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耀威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移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3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结构包括机架、转动轴、转动盘、移栽结构,转动轴贯穿于转动盘内侧,转动轴水平安装于机架下端,移栽结构竖直安装于转动盘之间,移栽结构包括进料口、活动架、固定杆、下料结构,活动架固定于固定杆之间,下料结构安装于活动架之间,进料口设于下料结构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活动架之间设置了下料结构,在挤压泥土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进入,对幼苗根部进行了填埋,保证了幼苗的覆盖,进而增加了成活率;在开合箱侧端设置了引导结构,更好的对泥土进行引导,防止其在内侧附着,保证了幼苗根部的填埋覆盖,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移栽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农业移栽器。
技术介绍
在农业种植中,通常对种子进行集中的培育,而后再长出幼苗后再进行移栽,便于之后的成长,在过去的移栽过程中,通常利用人工的挖洞种植,而此操作需要多次的进行弯腰,工作量较大,进而衍生出了农业移栽器,来对幼苗进行自动的移栽,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幼苗在移栽移出土地时,根须较少其上端的泥土也将附着较少,并随着存放运输时的抖动,而使上端的泥土进一步的脱落,使其在移栽到土地时对泥土的展开,此时湿润的泥土将向外挤压固定,而减少了种下幼苗四周泥土的滑落,使幼苗根本得不到充分的覆盖,降低了幼苗的成活率。以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农业移栽器,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移栽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幼苗在移栽移出土地时,根须较少其上端的泥土也将附着较少,并随着存放运输时的抖动,而使上端的泥土进一步的脱落,使其在移栽到土地时对泥土的展开,此时湿润的泥土将向外挤压固定,而减少了种下幼苗四周泥土的滑落,使幼苗根本得不到充分的覆盖,降低了幼苗的成活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结构包括机架、转动轴、转动盘、移栽结构,所述转动轴贯穿于转动盘内侧并且采用机械连接,所述转动轴水平安装于机架下端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移栽结构竖直安装于转动盘之间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移栽结构包括进料口、活动架、固定杆、下料结构,所述活动架固定于固定杆之间并且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下料结构安装于活动架之间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进料口设于下料结构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料结构包括进料斗、下料口、侧板、开合结构,所述下料口设于进料斗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侧板竖直安装于进料斗下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开合结构安装于侧板外侧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开合结构套设于进料斗下端并且与下料口相连通。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开合结构包括轴孔、开合箱、内槽、引导结构,所述轴孔贯穿于开合箱内侧上端,所述内槽设于开合箱内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于开合箱外侧并且相焊接。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导结构包括支架、限位结构、引导块,所述限位结构嵌入安装于支架内侧并且固定连接,所述引导块固定于支架侧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引导块设于限位结构下端。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通口、活动板、活动轴,所述通口设于活动板外侧,所述活动轴贯穿于活动板内侧并且固定于通口上端,所述通口设于引导块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引导块包括块体、推动结构、内腔、顶尖,所述推动结构嵌入安装于块体内侧下端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内腔设于块体右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块体沿着左上端向内汇聚形成顶尖。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活动杆、联动板、弹簧、滚轴、推板,所述活动杆嵌入于块体内侧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弹簧抵在活动杆上端,所述联动板左侧安装于活动杆上端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滚轴铰链连接于联动板右侧并且抵在推板左侧,所述推板下端安装于块体内侧并且采用铰链连接。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推板与块体之间套设有扭簧,所述推板初始状态为与水平面形成95度夹角。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农业移栽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活动架之间设置了下料结构,移栽结构扎入土壤中,在下料结构处于最下端时,活动架将解除下料结构侧端的限制,进而展开下料结构,开合结构将绕着侧板展开,而使内槽向外扩张,此时处于内侧的幼苗将进入土壤中,而引导结构将扎入侧端的土壤,使泥土顺着引导结构的引导,进入到引导块,而从限位结构送入内槽,进而滑落至幼苗根部进行填土,在挤压泥土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进入,对幼苗根部进行了填埋,保证了幼苗的覆盖,进而增加了成活率。本专利技术在开合箱侧端设置了引导结构,在引导结构扎入土壤时,泥土将顺着引导块进入,而活动板受到泥土重力的影响将推动其绕着活动轴转动,使泥土向下掉落,而推动结构将引导泥土向下滑落,在引导块整体向上移动而离开土壤时,活动杆解除了下端的限制,而受到弹簧的推动,并且联动联动板来使右侧的滚轴在推板左侧滚动而将其推出,此时处于推板上端的泥土将被推下,而填埋在幼苗的根部,更好的对泥土进行引导,防止其在内侧附着,保证了幼苗根部的填埋覆盖,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农业移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引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引导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推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架-1、转动轴-2、转动盘-3、移栽结构-4、进料口-41、活动架-42、固定杆-43、下料结构-44、进料斗-441、下料口-442、侧板-443、开合结构-444、轴孔-44a、开合箱-44b、内槽-44c、引导结构-44d、支架-d1、限位结构-d2、引导块-d3、通口-d21、活动板-d22、活动轴-d23、块体-d31、推动结构-d32、内腔-d33、顶尖-d34、活动杆-z1、联动板-z2、弹簧-z3、滚轴-z4、推板-z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机架1、转动轴2、转动盘3、移栽结构4,所述转动轴2贯穿于转动盘3内侧并且采用机械连接,所述转动轴2水平安装于机架1下端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移栽结构4竖直安装于转动盘3之间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移栽结构4包括进料口41、活动架42、固定杆43、下料结构44,所述活动架42固定于固定杆43之间并且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下料结构44安装于活动架42之间并且采用活动连接,所述进料口41设于下料结构44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参阅图3,所述下料结构44包括进料斗441、下料口442、侧板443、开合结构444,所述下料口442设于进料斗441下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侧板443竖直安装于进料斗441下端并且相焊接,所述开合结构444安装于侧板443外侧并且采用铰链连接,所述开合结构444套设于进料斗441下端并且与下料口442相连通,将内侧的幼苗带入土壤中,进行移栽。参阅图4,所述开合结构444包括轴孔44a、开合箱44b、内槽44c、引导结构44d,所述轴孔44a贯穿于开合箱44b内侧上端,所述内槽44c设于开合箱44b内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引导结构44d固定于开合箱44b外侧并且相焊接,在对土壤进行撑开的同时,对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结构包括机架(1)、转动轴(2)、转动盘(3)、移栽结构(4),所述转动轴(2)贯穿于转动盘(3)内侧,所述转动轴(2)水平安装于机架(1)下端,所述移栽结构(4)竖直安装于转动盘(3)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移栽结构(4)包括进料口(41)、活动架(42)、固定杆(43)、下料结构(44),所述活动架(42)固定于固定杆(43)之间,所述下料结构(44)安装于活动架(42)之间,所述进料口(41)设于下料结构(44)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结构包括机架(1)、转动轴(2)、转动盘(3)、移栽结构(4),所述转动轴(2)贯穿于转动盘(3)内侧,所述转动轴(2)水平安装于机架(1)下端,所述移栽结构(4)竖直安装于转动盘(3)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栽结构(4)包括进料口(41)、活动架(42)、固定杆(43)、下料结构(44),所述活动架(42)固定于固定杆(43)之间,所述下料结构(44)安装于活动架(42)之间,所述进料口(41)设于下料结构(44)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结构(44)包括进料斗(441)、下料口(442)、侧板(443)、开合结构(444),所述下料口(442)设于进料斗(441)下端,所述侧板(443)竖直安装于进料斗(441)下端,所述开合结构(444)安装于侧板(443)外侧,所述开合结构(444)套设于进料斗(441)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444)包括轴孔(44a)、开合箱(44b)、内槽(44c)、引导结构(44d),所述轴孔(44a)贯穿于开合箱(44b)内侧上端,所述内槽(44c)设于开合箱(44b)内侧,所述引导结构(44d)固定于开合箱(44b)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业移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4d)包括支架(d1)、限位结构(d2)、引导块(d3),所述限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威
申请(专利权)人:李耀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