扩散。在蓄冷夹层的底端设置储水袋,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与储水袋连接,冷源表面凝结的水珠汇集到储水袋中,避免带电作业过程中水滴随意滴落,提高了降温服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易实用,不需设置水循环、风循环等控制设备,降低了降温服的重量及成本,提高了降温服的舒适度。进一步,所述蓄冷夹层的上端开设有冷源放置口,所述冷源放置口与冷源放置腔连通。进一步,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液体导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另一端与所述储水袋连接。进一步,所述储水袋的底部设有放液阀。进一步,所述隔热内层靠近人体的一侧还设置有吸汗透气层。进一步,所述吸汗透气层由棉质材料构成。进一步,所述隔热内层上的若干通气孔均匀布置,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3~6mm。进一步,所述冷源为装有储冷物质的封装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蓄冷夹层的上端开设冷源放置口,实现冷源的快速更换。2)在隔热内层靠近人体的一侧还设置吸汗透气层,避免冷源与人体接触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降温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降温服本体,2、隔热外层,3、蓄冷夹层,4、隔热内层,5、冷源放置腔,6、储水袋,7、液体导流管,8、冷源放置口,9、放液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降温服通常采用水循环、风循环等借助控制系统实现,使得降温服结构复杂且重量大,舒适度较低。再有,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的降温服,降温服中的蓄冷材料温度较低,容易在表面凝结水珠,水滴随意滴落,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风险。针对现有降温服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降温服本体1,所述降温服本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外层2、蓄冷夹层3和隔热内层4。其中,隔热外层2和隔热内层4由隔热材料构成。隔热内层4开设有若干通气孔(图中未示出),以确保蓄冷夹层3中的冷气单方向朝人体扩散。所述蓄冷夹层3的上部设有冷源放置腔5,所述冷源放置腔5用于放置冷源;所述蓄冷夹层3的底端设有储水袋6,所述冷源放置腔5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7连接所述储水袋6。具体地,传统使用蓄冷材料的降温服,由于蓄冷材料温度较低,容易在表面凝结水珠,水滴随意滴落,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风险。而本技术提供的降温服,冷源放置腔5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7与储水袋6连接,使得冷源放置腔5内冷源表面凝结的水珠汇集到储水袋6中,避免带电作业过程中水滴随意滴落,提高了降温服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在降温服本体内开设蓄冷夹层,蓄冷夹层上部设置冷源放置腔,冷源放置腔内放置冷源,达到降温效果。在蓄冷夹层靠近人体侧设置隔热内层,隔热内层开设若干通气孔,确保冷气单方向朝人体扩散。在蓄冷夹层的底端设置储水袋,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与储水袋连接,冷源表面凝结的水珠汇集到储水袋中,避免带电作业过程中水滴随意滴落,提高了降温服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易实用,不需设置水循环、风循环等控制设备,降低了降温服的重量及成本,提高了降温服的舒适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降温服前身的左右两侧,以及降温服的后背分别设有蓄冷夹层,蓄冷夹层靠近人体的一侧为隔热内层4,蓄冷夹层远离人体的一侧设有隔热外层2。与图1所示现有的降温服存储冷源的衣袋众多,难以一一更换相比,本技术仅设置少量的蓄冷夹层,结构简单实用,冷源易于更换。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蓄冷夹层的上端开设有冷源放置口8,所述冷源放置口8与冷源放置腔连通。本技术通过在蓄冷夹层的上端开设冷源放置口8,实现冷源的快速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冷源放置口8的一端设有粘带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服本体,所述降温服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外层、蓄冷夹层和隔热内层,所述隔热内层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蓄冷夹层的上部设有冷源放置腔,所述冷源放置腔用于放置冷源;所述蓄冷夹层的下部设有储水袋,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连接所述储水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滴水且可快速更换冷源的降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服本体,所述降温服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热外层、蓄冷夹层和隔热内层,所述隔热内层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蓄冷夹层的上部设有冷源放置腔,所述冷源放置腔用于放置冷源;所述蓄冷夹层的下部设有储水袋,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通过液体导流管连接所述储水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夹层的上端开设有冷源放置口,所述冷源放置口与冷源放置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放置腔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液体导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荣强王颂锋文彬彬周朋振邓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