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淇元专利>正文

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50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在鱼漂顶部设置反光区,将光束集中反射至下侧漂尾处的光纤束,增加了漂尾亮度,同时顶端采用的发光装置亮度更高,能在光线充足的白天也起到良好的提示作用,漂尾与底座连接部设置了双重防护,避免不慎在提竿时鱼漂产生碰撞使漂尾连接处断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昼夜两用,强度高,耐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昼夜两用鱼漂
本技术涉及钓具
,具体涉及一种昼夜两用鱼漂。
技术介绍
鱼漂是垂钓时,反应鱼儿咬钩讯息的工具,垂钓者通过鱼漂的反应判断鱼儿咬钩、吃食的情况,判断什么时候开始提线,经验丰富的垂钓者甚至能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上钩的鱼的体型、品种,现有技术的昼夜两用的鱼漂在夜用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垂钓者受到反射日光的影响,对于鱼漂动作的判断会非常吃力,特别是对于水库、大湖等地方垂钓者,这时候要观察鱼漂的动作就更加吃力,以及现有的鱼漂漂尾通过底座与漂身连接,而漂尾与底座之间大多会采用刚性连接,在垂钓提竿时,鱼漂不慎产生撞击,以及在抛竿时,鱼漂连接处晃动都容易使漂尾与底座的连接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在夜间使用,也可以在阳光充足的白天使用的昼夜两用鱼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漂尾顶端设置有发光装置,漂尾内部设置光导纤维束,漂尾通过底座与漂身连接,漂身下部连接漂脚,发光装置为红绿双色的LED灯珠,灯珠灯光朝向光导纤维束。进一步的,所述的灯珠灯头朝向光导纤维束的反方向,在灯珠灯头顶部设置有半球面反光区。进一步的,所述的灯珠灯头朝向光导纤维束。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光区为反光胶贴或者反光涂层。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与漂尾连接位置处,与底座固定连接设置有直径大于漂尾直径的圆筒形防护罩,所述的圆筒形防护罩朝向漂尾方向,漂尾从防护罩中穿过。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罩外侧设置有高弹性橡胶防护套,所述的防护套下端连接底座,上端连接漂尾,使圆筒形防护罩完全包裹在高弹性橡胶防护套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一种,其好处是:1.通过设置LED灯珠是利用LED灯珠亮度比普通的灯珠亮度更高,2.设置反光区,使发光装置的光线可以集中朝下,对光纤束的亮度增加来增加鱼漂的醒目程度。3.将灯珠直接灯头朝下安装,使光线汇聚向光导纤维束,增加鱼漂漂目亮度。4.选用反光胶贴或者反光涂层,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同时不增加鱼漂的重量。5.通过防护罩对漂尾和底座连接处进行保护,防止碰撞断裂。6.通过防护套和防护罩配合实现了双层保护,保护效果更好,避免提竿时,鱼漂不慎产生撞击,使漂尾与底座之间的刚性连接部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A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B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A处示意图图中:漂尾1,漂身2,漂脚3,发光装置4,光导纤维束5,底座6,反光区7,防护套8,防护罩9,电池仓10,导光装置11,封头12,漆包导线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包括漂尾1,漂身2,漂脚3,漂尾顶端设置有发光装置4,漂尾内部设置光导纤维束5,漂尾通过底座6与漂身连接,漂身下部连接漂脚。漂尾为空心硬塑胶管,内部设置有光导纤维束,光导纤维束布满漂尾,在漂尾顶部设置发光装置,发光装置优选为红绿双色的LED灯珠,灯珠灯头朝上布置,LED灯珠亮度比常规的小型灯珠亮度更高,当垂钓者垂钓时,人的视线与竖直在水面上的鱼漂的角度一般为60度到80度之间,鱼漂顶部灯珠射向上方的一部分光线是人眼观察不到的,鉴于此,在LED灯珠的圆头顶部设置半球面反光区7,将LED灯珠产生的向鱼漂上侧的光线反射,使反射的光束经过的下方光导纤维束,增加光导纤维束的亮度,在漂尾表面布置水无影漂目,使亮度增强后的位于水下部分的漂尾不会影响垂钓者判断,而亮度增加后的漂尾使垂钓者在夜间垂钓,或者日间垂钓时,更加容易分辨鱼儿咬钩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水无影漂目是一种使水面下发光的漂尾光线产生折射,从而不被垂钓者观察到的漂目布置方式,属于现有技术,故这里不做描述,为了保证漂尾密封性,在漂尾顶部还设置有透明的封头。所述的反光区面积小于LED灯珠顶部面积,最佳布置范围以LED灯珠上顶面中心为圆心,灯珠最大截面为参照面的四分之三面积,既不影响垂钓者在岸上观察鱼漂灯珠变色情况,同时增亮了漂尾内光纤束的亮度。半球面反光区7优选为反光胶贴,或者反光涂层。在漂尾底部设置有底座6,所述的底座与漂尾固定连接,在连接位置处,从底座向漂尾方向延伸有圆筒形防护罩9,防护罩与底座固定连接,漂尾底部穿过防护罩与底座连接,所述的防护罩直径大于漂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防护罩直径只需略大于漂尾直径,使漂尾从防护罩中穿过,在漂尾受力弯曲时,防护罩限制漂尾连接处的变形,起到防护作用,防护罩长度为0.5-1cm,在防护罩外侧设置高弹性橡胶防护套8,所述的防护套下端连接底座,上端连接漂尾,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防护罩完全包裹在高弹性橡胶防护套内,所述的防护套上端与漂尾连接,防护套与漂尾连接处距离圆筒形防护罩顶端的距离0.5cm,此时既不影响漂目的发光,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防护套底端与底座连接,整个防护套造型为圆台型,避免在提竿时,漂尾与底座的刚性连接部碰撞鱼竿而折断,底座与漂身通过螺纹连接,漂身内设置有电池仓10,灯珠通过灯尾部伸出的漆包导线13与下侧电池仓中的电池连接通电,用于放置电池与重力感应装置,当鱼儿咬钩时,使鱼漂向下运动,重力感应装置感应到鱼漂动作即控制发光装置变色,重力感应装置目前在鱼漂上已经是运用成熟的现有技术,可以直接购买使用,故这里不做详述。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时,在底座下部安装好电池,将布置有反光区的漂尾通过底座安装在漂身上,将鱼漂安装在鱼线上,高亮度的红绿双色LED灯珠,鱼漂顶部的LED灯珠上表面增加的反光区,使漂尾内部的光导纤维束亮度增加,使漂尾上的漂目显示更加醒目,在白天光线充足时也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当有鱼咬钩时,通过重力感应使LED灯珠变色,漂尾底座设置的圆筒形护罩和高弹性橡胶防护件,提竿时,当鱼漂不慎产生碰撞时,高弹性防护构件对漂尾起到第一层保护,漂尾与底座之间的刚性连接处不会受到直接冲击,而通过增加的圆筒形护罩,一是限制高弹性橡胶防护件的形变,同时也对漂尾底部进行保护,不会因为用力提竿时,鱼漂产生撞击,或者挥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漂尾顶端设置有发光装置,漂尾内部设置光导纤维束,漂尾通过底座与漂身连接,漂身下部连接漂脚,其特征在于,发光装置红绿双色的LED灯珠,灯珠灯光朝向光导纤维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漂尾顶端设置有发光装置,漂尾内部设置光导纤维束,漂尾通过底座与漂身连接,漂身下部连接漂脚,其特征在于,发光装置红绿双色的LED灯珠,灯珠灯光朝向光导纤维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珠灯头朝向光导纤维束的反方向,在灯珠灯头顶部设置有半球面反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昼夜两用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珠灯头朝向光导纤维束。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淇元
申请(专利权)人:谭淇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