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328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灯光组件控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控制芯片模块、LED灯路模块和接插模块,通过第一接插模块不同插孔的导通,信号输入模块输出不同电信号至控制芯片模块,从而控制I型尿片模块根据不同电信号输出不同大小电流至LED灯路模块,使得LED灯路模块实现高低亮度的调节。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雨雾天使LED灯路模块能够输出高亮度灯光,避免因亮度不足、警示不充分导致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
本技术涉及车辆灯光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日行灯位于车辆的正面,通常主体为白色,分布在左右两侧。目前日行灯多用高亮度的LED配置,在节省电力的同时,也延长了汽车电瓶的使用寿命。据统计,开启日行灯可以显著的降低汽车意外达12.4%,与此同时,降低了车祸死亡几率达26.45%(此数据仅限在国外一些较多雨雾的气候环境中)。日行灯作用是在日间行车时,可以有效的提醒行人和车辆有来车了,增强了安全性,该灯主要功能是提高被辨识性而非装饰。当汽车启动时日行灯也将自动开启,在晚间要开起汽车灯,在手动点燃大灯时,日行灯自动熄灭,更人性化地使用日行灯。某些汽车日行灯在夜晚行车时,也可以起到辅助照明的作用,在转向时可以把周围的路况照的更清楚。但在实际生活中,随着车辆的使用,车灯外壳的老化,车灯外壳的透光率会逐渐下降,这时日行灯就无法很好的起到警示的作用,在雨雾天容易造成交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使汽车在车灯外壳老化透光率率低遇到雨雾天等能见度低等情况时,能够起到足够的提醒作用,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控制芯片模块、LED灯路模块和接插模块,其中: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根据使用需求,输入电信号到控制芯片模块相对应的引脚;控制芯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引脚接收到的电信号,输出控制电流给LED灯路模块;LED灯路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流控制LED灯发光;接插模块,包括第一接插模块和第二接插模块,其中第一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插孔,第二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二插孔。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第五共感线圈L5,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二插孔和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二引脚同时连接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的一端和接地端,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第五共感线圈的第四引脚同时连接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二电阻器L2,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三引脚,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器L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第九电容C9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含有第一至第十六引脚,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栅极同时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引脚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三引脚并联,同时并联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四引脚通过第十二电容C12接地;所述第六至第八引脚分别接地;所述第九和第十引脚并联,同时并联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第一磁珠B1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同时连接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器L1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和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器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三引脚和,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的并联电阻的一端,所述并联电阻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连接第八电容C8、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阻器L3,所述第八电容C8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第三电阻器L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十电容C10、第十三电容C13、第一非连接电容NC和第二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所述第十五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同时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阴极,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Z2的阳极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十六引脚同时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进一步地,所述LED灯路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至第五十六发光二极管LED56,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至第十四发光二极管LED14串联组成第一串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十五发光二极管LED15至第二十八发光二极管LED28串联组成第二串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二十九发光二极管LED29至第四十二发光二极管LED42组成第三串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四十三发光二极管LED43至第五十六发光二极管组成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第一至第四串联发光二极管组并联组成并联发光二极管组,所述并联发光二极管组的阳极接地,阴极接第二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接插模块的第二插孔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所采用的芯片型号为ZXLD1371。进一步地,所述LED灯路模块可以根据需求对发光二极管LED进行增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插模块,当第一插孔和第三插孔接通时,LED灯路模块为日行灯;当第二插孔和第三插孔导通时,LED灯路模块为位置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能够在车灯外壳透光率低或在雨雾天等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使日行灯发出较高亮度的灯光,从而起到警示和辅助照明的作用,避免因警示不明显,造成的交通事故;(2)能够根据实际实用需求对LED灯路模块的LED数量进行增减,从而起到调节亮度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的电路整体示意图;图2为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的模块关系示意图;图3为信号输入模块示意图;图4为控制芯片模块示意图;图5为LED灯路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雨雾天日行灯灯光亮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控制芯片模块、LED灯路模块和接插模块,其中:/n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根据使用需求,输入电信号到控制芯片模块相对应的引脚;/n控制芯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引脚接收到的电信号,输出控制电流给LED灯路模块;/nLED灯路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流控制LED灯发光;/n接插模块,包括第一接插模块和第二接插模块,其中第一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插孔,第二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二插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模块、控制芯片模块、LED灯路模块和接插模块,其中:
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根据使用需求,输入电信号到控制芯片模块相对应的引脚;
控制芯片模块,用于根据不同引脚接收到的电信号,输出控制电流给LED灯路模块;
LED灯路模块,用于根据控制电流控制LED灯发光;
接插模块,包括第一接插模块和第二接插模块,其中第一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插孔,第二接插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二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模块,包括:
第五共感线圈L5,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一引脚同时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二插孔和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TVS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二引脚同时连接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的一端和接地端,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一插孔;所述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第五共感线圈的第四引脚同时连接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二电阻器L2,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共感线圈L5的第三引脚,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器L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第九电容C9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日行灯灯光亮度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含有第一至第十六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通过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栅极同时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接插模块的第二插孔;
所述第二引脚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三引脚并联,同时并联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接地;第四引脚通过第十二电容C12接地;所述第六至第八引脚分别接地;
所述第九和第十引脚并联,同时并联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第一磁珠B1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同时连接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器L1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道学林军峰钟健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富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